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张照片讲述一个故事;
品尝五种红酒,根据餐食进行搭配推荐;
观看电影《赛门和黛利拉》,思考如果你是主人公会如何选择。”
这是墨尔本大学建筑设计专业王同学在本科期间的几次作业。如今已在读工程测量硕士二年级的她说:“墨尔本大学与其他大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培养模式,思维方式、全球视野、人文素养被认为是本科阶段的核心目标,学校鼓励大家去思考基础性的问题并培养发散性思维,而不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具体问题的指引和操作方面。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学校才会引导学生去关注和实践具体领域的专业问题。”
墨尔本大学工程测量硕士二年级学生王同学
这样的改革开始于2008年,颠覆性的课程和学制调整使得“墨尔本模式”被学界称为“最激进的教育改革”。本科阶段强调通识教育,将原有的96个本科学位合并成人文、理学、经济、生物医学、环境和音乐6个“新生代本科学位”,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并要求学生跨学科选修1/4其他专业课程作为拓展课程。同时,墨尔本大学增设多个研究生院和专业硕士学位,提供更加集中和专业化的硕士学位课程,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墨尔本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属于一种复合模式。在学位结构上,它以欧洲博洛尼亚进程中推行的学位体系为蓝本,延长了以往职业或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间。在内容上,本科阶段的学位课程提倡北美的通识教育,强调跨专业、跨学科和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推行美国的专业硕士学位和研究生院模式,加强专业知识的训练。这一改革突显了墨尔本大学积极适应国际化挑战的改革能力。
重学术而轻实践,培养模式与实际操作有脱节,大家一度对“墨尔本模式”很有争议,但王同学却不这么认为。她说:“本科阶段学校没有给我们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而是以国际上公认的模式,循序渐进地去引导我们的思维逻辑养成,让我们对这个社会、行业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在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也会更有后劲。”
墨尔本大学艺术学院
走进建筑学院,我们看到四个主题工作室分别以“水、土、火、气(water,earth,fire,air )”命名,供研究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元素去做空间和功能设计,不时有学生抱着自己的设计模型去排队交作业。
建筑学院学生作业室
回忆起研究生一年级的状态时,王同学说:“一开始真的很抓狂,因为在国内教育的思维定势里待的太久了,突然置身于这种自由化的模式中不知该如何下手。但好在教授会给予及时的咨询和指导,每周都会安排3-4个presentation驱动我们思考和实践。”一次次从头开始,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她开始慢慢找到了一些感觉。王同学最得意的一次作品是为墨尔本附近的一个小岛设计一处公共空间,她通过实地勘测、手绘、地图测量等环节,交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
在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方面,墨尔本大学也会给予有力支持。学校每两周就会发布一次实习和招聘信息,不定期举办学生与业界的联谊酒会,搭建校友企业的招聘平台……对于留学生来说,想留在这里工作,会得到不少的资源和机会。
学术派的画像似乎并没有影响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而重视通识教育与思维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或许会在更长时期内在毕业生身上凸显。
墨尔本大学校园里有一条长长的红砖路,被称作“Professor’s Walk”,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教授名字可以被镌刻在此,被人永远铭记。就像她的校训一样——“我们将在后人的敬重中成长”,与时俱进,不畏改变。
以上图文均为新东方原创,作者为澳大利亚名校之路记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