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从外太空到行天宫|韦恩哥奇幻之旅(下篇)

2016年03月14日 DNC澳洲求职


紧接上篇,今天童鞋们和小编YY一起,听眼镜型男Wainne老师将他过去三十年的经历娓娓道来,这中间有工作,有学习,有生活,有调侃,有哲理,有惊喜。

少年
韋恩
      韋恩哥沒讀過幼兒園,所以兒時都是到處跟著家裡跑,或者在家幫外公磨硯和爺爺學寫字和練心算(PS 難怪現在心算那麼爛)。上小學後,三年級之前的國文課都沒有及格過,老師說寫作文寫錯一個字扣0.5分,而繁體字視為錯字。接下來,順利進了所謂重點中學,踢了三年的球,轉眼就高中了。高中時打工在小吃店賣牛雜,幾乎用光了我晚自習的時間,然後成績越來越好了。其實我認為要學習好的話,並不是靠多做題的戰術來達到的,而是要找對了適合自己的方法。當年很多的績優生,無不例外都是把老師佈置的題目都做一次,再課外加練,對各種考試題目都游刃有餘。我有些不同,首先老師佈置的題目我是不會全部都做的,為什麼,因為太多了嘛。再者,沒法弄明白的立體幾何,電流磁場,分子反應等等,我是不強求弄懂的。我知道即使我不明白這些,也一樣能活得好好的。因此在戰略性放棄的戰術下,專攻學習和鞏固基本的知識,我認為考個大學是不成問題的。結果如同我神預測,數學六道大題戰略放棄三道,還是考上了,是屬“惦惦呷三碗公” (PS 閩南語)的經典案例。那一年,雪梨奧運,房價飛漲。
别样
大学
       韋恩哥總是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求同一個目標的時候,會與別人走不一樣的路,一是因為我反對墨守成規,二則因為我覺得他們的時間都成為了無效功率的浪費了啦。為何那麼說呢?我打工時遇到了好多人,至今還有聯繫的不在少數,和他們聊天學習到的東西,從外太空到內子宮,在學校根本沒有涉及過。回想起來,這簡直是Networking的雛形。像是老城區拆遷戶,郵票城小老闆,球迷協會組織人,家庭補習老師,體育報記者,友校學生,醫院小護士(PS 男性),外企小高層等等,都在我們店裡吃過東西聊過天,也曾互相在人生旅途中幫助過對方。(PS 任爸上身:“很感恩” !對吼,Selina最近和阿中怎麼了?)
       大學以來我做過更多的事情,每每和如今的在讀朋友聊天,韋恩哥都會積極鼓勵他們多去做不同的事情,開發自己的思維還可以鍛煉自己的能力。有很多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大陸的朋友,畢業了就想去逃避,進研究所讀書,而不去求職就業。他們說了很多原因,一是擔心自己實力不夠沒法和他人競爭,二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而要再想想,三是覺得研究所畢業可以高起薪還可以升官加爵,四是因為爸媽要求。我和他們抽絲剝繭後,確實有成功說服一兩位,也許畢業了再來討論這個話題對他們算是晚了,可是卻值得後人借鑒。我告訴他們,第一個問題可以依靠自我提升來解決,比如參加遠大精英培訓;第二個則是要提前在高中,在大學時就要多想多做,也就是我上面說的,要去多做不同的事情,不然畢業了對自己職業還沒想法則會有點為時過晚;第三是假象,起薪多每月300元(PS 2004年數據,如今應該是400)算是多嗎?第四我則無力吐槽。所以我給他們的建議是,如果畢業了還沒想好做什麼,那確實應該先就業再去想,把自己的起點定高一點,參加企培生企劃,進入大企業,在那種環境裡,能很有效的幫助自己考量自己的愛好以及優劣,也能把自己的履歷添上不錯的起點。說不定,做著做著你就愛上你做的事情了。至於是否讀研究所的事,則可以再就業之後再行考量,一旦有雇主肯支付你的在職讀研學費,那你的投資回報比你自行贊助高出1萬倍。
 
       話說韋恩哥進入大學之後,基本沒有享受那來之不易的時光,把自己時間表排滿的傳統,便是從那時候開始建立。前兩年我是做進出口貿易的(PS 這不是綜藝梗),賣廚具。我們那個時候,手機是沒法傳電郵的,所以只要沒課的時候都會往公司跑。客戶來自世界各地,大買家常常會飛過來看貨和驗貨。起初大客戶們都覺得我就是個跟單的,跑腿的小咖,基本上不會和我多講一句話。後來老闆給我越來越多的職責,這些客戶們則展現出白人假惺惺的禮儀,和我互相說些唬爛的話。跟洋人在工作場合打交道,我的總結就是要平等對立,還要十分提防。前者蠻重要的,是因為若你覺得比他們低一等,那則就是低一等了。怎麼做到平等對立呢,便需要多施少受,要去多命令或要求他們做事,少讓步,就會使他們有刮目相看或降低歧視的作用,就如同你是他們老闆一樣。而後者說到多提防也是太重要了,職場的洋人很多都會“笑茄茄放毒蛇”(PS 廣東話),千萬要注意不要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呢

