实锤了!这个慢性"毒品",每天都在你的餐桌上!澳洲男子以身试法,一个月后重病缠身...真相曝光后,无数人还在狂吃...

2021年01月23日 墨尔本青年俱乐部



在如今这个讲究养生的社会中,我们好像吃什么都会出事!

感觉每天都有科学家在不停的搞事情:

研究证明:喝水会死人
研究证明:吃盐会死人
研究证明:吃肉能致癌
... ...

就连无数澳洲华人的女神——老干妈都被曝出含有致癌物质PAHs。

大概当代科学家们就是想我们死...


有些食品的危害,是一部分人经过一番添油加醋之后的言过其实、夸大其词,甚至成为了一种几乎人人都信的谣言。

而另一些食品的危害,确实也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健康隐患,并且很多人还只是一知半解。


糖,作为大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同样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今天,印象君就想和大家捋一捋吃糖这件事。

它到底有哪些危害?

它真的有别人说得那么恐怖吗?

      糖竟是世上最可怕的“毒药”?



在一部著名的电影里,反派女毒枭在劝说别人少放糖时说了这么一段话:

糖的成瘾性是可卡因的八倍,
致死的可能性也有五倍之多,

但糖是合法的。
所以你请便,尽管加。


而在几年前,就有一位澳洲导演为了弄清楚糖分对身体的影响,

甘愿在自己身上做实验


连续60天
每天吃40勺糖(约160g)

这个剂量是按照澳洲人平均摄糖量决定的。


不仅如此,和大家想象得不太一样。

他不吃可乐、巧克力、薯片的高糖分食品。

这些糖分均来自于低脂酸奶、果汁、果酱等公认的健康食品。

最终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60天体重暴涨17斤
腰围猛增10cm

肚子上全是有害脂肪!


体型上的大变化还不是最可怕,更令人担忧的是

他不但患上了脂肪肝,
还有极高的概率得了
糖尿病、诱发心脏病。



糖的危害,远远超乎了大家的想象。

早在2012年,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刊登了一篇文章,引起了一时的轰动。

《糖的毒性真相》
( The toxic truth about sugar)


文中重点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

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
糖的危害还远在脂肪和卡路里之上

研究人员还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

糖瘾是双重作用


一方面糖分影响体内荷尔蒙,使大脑无法发出饱腹的讯号,越吃越多吃上瘾,肚子饱了都还想继续吃;

另一方面,糖对体内激素的影响,还表现在会使大脑不间断发出要摄入糖分的讯号,就像烟瘾一样,吃糖的人会越来越爱吃糖。

全球众多媒体也争相报道糖的危害。



连新州Cancer Council也对
癌症患者提出了用糖建议


      吃糖质疑声不断,BBC记者发文



在澳洲,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超市里购买一大箱的可乐、薯片和巧克力。


这些国民最爱吃的零食有着相当惊人的糖分。

每100毫升可乐,就有10.6g的糖。

也就是说,

一瓶可乐就相当于吃了十块方糖


更不用提热量爆炸的薯片和巧克力了。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几乎每一个食物,

无时无处不在
过度添加糖分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摄入的游离糖最好控制在总热量的5%以下,大约是男生不超过27.5g,女生不超过22.5g,约等于6块方糖。

可光光喝了一瓶可乐,摄糖量就远远超过了建议的标准。

这还没算一日三餐和其他饮食呢!

吃糖如此之多的我们,
身体真的在慢慢地垮掉了吗?

如果按照各大新闻所说的那样,

是不是每个人都已经重病缠身了呢?

当然没有!

那由此又引出了一个最初的问题:

糖真的有害健康吗?

这样的疑问同样令BBC记者感到不解,他因此发表了一篇文章:


文中指出:

造成糖尿病、肥胖症和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是摄入了过量的热量。

而糖只是热量中的一种。

能量消耗大的人,即使吃高糖的食品也完全没问题。

而糖上瘾的观点同样充满了争议!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到,多项研究发现老鼠可能会出现糖分戒断症状,并认为糖会产生与可卡因类似的作用。

但这篇文章饱受诟病,被认为误解了相关证据。

有学者认为,动物吃糖的时间被限制在一天两小时,如果允许它们像人类一样想吃就吃,就不会出现类似上瘾的行为。

      糖类的真相


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吃糖会死人的问题当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吃的是什么糖?
吃糖的量是多少?
得的是什么病?

