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夸和不被夸的孩子,10 年后差距明显,原因在父母一句话

2022年04月07日 澳洲辣妈联盟


桑榆晚+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

最近一个妈妈的短视频火了!


她录下了儿子的书包,试卷、纸张随意折叠,课本也涂鸦得破损不堪。她一边翻,一边还把儿子的书本、卷子扔在地上。

当她翻开儿子破烂的课本后,居然在封面背面上看到一句话:

“目标是清华和北大”!



这位妈妈的第一反应,不是欣慰,不是鼓励,而是嘲笑:



她还解释了原因:

因为这小孩吧,平时就一点都不听话。

然后呢,目标还这么远大。


最后配的文案:

“你要是能考上清华北大,你老娘我就围着镇子裸奔一圈!”


视频里的男孩可能习惯了妈妈这样的嘲笑,一直坐着一边沉思,但很多网友却坐不住了:
“我妈也总说,反正你也做不好,然后我索性就不做了。”
“我儿子书包倒出来也差不多这样,但和他在班里第一名不冲突。”
“这样的嘲笑。我会记一辈子。”

对于父母来说,这只是脱口而出一句嘲讽的话。

但他们没意识到,这种语言上的打击,对孩子的影响有多深。
大人否定的不是现在,而是一生

央视《心理访谈》有一期《啃老十年的背后》节目。

其中有个女孩,大学毕业10年了,却理直气壮呆在家里啃老。

面对记者,她激动地指着母亲控诉:

不管我做得怎么样,她就只知道泼冷水。”


女孩的记忆当中,父母永远是那么毒舌:

“将来你成事了,我给你跪下。”
“你要是能成事,狗都能成事。”


妈妈想用激将法让女儿能把事情做好,却没想过,习惯性的“刀子嘴”,对于孩子而言,几乎是一种精神虐待。


久而久之,女孩越来越不自信,慢慢得上了心理疾病。


她无法正常和人交流,只能被迫在家呆着。


小时候妈妈说她“成不了事”,长大后真的应验了。



生活中很多父母像这位妈妈一样,喜欢用“打击式教育”对待孩子。

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可能会说:“不要骄傲。”

当孩子遭遇失败时,可能会说:“我说什么来着,现在怎么样?出问题了吧!”

父母不当回事的一句话,却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无论我怎么做都不能让你满意。

最后的结果是,孩子真的放弃了努力。

心理学教授洪兰做过一个实验,她发现人的大脑会受到外界语言的影响,从而变成观念,引导行为。

因此她提醒教育者:

“不能骂孩子是猪。

骂他是猪,每天都是猪,最后变成猪。

这叫自我实现。


大人很可能没意识到,每一句脱口而出的贬低和吼骂,否定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当下,而是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嘴,就是孩子未来的命

网上有个很火的短片叫《一句话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很扎心:


短片里的孩子,直到人到中年甚至白发苍苍,还清楚记得父母的每一句贬低。

巧合的是,
小时候被说“不如谁谁谁”的孩子,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阴影下;

小时候被说“生你是造孽”的孩子,长大后也把这句话说给自己的孩子

小时候被说“废物”的孩子,长大后真的一事无成;


一句话可以毁掉一个人,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人。


有一个经典的小故事。一个从小成绩不好的孩子,因为妈妈的话改变了人生。


上幼儿园,老师对妈妈说:

“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妈妈却告诉孩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上小学,老师说:
“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第49,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

回到家,妈妈对儿子说:
“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就会超过你的同桌。”

 

上了中学,老师断定他上不了重点高中。

 

妈妈回家告诉儿子:

“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后,儿子把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交到妈妈的手里。


突然,就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


“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

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说:

“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催眠���”。
不管是假是真,孩子一定会当真。


孩子的生活是积极还是消极,全在父母一念之间。


父母的嘴,藏着孩子未来的路。
父母经常说的话,就是孩子的命运。

鼓励和认可,有点亮一生的力量

 
有个微博网友讲过自己的故事:

“小时候,我学习能力差,学什么都很慢,理解力也不是很好。小学的东西很简单,大部分人同学都能考满分,我几乎没考过满分。每次都被老师留下来补习功课。”


但就算是这样,每次考试回家,妈妈一次都没有骂过她。

好几次,她很难过地问妈妈:“我是不是真的很笨?”

妈妈是这样回答她的:
“锅越大,开水就越慢。
他们的锅小,所以很快就开了。
但是你的锅大,得慢慢开。
你现在可能不如别人,但你以后会比别人做得更好!

女孩在妈妈的鼓励下,考上了人民大学。

她骄傲地说:“老妈做过很多非常厉害的事情,但我觉得这就是她做过最厉害的事情了。”

如果经常鼓励孩子,孩子内心会有巨大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转化为动力。

鼓励、赞赏孩子,能唤醒孩子心中的自我认同感,他才会向你期待中的方向前进。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被称为“暗含期待效应”。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所学校假装对学生进行“智力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给到老师,告诉老师:这些学生都非常有潜力。

8个月后再来到学校时,发生了一件让罗森塔尔惊讶的事情。

——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提高很快,他们的性格也变得开朗,求知欲很强。

然而这些学生是随意挑选的,根本没有什么测验依据。

是罗森塔尔的话对大家产生了暗示。

于是,老师会潜移默化更加重视这些学生,孩子们也因此对自己的未来更加负责,从而对自己要求更高。

后来,他们真的成了最有潜力的学生。



前段时间,在长春,有个初中男孩火了。

他被选为班干部后,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很多网友直呼破防。

一开始,他紧张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双手不停搓着衣角,眼睛不断瞅向老师。

老师笑着引导他:“瞅着同学说,别瞅我。”

他怯怯地说道:“我也不知道说啥好,就俩字‘高兴’!”


可爱的表情引来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笑声。

之后,男孩鼓足勇气说:

“小学以后什么班级干部,老师都不选我,这次投票大家都选我,我很开心……”

正说着,男孩忍不住哭了出来,激动得泣不成声。


也许之前,男孩很少被肯定过。

可现在,老师看到了他的进步,推选他当了班干部,同学们也都投票选他,这给了他莫大的信心和认可。

在他漫长的成长经历中,这可能真的只是一件小事,但足以成为照亮人生的一束光。

也许因为这件事,他的人生,从此真的大不同。

人性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欣赏和赞美。


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往往取决于父母对他说了什么,给了他怎样的教育。


如果父母习惯了打压式教育,看似是“为你好”。


其实是在毁掉孩子的自尊,让他一辈子都生活在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恐惧中。


父母的认可和鼓励,会成为孩子生命里的光,伴随他们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就像《麦兜的故事》里说的一样:


“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都只爱你;

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都只信你;

我爱你爱到心肝里,我信你信到脚趾头里。”


我们的认可和鼓励,可以成为孩子生命里的光,伴随他们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也许你不经意间的一句鼓励话语���正在强有力地推动孩子的成长之路。


—— End ——
作者:蓝骆驼,写作者,记录者,幻想家。樱桃妈,撰稿人,教育心理学研究者。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3700万孩子听故事大全,爸妈的育儿宝典,转载已获授权。

   
近期新建【萌宠群】、【幼儿园2群】
也欢迎加入墨尔本辣妈帮大家庭
与其他家庭一起交流

觉得我们的文章实用,

就点个“赞”和“在看”吧!

每个点击,都是对帮主最大的鼓励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