进军
四大
       後來在這家家具出口公司裡,結識以為香港老闆(PS 其言論內容要是放在現在是會被黃安舉報的),他聽說我考了四門的CPA之後,問我為何不去“五大”(PS 當時其中一大正在破產途中)實習一下,他太太在部門任組長,說不好將來可以謀得一職。諮詢過以前進入了五大的學長,他們的意見是想要在金融會計這行打滾的話,那是個好的起點。以當年這些所的壟斷地位,所有的在港上市國企都必須由他們進行審計,他們確實有過一段輝煌的時光,收着高額的服務費,自然員工的待遇也不薄。舉個實際的例子,以當年五大的月薪水計算,剛好是北上廣深的每平米房價,也是普通畢業生的4倍,因此吸引了很多的畢業生前去應聘,略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感覺。因此我開始準備我的面試,學習如何去展現一個受人歡迎的自己(PS 各位不要妄想成為完美,但是一定要表現出雇主喜愛的特質),因為畢竟是外企,什麼都是用的英文,面試官即使是華人也是說着港式英語。
       以那位香港老闆代為傳遞履歷始計,兩三週的時間才接到KP讓我去筆試的電話。筆試對於華人來說是相當簡單的了換作在澳洲的話應該洋人沒法在規定時間做出來。考題基本類似於小明和小馬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多久可以相遇,或者水桶一邊裝水一邊漏水,多久能裝滿之類的。他們也是知道沒法難倒我們這個道理,因此題目做完後讓我在他們的會議室裡面等,不及兩分鐘,就叫我去另一個房間面試,那個效率讓小伙伴們都驚呆了。長噓一聲,慶幸我是有提前做面試準備的,不然被他們殺得措手不及。
        面試的是部門的主管(PS 每個部門都有所謂的department head,一般由Senior Manager擔任,而這個title比菜鳥的高三級,就年齡來說一般長10歲),樣子是30出頭,髮型是模仿蘇貞昌的。在這種面試裡面,基本上面試官是對學業不感任何興趣的,能被篩選來筆試或者面試的,就說明了他們已經對學校有一定的認可。而他們想知道的,一般是你能否和他們企業契合,因此問題都會圍繞這個主題展開。這位光頭經理問到是否喜歡外出旅行,這一定跟本職需要長期公幹有關;還問到如何處理緊急事項,這又是跟本職需要meet deadline有關;還有問到做過什麼活動,參加過什麼工作,這是考察能否和整個團隊合作。基本上就面試來說,來來回回也就是這些問題,參加過幾次也就略知一二而游刃有餘。我的策略基本無二,一是把話題還給面試官,他問我一個開放性問題,我回答之後反問他會怎麼做,一般情況下面試官都會侃侃而談二就是看菜吃飯,我舉的例子若面試官呆若木雞,就內容砍半,再舉一例,總有一款令他歡喜。這個策略其實一直沿用至今,只要雇主給我面試的機會,未曾失手。至於有些人會抱怨自己沒有話題舉例,韋恩哥的建議是多點走出來和真人交流,日積月累必有長進,在家跟宅男女神(PS 如今女神比宅男還要多)線上交流那種不屬於交流範疇。
       之後的二面更是如此,因為若是到了比較高級別的面試,面試官想听的一般是你與企業文化是否合拍,這個時候只要把麥克風發言權還給面試官,他們就基本沒法停嘴。在這次的二面中,是一位女合夥人主持,一眼望下去就是心機在內和藹在外的那種,因此我決定主要採用策略一,轉移發言權。因為我知道,策略二有可能說多錯多。果不其然,當我問她公司文化,年度活動,行銷策略,合夥人責任,部門分管這些問題之後,她就中計了。因為時間始終有限,自然我也沒有回答什麼問題,反倒變成我對她的採訪,心中暗爽喜上眉梢沒法掩飾。然後,我就進來實習了,這時,離畢業還有兩年。
        在民工事務所裡面的生活,從開闊視野方面說,是非常讃的,從工作內容來說,是煩悶無趣的。作為審計實習生,主要是做對賬,盤點庫存,和固定資產盤查這幾類工作。同組的資深員工是沒有時間培訓我的,就草草的介紹幾句就放養了。不過,這種工作多做幾次就熟悉了,再多做幾次就是高手了,因此不成問題。到三個月至半年時間,我就問他們要來些別的做,主要有關聯方合併,賬齡分析之類的。在過了一陣再問他們要別的,他們就以我處於非正式員工的緣由,和風險控制的考量,就不讓我做其他的了。這樣實習當然沒法填滿我的日曆,因此我同時也做過賣電話卡的,演唱會佈置場館的,跟外商開會做翻譯的,代寫論文的,最後畢業之前那一份工作厲害啦,賣石油衍生粒子的。畢業後的第二個月,KP才開始為正式員工進行系統性的培訓,全職培訓長達一個月。之後大家進各散東西,被分配到各個項目中,做其正式的現場審計工作。我最難忘的是我保留的36套南京與廣州來往機票的存根,以及在那長達半年多的IPO項目中,每天都吃的客戶提供的火腿腸(PS 客戶是殺豬的上市公司)。那一年,現在的恆大隊前身,由曾慶高在92分鐘一腳遠射掛網,避免跌入乙級而解散。