下面,印象君就来好好地和大家说说。

01
“糖”是什么?



糖、添加糖和碳水化合物,很多人都分不清楚他们是什么...


1998年,FAO/WHO根据化学结构将碳水化合物分为三大类,目前已经作为被广泛承认的分类方法 写入营养领域教科书:


糖(saccharides),平常大家熟悉的葡萄糖、白砂糖、木糖醇就是这一类的成员。

寡糖(oligosaccharides),又称低聚糖,为3~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构成的聚合物。著名的栗子有麦芽糊精和低聚果糖。

多糖(polysaccharides),为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通过1,4-或1,6-糖苷键相连而成的聚合物。

营养科学领域中所说的“糖”,只属于Saccharides的单糖、双糖和糖醇。

早期发现所有糖类都能写成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因此很多人以为糖等于碳水化合物。

其实不然!

糖≠碳水化合物

糖只是碳水化合物中的一类而已

而我们要特别警惕的是

添加糖

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具有甜味特征。

常见的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等。

在日常生活中,白砂糖、绵白糖、冰糖和红糖都是蔗糖!

因为一定要认清楚,什么是糖、添加糖和碳水化合物。

同时,生活中还有很多“隐形糖”。

吃起来不甜,
但是含糖量超乎想象!


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
速溶咖啡、芝麻糊和碳酸饮料
面包、蛋糕等等
全算是“隐形糖”!

02
吃糖的量到底该是多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糖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

过量的糖摄入当然会引起各种疾病的隐患。

03
多吃糖会有哪些危害?



增加慢性病的风险

大量吃糖以后不仅仅是血糖短时间的升高,还会干扰体内胰岛素、尿酸、血脂、血压等各种指标的稳定性,从而诱发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同时,糖分摄入过多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特别是中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本来就减弱,长期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导致过度肥胖或营养不良

在正常进餐的基础上额外摄入大量糖,无形中增加了热量摄入。

长此以往,体重悄悄增长,在没有增加锻炼的情况下,很容易变成肥胖。


同时,这样也会增加营养不良的风险。

例如,儿童青少年,因为吃糖而影响正餐的摄入,导致蛋白质及小分子营养物质的摄入,影响身体发育。口腔中残留的糖类细菌,也会腐蚀牙齿表面,形成龋齿。

      吃啥都会死!?生活太心累



多吃糖确实会有一定的危害。

像澳洲小哥那样一个月天天吃160g糖的极端例子也能充分证明这一点。

但印象君想,大部分人都不会像这样疯狂地吃糖吧。

只要和平常一样
合理地作出饮食安排
再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的摄糖量

这些症状、危害啊
是不会出现在自己身上的!

可在日常生活中,类似惊悚至极的致癌死人新闻却越来越多了。

我们似乎随时会被科学家们的“最新研究”吓倒!

牛津大学发布了一项研究:

吃鸡肉或导致三种癌症风险增加!


研究人员收集了47.5万多名英国人的数据,希望了解吃红肉、加工肉以及家禽肉与20个常见癌症发病率的关系。

结果发现:

23,117人患上了癌症

吃鸡肉,容易患上恶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癌。


澳媒的一位专家直接就吐槽了:

呼吸氧气的人还会死呢!

多吃糖不行,多吃鸡肉也不行,那多吃盐当然也不行!

吃盐过多也已经成为了全球的饮食危机。

它引发了中风、心脏病、胃癌等一系列慢性病和其他疾病。

光是2017年,全世界因为“吃太咸”而死亡的人口

就高达300万!

中国还是所有国家中由于吃太咸导致死亡人数最高的国家!


每天,我们似乎都在慢性自杀...

不知道什么时候,生活中最常见的食品,

就突然成了“致癌杀手”!

这样的日子实在是太难了!


每年多少人因为吃了什么食品去世了,每天又有多少人因为什么患上了癌症、心脏病等等...

原本正常的我们,因为这样骇人听闻的消息,每一天的生活都过得担心受怕。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

冷冰冰的事例摆在眼前,我们确实要注意。

但印象君更想说的是,

反正吃什么都会死
不如什么都随便吃...

嘻嘻~
(但还是要注意量哟~)



来源:人民网、9 News、Cancer Council官网、BBC、太阳报、知乎、北京青年报等


对于在墨尔本的朋友们
我们还有8个互助号
能帮你解决
脱单 求租出租 找工作
👇


墨尔本青年俱乐部
扫码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