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S 留学移民
为客户提供专业移民方案
AIMS
导语万万没想到,原来澳洲这个慵懒的国度,竟然出现过如此多的学术大神们,称霸诺贝尔奖坛;除此之外,那些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华人们,你又能数出来几个呢?
10月份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你们知道吗?
在这么神奇的10月里,
世界将发生一件大事!
给3秒钟你们猜猜,到底是什么惊天大事能让全世界人类都沸腾起来?
1秒……
2秒……
3秒……
时间到。
猜中后获得的奖品详情请留意文章末尾。
好了,等小编来揭开谜底吧,
每年10月份,就是诺尔贝奖得主产生的时间。
下面先来科普一下诺贝尔奖吧~!
诺贝尔奖,可以说是世界学术界的一大盛事了,
它起源于瑞典炸药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号立下的遗嘱。
当时诺贝尔在看到自己改良的炸药竟然被世人利用作为互相残杀的战争武器之后,深感愧疚。
他决定用自己的3100万瑞典克朗遗产成立基金会,
把这些遗产往后每年产生的利息作为奖金颁发给那些对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们。
根据他的这个遗嘱,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奖创立了。
这些奖项分别包括:
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
1969年,瑞典国家银行又出资增设瑞典银行经济学奖,通称“诺贝尔经济学奖”或“诺贝尔纪念奖”。
而对于这么耳熟能详的诺贝尔奖,
大家又是否能数得出来,
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中澳杰出学者们都有哪些呢?
下面,就给大家来一次大盘点,让大家见识见识,原来中澳竟然有这么多学术大神们!
获奖时为中国籍的学者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中国安徽合肥。他在统计力学、粒子物理学和量子场理论等领域贡献卓著。抗日战争时在西南联合大学念本科、硕士,再赴美念博士。后来在1956年与李政道共同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共同分享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是最早的,以中华民国国籍取得诺贝尔奖的学者。
杨振宁于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对于这件备受争议的事,他在一次访谈中表示,换美国护照是因为学术和工作的关系,要去各个地方旅行,而拿中华民国护照旅行当时非常不方便。
他在1971年重回中国大陆访问,是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后最早回到中国大陆访问的美籍华人学者之一。
2004年11月,杨振宁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2015年4月1日,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并于2017年由中科院外籍院士转为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著名华人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4日出生于中华民国上海市,祖籍江苏苏州。1957年,31岁的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因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的物理成就只要包括:宇称不守恒、李模型(Lee Model)、相对论重离子(RHIC)物理、量子场论的非拓扑性孤立子和孤立子星以及破解粒子物理中的θ-τ之谜。
李政道曾是二战后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此纪录直到马拉拉.优素福扎伊获得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才被刷新。
他也是历史上第4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仅次于威廉.劳伦斯.布拉格(25岁,1915年)、维尔纳.海森堡(30岁,1932年)以及马拉拉(17岁,2014年)。
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初的中国人诺贝尔奖得主,即使在1962年归化美国籍之后,他也仍是最年轻的美国人诺贝尔奖得主。
本名管谟业,于1955年2月17日生于中国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大陆作家,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文艺学硕士,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兼职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汕头大学兼职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1985年起,莫言受到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创作出了一批带有先锋色彩的独特作品,以大胆新奇的写作风格著称。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得第8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为其“以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籍作家。
1930年12月30日生,浙江宁波人,祖籍江苏无锡,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这些抗疟药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亚洲南部、非洲和南美洲等热带发展中国家的人改善了健康状况,被认为是20世纪热带医学的显著突破。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在研制青蒿素等抗疟药方面的卓越贡献,与威廉.C.坎贝尔、大村智共同被诺奖委员会授予该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三人发展出针对一些最具毁灭性的寄生虫疾病具有革命性作用的疗法”,屠呦呦独享其中一半奖金。
她是历史上第三位因疟疾研究获奖的人、首位华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首位亚洲及华人女性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也是首位接受本土高等教育且在中国大陆进行研究工作的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以及第十一位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双得主。
出生于中国大陆,获奖时为外籍的得奖者
崔琦
崔琦于1939年2月28日生于中国河南省宝丰县,美籍华人物理学家,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51年,崔琦只身远赴英属香港,曾于香港培正中学及金文泰中学接受教育,因此能懂粤语,毕业后以获得的教会奖学金赴美留学。
1958年,他入读了美国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基督教学院),主修数学。
毕业后他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并在1967年获得博士学位。
1968至198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与美国贝尔实验室担任研究员,从事固态物理研究。
1982年转任普林斯顿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至今。
高行健
高行健生于1940年1月4日,祖籍江苏泰州,法籍华裔剧作家、小说家,1980年代末前往欧洲,现为法国公民。
他因“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也是个翻译家,尤著于翻译塞缪尔贝克特和欧仁尤内斯库的作品。
高锟
高锟于1933年11月4日生于中国上海,香港电机工程学家,“光纤通讯之父”,有英国、美国双重国籍和香港永久居留权。
1949年他移民香港念初、高中,后乘船留学伦敦改念英式高中,继而本科和博士。
1966年他在美国电信企业ITT的英国标准电信实验室任工程师时做出划时代的实验,证明用石英基玻璃纤维可长距离传递信息,打破玻璃纤维在早期只能短距离传信的理论难题。
1970年回港任香港中文大学电子系创系教授、1987年任中大校长。
