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公会专访孙铮教授:解读长期抗“疫”下的财务战略

原创 2020年06月24日 澳洲会计师公会


欢迎点击关注我们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疫情会此起彼伏,中国不可能永远保持封闭,亚洲地区也会逐渐开放,中国会随之逐渐打开。”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与蔓延,对全球的供应链、消费模式与企业运营管理模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防“疫”进入新常态,财会人士的风险防范战役又该怎么打?


澳洲会计师公会本期独家对话中国财经会计学界泰斗——澳洲资深注册会计师,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会计与财务研究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财政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孙铮教授为大家解读“长期抗疫共生的财务战略”。



孙铮教授

澳洲资深注册会计师

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会计与财务研究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

财政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孙铮 ,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会计学)博士。现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商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工商管理学科)成员。孙教授是澳洲资深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资深会员。




疫情的AB面


在孙铮教授看来,业界需从至少两个层面来理解疫情的影响,即:


公共卫生环境层面


资本市场层面


公共卫生环境主要影响了企业的商品市场、供应链、或有义务、用工政策、成本负担等方面。以供应链为例,虽然目前国内的经营活动已基本恢复,但鉴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形势仍不容乐观,供应链依旧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并随时出现“停摆”。因此,对于部分中国企业而言,原本的供应链已经断裂,原有的投入相当一部分已经作废,恢复供应链的投入以及恢复供应链相关的金融活动应该是企业需要关注的两大问题。此外,企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因疫情的影响进入了非常态化下的运作状态,企业现金流的相关表现因此也随之转变,因此传统的方式目前已很难对此进行评估。


而从资本市场层面来看,主要影响包括企业的融资渠道、负债经营、资本结构、杠杆水平、现金流量等。“虽然各国央行随时有可能抛出‘王炸’,即量化宽松、降息、甚至是负利率的相关货币政策,但这是迟早的问题。比如赤字货币化已经摆在了中国财政与金融新政方案中了”孙教授分享到。“王炸”措施在过去作为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是有其益处的。但现在,量化宽松等政策就像是‘退烧药’,是药三分毒,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孙教授提醒财会专业人士应早作风险防范准备,帮助企业全方位规避由可能产生的真正意义上的通胀所引发的财务次生危机。



对财务人员的三重影响


疫情也给财务人员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孙铮教授将主要影响概括为三大关键词:互联网、经济/公共环境和货币政策。


首先,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财务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借助大智移云,利用共享平台,在线优化财务处理程序,将科技赋能集成到财务工作中去。比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数据分析和分布式财务技术等提升财务工作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


其次,以疫情为标志的经济或公共环境的影响也对财务预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突发的疫情,很多企业在年初以企业正常运营为前提编制的财务预算、设计的风控或内控系统已经不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


孙教授表示:“财务人员应该重编“失算”的预算,修补“败露”的风控,调整“过时”的绩效指标,重塑商业模式,升级价值创造。”由于疫情的影响,在疫情的源头、疫苗和新药三大问题没有得到确认和解决的情况下,很多现在所谓的“临时措施”、“权宜之计”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财务人员应该将疫情期间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或运行方式转化为创新动能和长效管理机制。


最后,货币政策和营运环境也将影响企业不良资产的积累。资产是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由于现代会计的计量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在会计处理中无法递延的不良资产,会导致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质量也会因此下降。疫情期间,财务人员应该持续评估财务报表账面价值,保持对账面波动的高度敏感性,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孙教授提醒,近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已经针对IFRS9和IFRS16提出了会计准则的救济方案,就新冠疫情引发的银行贷款等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计量问题,以及免租、延租、终止租约等会计处理问题,提供教育培训指引,并指出会计主体需要建立有关经济状况过去、目前和未来的最佳备选信息预判。财务人员在评估未来状况时,应该在疫情产生的后果、以及政府采取措施两者基础上做出考量和权衡。



把握反震荡曲线中的宝贵机遇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孙铮教授表示,“中国市场还是有非常大的投资潜力的。


孙教授建议,企业应该重新梳理和选择新的投资方向,在逆境中寻求发展的机会。孙教授也和我们分享了一些他看好的项目作为参考,包括:



与恢复、维持供应链相关的项目;


补短板项目,例如公共卫生、疫苗、新药等一系列生物工程相关项目;


卡脖子项目,例如高新科技等;


替代进口项目;


自主可控项目;


新一轮区域经济、城市化建设项目,如海南自贸港,长三角区域,大亚湾区域、京津翼区域等;


除此之外,孙教授也强调了逆向财务积累策略的重要性。以摩根士丹利的预测图片为例,孙教授和我们分享了企业的反震荡曲线。孙教授画出了一道红线,并认为,企业应该把握疫情拐点,尽快的进入正常的运作状态,抓住机会进行复工复产,逆疫情进行财富积累。




详解VUCA下,财会人士必备的数字化技能


孙铮教授认为,此次疫情进一步加剧了VUCA时代的到来,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业界对财会人员的职业发展能力已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VUCA,是volatility、uncertainty、complexity、ambiguity四个英语单词的缩写,最初源于军事用语,现用来广泛指代易变、充满不确定性、复杂性与模糊性的发展环境。


孙教授表示,早在一年多以前,澳洲会计师公会会刊INTHEBLACK就已经高瞻远瞩地总结道,数字化技能将成为财会人士未来发展的必备。孙教授本人在多个讲座中都先后引用了这个发现,因此,他今天再次着重为大家划个重点,希望能帮助大家尽早认识到提高以下三个方面能力的重要性:


一、数字化技能的基础:迎接科技进步。科技的进步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孙教授看来,面对改变,财务人员首先应该端正自身的态度。


财务人员不应该远离科学技术,回避数字化转型的话题,我们在态度上要拥抱他容纳他。我现在担心的是,我们的财务人员长期以来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孤岛去看待,认为财务和业务无关。但数字化转型要求财务人员要具备‘业财融合’的能力,业务和财务必须共同发展。”孙教授说道。


二、数字化技能的核心:学习数据分析。孙教授指出,一般企业的大数据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结构化数据,另一部分是非结构化数据。一般而言,财会人员熟悉掌握的数据是结构化数据,即可以应用会计准则规范入账或财务报表的数据,而这一部分数据在企业的日常运营里,目前来看可能只占总数据的10%左右;从研究来看,与企业业务相关的数据,即非结构化数据的占比不少于90%,而这些数据却往往被财务人员所忽略。


我们很多表外的数据都处在了休眠状态。”孙教授指出,“数字化转型时期,很多决策都是瞬间决策、智能化决策,而这些决策并不完全依赖结构化数据,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引入非结构化数据的影响,如视频、声像音像、传感数据,以及各种计量等。


三、数字化技能的关键:磨练数据沟通。孙教授提醒,现在企业中的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进行沟通时,多是“鸡鸭对话”。财务认为报表数据和业务数据对不上,而业务人员又认为报表中显示的业绩不能反映实际产出。


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不应该是两张皮,而应该是一张皮里的几个方面或几个维度。”孙教授解释说,“因此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应该学会进行数据沟通。”



想查看孙教授引用的INTHEBLACK文章,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图片查看

往期回顾


收藏 | 澳洲会计师公会最全入会评估操作指南

成为澳洲注册会计师 让您的未来跨越整个世界


澳洲会计师公会  是全球最大的专业会计团体之一,目前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地区拥有超过166,000名会员,会员担任高层领导职位的人数逾25,000名,大中华地区的会员人数已超过19,000名。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