       任職的最後半年改作企業諮詢,遂為我日後轉投金融業打下了部分的知識基礎和人脈基礎。兩年後的某一天,跟一位同事去聽移民講座,說可以技術移民澳洲。算了一下,只差雅思四個六,考完,分數夠了,一年之後的六月簽證批了,CFA考完過了幾天,我就來澳洲了。
打拼
澳洲
       初初到埠,韋恩哥的計劃是拿個碩士學位,先念兩門必修課再說。來到MQ大學,發現這裡上課密度太稀疏,多數時間是要自己學習的。而很多同班同學,常常口中在念說要拿D和HD,我自然非常不以為然,因為我覺得P和D沒有一絲區別,都是一紙畢業證而已(PS 要是沒有工作經驗的同學還是應該重視此成績的,很多大企業還是要看這個以區別學生優劣的;而要是畢業回爐進修的朋友還看重這個,我則要需勸君多醒醒)。四個月後我就沒法呆下去了,學習沒法填充我那麼多的空餘時間,遂便高速投履歷出去找工作。結果眾所周知,肯定是渺無音訊。審視了一番履歷內容,與多個獵頭修改討論(PS 當時的獵頭還是願意討論的,願意主動介紹工作的,因為職位的供求關係遠遠沒有現在那樣惡劣),發現自己的老履歷原來非常“亞洲”。主要的區別在於,亞洲版的履歷就列明自己在哪裡工作學習,拿過什麼獎項,參加過什麼活動,考過什麼證書,那就妥妥地有人找你去面試,無論你有多爛;而澳洲的風格,雇主要知道你以往具體是做了什麼,能否入職後馬上動手工作,因此則期望看到履歷上有非常詳細的過往工作內容
       經過一番修飾包裝,我又投了幾個會計類的職位,那是一個星期五。中午在北雪梨火車站約見朋友時接到的面試電話,應聘邀我面試的公司也在附近百米開外,實在是巧合到不行。為何記憶猶新呢,是因為我沒有來得及回家換衣服,就牛仔褲去面試了PS 叔叔是有練過的,在家的小朋友切勿模仿)。面試官是個美國西雅圖老人,沒有問任何專業問題,也沒有問什麼企業價值問題,僅說了一句“原來你也講美語耶”就說下週來上班吧。這樣我就狗屎貓屎運的拿到我在澳的第一份工作,9個月合同,在Zurich做Accountant,是那種什麼都要做的,不是分析類的。當然那份工作對於我來說實在太簡單,帳目乾淨,一目了然。在這公司裡面的人都說我over-qualified了,其實我覺得,哪裡有新移民不是over-qualified的,多少印度博士在這開出租車呢有沒有。澳洲的工作,相比美國來說顯得輕鬆,相比亞洲來說顯得正規,即輕鬆又正規則顯得每個工種都是蠻容易的,正常本地的高中水平即可完成。