200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扬“在光传输于纤维的光学通信领域突破性成就”。
台湾出生的得奖者
1936年11月19日生于中国台湾新竹,中国化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日本学士院名誉会员。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94-2006年),国际科学理事会会长(2011-2016年)、名古屋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会长。
1986年,李远哲因首次以分子角度来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而与达德利.赫施巴赫及约翰.波拉尼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台湾人。
海外出生的华人获奖者
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山东省日照市人,拥有美国国籍,及中华民国国籍,为华裔美国人,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次原子粒子,并把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1948年2月28日生于美国圣路易斯,祖籍江苏太仓,美国华人物理学家,因“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朱棣文为前任美国能源部部长,2013年2月1日宣布即将离职,但将留任至续任者获得同意上任为止。
当朱棣文被任命为能源部长时,他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和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教授,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主任,他主要研究单分子水平生物系统。
而在此之前,他曾在斯坦福大学教授物理学。他积极主张进行更多对于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研究,他认为从化石燃料转变出来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例如,他曾设想一个全球性的“葡萄糖经济”,一个低碳经济形式,即将热带植物生产出的葡萄糖运到全世界,如同今天的石油一样。
钱永健(1952年2月1日-2016年8月24日),美国华人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因为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而获得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接下来就是澳洲篇了。
Henry和Lawrence这对父子是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们发现了利用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的技术,为后来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当时Lawrence年仅25岁,是当时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
其实他们并不算是正宗的澳洲人,获奖时父子倆还持有英国国籍。
Walter由于发现了青霉素及其对于传染病的疗效而被授予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的这一研究带来了青霉素的大批量生产,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挽救了数百万细菌感染患者。
弗罗里出生于澳大利亚南部的阿德雷德,从1917年到1921年间,他在阿德雷得大学研读医学。
1924年弗洛里男爵在罗德奖学金的赞助下,取得牛津大学硕士学位。
1927年在剑桥大学获得PhD学位。
1965年到1968年间,他在澳洲国立大学担任校监。
Frank,毕业于墨尔本大学,因提出了关于抗体形成原理的克隆选择学说,以及发现并证实了动物抗体的获得性免疫耐受性,而被授予1960年诺贝尔医学奖。
他的发现促使人们理解了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这在器官移植领域至关重要。
John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是一位澳大利亚神经生理学家。
1925年,他毕业于墨尔本大学,在罗氏奖学金的资助下前往牛津大学深造并于192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二战后,他在新西兰奥塔戈大学任教授。
1952年至1962年,他又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任教授。
1963年,因其对神经冲动传导的研究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发现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神经系统是如何工作和控制人体的。
Aleksandr出生在澳大利亚的乡村,1923年年仅7岁的普罗科洛夫随父母移居到前苏联。
他发明了“微波激射器”(一种受激辐射的微波放大器)和用“光”代替“微波”的激光器。
并于196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Bernard出生于德国,1939年赴澳大利亚。
随着二战的进行,Bernard于1941年成为澳大利亚公民。
他因发现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之间的传导机制而在1970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White以其史诗般及刻画人物心理的叙述艺术获得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著名作品包括《男人之树》、《暴风眼》,在现代文学界为澳大利亚赢得了一席之地。
他的许多作品也已经被译成了中文版本。
John毕业于悉尼大学,由于对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帮助人们了解酶的化学特性与三维结构的相关性而被授予1975年诺贝尔化学奖。
1996年, Peter Charles Doherty由于在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他发现了白血球必须识别入侵病毒和其它分子才能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2005年,两人由于共同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曾就读于西澳大学的Marshall教授通过亲自吞食自己培养的这种细菌,再用抗生素来治愈自己,从此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于胃病的认识和对胃溃疡的治疗方法。
2009年,Elizabeth研究出,在染色体末端端粒序列保护染色体不遭受损坏并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于细胞是如何老化和死亡的理解,开辟了研究分子生物学的新领域。
他也因发现染色体如何受到端粒和端粒酶的保护而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Brian教授出生于美国,现为澳大利亚公民,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长。他因通过观察遥远的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以上就是历年来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各位来自中国和澳洲的大神们,
由此看来,别看澳洲人平时做事慢条斯理,懒懒散散的样子,其实人家懒惰都是闹着玩的,认真起来的样子绝对吓死你。
除此之外,也要向我们多年来伟大的中国学者们致敬。都是因为他们的刻苦专研,兢兢业业地做研究,才给世界作出了如此杰出的贡献!
怎么样?
看完这个获奖一览表之后,
你是不是已经开始下定决心,
要向这些前辈们学习,非干出一番成就不可呢?
那就一起加油吧!
领奖台
对啦,到了颁奖环节了,其实输赢没关系,志在参与,所以小编决定,无论答对不答对,统统有赏!
没答对的小伙伴,恭喜你!你将获得的是:
鼓励般的微笑一枚→
答对的小伙伴,更加恭喜你!你将获得的是:
胜利般的微笑一枚→
谢谢浏览!
AIMS 留 学 移 民 ∣ 持 牌 移 民 代 理
如有任何有关留学移民的疑问
敬请垂询AIMS留学移民
官网:aimsmigration.com.au
电话:+61 3 9621 2880
地址:Level 13, 470 Collins Street, Melbourne 3000 V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