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起伦敦的时候,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繁华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金融城的操盘手一边拿着电话,一边在键盘上敲敲打打的场景。忙碌、快节奏早已成为人们对伦敦的最初印象。
作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伦敦,要比纽约和东京更有资历去诉说悠久的历史。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这里就成为了资本主义的大本营,号称汇聚了人类欲望和罪恶的阴沟,车水马龙,灯火通明,高楼林立,霓虹耀眼。
即使是在凌晨两点,大学附近的酒吧也门庭若市,每个人都忙着参加各种party,在外面买醉聊天。但是到了考试前几周,凌晨三点的图书馆就和赶集一样热闹。
在伦敦,你经常能在周末收到需要修改项目的邮件,也经常会加班到凌晨三点,还有永远都参加不完的聚餐、舞会。这是一个不眠的、无时间观念的、年轻人极多的大城市。
伦敦人,有着伦敦特别的冷漠感,这种冷漠感仿佛在告诫中国人:你永远都不要妄想融进来。很多人最初不太理解也不相信伦敦的冷漠。再冷漠,不也是两个胳膊两条腿的活人吗?国外人不应该是电视上看到那种热情、生命力旺盛、真诚的高素质人才吗?如果你真的到了这里生活,你就会明白的。
首先,伦敦冷漠的主要原因就是压力大。在伦敦,生活费用的高昂超出了你的想象,竞争极度激烈,可以说全世界的顶尖人才都在这里斗争。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想做出名堂的话,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做的比别人更多、更好,才显得优秀。
通俗的说,你需要一直努力,再加上自身不俗的天分,才能找到工作或者不会被裁员。
其次,伦敦的社交活动多。各种文化组织,艺术社团多如牛毛。作为一个稍微活跃在社交场合的人,在伦敦每周都会有许多选择。四选一是常有的事情。
一些新老朋友联络聚餐,中国同学的聚会,学校组织的大型联谊或主题活动,downtown的演出讲座,其他朋友圈组织活动,职业发展活动...几乎没完没了地侵占你的休息时间。
这还不算完,你还有这周要交的作业,没写完的项目,下周就要交的DDL等等。在这些各种可能性中要做出选择并非易事,因此,每个人分配给他人的时间额度便大大降低。
其实作为中国人,很难融入主流社会,也不会轻易进入管理层。白人虽然表面上对你很客气,其实骨子里还是歧视的。即使很多在伦敦出生的华人也会遭到这种无形的歧视,痛恨自己亚洲人的长相。在伦敦,多数中国人都是小职员,薪水一般,还要为身份问题奔波。很多时候,有一种这里的一切与你无关的感觉。
来到伦敦后,你会学到一项最重要的技能: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在伦敦,你要学会和productive的人交往,一句话能讲完的事情,绝对不用两句话,因为这里的人们没有耐心和时间听你讲同一件事情。即使打招呼,也是“Hey,boy.bye~”,就匆忙告别。喝咖啡闲聊打发时光的那种生活,在伦敦既不存在,也属于一种另类。
在伦敦,还有颇为有趣的一点,就是切忌吐槽和抱怨。在德国,批判性的观点会被人尊重;在中国,如果你天天说zf好、生活好,也会被人当做脑残。但是在伦敦的社交场合,这一套似乎没有作用。尤其是在一些社交活动上,当你想吐槽时,却看到了英国人惊讶的眼神,仿佛看到了一个怪胎。实际上,他们想听你说客套话,而不是真话:“你的衣服真漂亮!”、“今晚的Party真特别!”,仅此而已。
因为,在伦敦生活还抱怨的话,你就是生活输家,只会让人失去对你的尊重和耐心。在这里,生活赤裸裸,每个人都深陷泥潭,即使你思想深刻,具有批判意识,也无法改变所有人。生活已经如此艰难,没有人愿意聆听你的悲惨。
都说伦敦冷漠,但人心冷暖自知,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对于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如果你遇到了贵人,要心怀感激;如果没有,也不要怨天尤人,谁都要生存,都有压力,甚至这种压力大到人们自身难保,无暇顾及他人的程度。
所以想要在这里生存,就要学会坚持,隐忍,然后寻求机遇。如果你没有这些,那就回国吧,伦敦不适合你,因为你无法独自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