       有了所謂本地經驗,基本上是天空任鳥飛的感覺,再換工作就不存在任何難度了。當然這個道理也適用於所有留學生。其實,雇主需要你有本地經驗,不僅僅是希望應聘人可以免培訓即上崗,更重要的是他們希望應聘人有了解本地文化,地理,人文,融入本地工作環境的能力。所以韋恩哥跟很多求職人都說過,展現你熱愛戶外體育,熱愛社團社交活動,遠比你在學校拿10個HD要重要1萬倍,因為那才是體現你是社會一份子的證據
跳出
过去
       接下來是個機緣巧合的機會,韋恩哥就從審計和會計的行當中走了出來。在一位同期考CFA的好友牽線下,我進入了一家總部在紐約的小型投行,做投資併購的買方顧問。他們把這個職位放在澳洲本土,客戶都是本地和亞太地區的,因此公司需要我作為在澳的辦事處負責人,以及承接亞洲地區的項目業務。作為買方顧問,繁忙程度不比賣方要低。僅此的優勢在於,賣方有可能一人手中有N個項目同時進行,買方則可能只有1-2個。可是從業務深度來說,我們則需要管得更多,看得更深,以防標的資產或公司是個壞檸檬。事實上,需要聘請顧問買方在交易經驗上都不足,或者自己沒有相應的部門來操作,所以在很多的案例中,我都是要去Educate他們,把自己發現和研究出來的問題,展現給他們,分析告知對他們的影響。因此相較於賣方顧問,少應用銷售的技巧,而多了分析和談判的能力。跟客戶打交道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尤其是跟高管的合作,他們在自己本行業的視野,會給我予不同方位思考的衝擊。這跟在事務所駐紮客戶辦公室有很大區別,一則是我在事務所度過的是入門級的歲月因此也沒有機會去和高管開會共事,二則是基層員工對事務所派駐的人員感到反感,問東問西還佔用資源,而投行顧問則被認為很“有料”,要是他們知曉收購羨慕亦覺得是盈利契機,他們還會相當配合我們的工作。那一年,次貸金融危機爆發。


        在此期間,韋恩哥沒有荒廢自己的教育事業。當時市面上還沒有一家像樣的華語教育機構,小有作為的都是以個體戶的性質龜速發展。我自己拉著拖箱教材,跑到MQ的舊圖書館佔個課室,就開始每週末的教學活動。和如今公司有強大的業務主管和營銷團隊不同,當年登廣告都還是用網上發帖子這種老套形式,自然效果一般,授者和受者摩擦性失聯。後來辦了交流聯誼會,讓每期CFA班的學員和校友前來都聚首交流,尚屬當年一大盛況。

篇尾
杂谈
接受了一份9個月的工作邀約,韋恩哥來到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任投資經理,幫助他們處理海外投資併購的工作。來到中國大陸之後,如同村民入城,體驗了各種大鱷資本的擴張式運作。以往一旦有人跟我說想“回國發展”我都給否定建議,我一則不能體會回國發展什麼?戀情嗎?為何那麼多人擠着出來反而有人要回去(PS 寫到此處時我在飛機上打開一盒酸奶,由於氣壓膨脹酸奶四溢濺我滿臉成為奶人,順便紀念退役球員高比白奶人 - Kobe Brian,國語稱科比布萊恩);二則是不屑這個論調因為我认為“nowhere is better than Australia”。現在要藉此機會和大家抱歉並坦承地說,如果是有能力有資源的人,”回國發展“的確是個優質的選項,在三權分立“錢情權”上可以得到很大的慰藉(PS 國父:不要亂講)。前文中出現的王總就是在這家公司裡認識的,在我們的通力合作下,新建的部門得以順利起步, 並完成上億美元的併購案,可謂在暗箭亂飛的董事局裡面激盪起一番風波。
 
與眾多換職的朋友皆是投行轉企業,回澳後就一直服務於IT企業。雖然在面試求職過程中沒有大波折,但是也還是很想吐槽一下澳洲的面試都像挑女婿一樣。有部分朋友是苦於得不到面試,有另外一部分則是面試機會很多可都是無疾而終。前半部分的朋友可能在軟實力包括履歷方面要加強,相信參加過遠大培訓的都略知一二;而對於後者我則提示大家重新瀏覽一下上文,重點準備直屬上司的面試,做到見人說人話(PS 我們Lauren老師強項)。

 韋恩哥终极Tips
      在澳洲,能說的就一定能入職,能做的就一定能留下。願君切記,閩南語有句歌詞,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還有九十分是拼爹(PS 喂,不是啦!),不好意思應該總分只有十分。所以願大家都可以做到,有你的存在,讓這個世界會有那麼一點點的不一樣。



8年的积累,赋予我们睿智的双眼,丰富的经验,通过专业的招聘渠道,联合知名企业的精英导师,全面提高学员个人能力与实战经验,只为学生拿到最好的Offer. 几千名的成功案例,使我们成为最专业的会计金融职业咨询平台。


职业规划|实战培训|招聘职位
名企实习|猎头服务|内部推荐

公司地址:Suite 903, 370 Pitt Street, Sydney 2000 

官网:www.dncconsulting.com.au

咨询电话:0488 888 362
微信ID:dnctraining
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就业信息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