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放过地震幸存者吧......

2021年05月14日 华人瞰世界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辣笔小尖椒
ID:lbxjj818


时间过得真快!

又是一年5.12,一晃眼,汶川地震已经过去13年了。

我还记得那年我才上初二,午自习时老师红着眼来告诉我们这条消息,那天我好像是第一次深刻意识到:原来生命在大自然面前,这么的脆弱......

几天前和小伙伴们聊选题,大家提议该提前做个专题,去寻找一些在大地震中幸存的人,回忆一下当年的故事,再聊一聊现状。

或者做个资料整合,深扒一下当初那些因为新闻报道让全国人民都熟知的“地震人物”,看看他们现状如何。

这很正常,热点嘛,谁都想要流量。

可就在我们已经翻阅了大量人物资料后,因为一位读者放弃了这个选题。

她是一位高中学生,上周她们学校开展了一次“征文活动”,主题就是地震和我。

她这个当初从灾害严重的北川被救出的“地震幸存者”,被老师和同学们给予了“厚望”。

可她写不出来。

因为老师和同学想要的是她能把当初的场景、自己的经历细致地描写出来。

只要足够催人泪下、震撼人心,那就一定能在比赛中获奖。

这让她挺崩溃的,深夜给我发微信问我: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从别人的伤口上找泪点呢?”

“大家哭完感动完继续开开心心地过自己的生活,可那些亲身经历过灾难,好不容易走出来的人,每年都要被逼着重新撕开一次伤口,有人为他们想过吗?”

她的说法,让我突然沉默了。

而后来她的话,让我觉得比扒100个人物故事更戳心。

因为这或许才是亲历灾难的人最真实的想法:

“地震过去这么多年了,可每年近512时,我就会很恐慌,因为我知道,一大批废墟、尸体、鲜血、哭泣的照片又将出现在我的眼前。”

“朋友圈微博里一定会被一堆小蜡烛、纪念海报刷屏。各个地方总要搞一些纪念活动。重点是平时从不会关注他们的媒体记者,这个时候就会从四面八方涌过来。“

一堆人来问你,地震发生时你在做什么?你被埋在了哪里?你的老师同学家人怎么样了?你家里还有谁?你疼吗?你当时害怕吗?你能详述一下吗?
  
大家都想要一个足够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故事。

只有你足够的惨,家里死的人足够的多,还得足够的励志,足够的有戏剧性,你才值得被他们报道。

对于看戏的大众来说,这只是一场电视屏幕里的灾难,可能也唏嘘、流泪、哀叹,可转脸就忘了,说到底,这与他们无关。

可我不是屏幕前的观众,我当初就被埋在这些废墟中。

塌陷下来的楼板砸在我的身上,我疼到了失去知觉,醒来后满身灰尘和鲜血,无边的黑暗让我很绝望,我被埋了几十个小时才被救出。整座城市都没了,满是尸体和鲜血,我甚至连我家人的尸体都没看到就成了孤儿。

我花很长的时间来自我开解,告诉自己一切都过去了,可每年都有一群人逼着我再回忆一次当时的情况。

如今我只想说我现在过得很好,可他们只想听当初我有多么惨。

虽然地震过去了十年,可我觉得每一年的今天对我来说都是一场余震。


她的这段话,真的是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因为在此之前,我也觉得这是一种纪念,是大众对他们这些幸存者的关心。

可那晚我觉得,或许我们都错了。

对于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人需要纪念,可对幸存者来说,忘记那一切才是最好的结果。

自己忘记,也让他们被舆论忘记。

因为关注度,是一种压力,甚至是一把裹着温暖假象的刀。

想想当初地震时媒体盛赞的一位“最美女警察”。

在地震中,失去了包括女儿、母亲在内的10名亲人的她,仍坚持在一线救人。

因为此,一拨拨的记者去采访她,将她团团围住举着相机问她有什么感受。

而那时的她,崩溃的连站都站不稳了。

媒体拍下了她崩溃的照片,发到了网上,来渲染她多惨,也多伟大。

但说真的,这不就是伤口撒盐吗?

后来,汶川地震十年时,记者又去采访她,我从发出的新闻稿中看到了这样一段描述:

记者在与她交流的过程中,她的声音始终很微弱,像是只有一丝气从喉咙中颤出。提及十年前的记忆,她的眼神有些闪烁、言语也变得哽咽。那不是回忆,永远不需要调取,是藏在心底的痛,一触就会揪心的痛。

那时看到那篇报道挺无语的,你都知道对她来说这是一触就会揪心的痛,为什么还要去采访她?逼着她回忆当初的痛呢?

而除了那个女警外,舆论伤害最深的还是那个背妻男。

当年他将死去的妻子绑在自己身上,骑摩托车送妻子回家。

那张照片感动了无数人,也让他被网友盛赞是:“最有情义的丈夫”。

可多年后,媒体找上门想挖掘一个感人至深的大新闻,结果他说:“我宁愿没有当年那张照片,现在只想让自己平静地生活。”

因为当年他成了名人之后,自己的生活也被“绑架”了。

生活总要继续,之后他再婚时,遭到了网友们谩骂:“当初那么有情义,怎么还再婚?”

而后,不知从哪又传出,当初背妻回家根本就是作秀......

这让他非常委屈,在他看来,当初带妻子回家是应该做的,这个称号也不是自己起的,捧我的是你,如今又踩我,从始至终,他也没做错什么。

因为大众关注度太高,承担不起舆论的压力,2010年时,他又离婚了。

而后他孤身回到了老家做泥瓦匠,可是周围的村民还暗讽他:“哟,都是红人了,还要打工啊?”

想想,这一幕不是时常在互联网上演吗?

其实,他再不再婚,什么时候再婚,怎么生活,如何处理家庭关系,不都是自己的选择吗?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和大众又有什么关系?

错可能就错在出名了。

名气的另一面就是绑架。

你的生活都得在大众的审视和评论中进行,大众根本上想要的,不是你过上好生活,而是你按照他们的想象生活。

一旦和大众的期待不符,当初可以推你成名,现在也可以踩你入土。


他们想要他怎么生活?

或许就是那条流传十几年的短信的故事里的样子吧?

当时一位被埋在废墟中的女孩,给男友发了一条短信:“我撑不住了,要是还能活着回来,你娶我好不好。”



后来她没能活着回来。据传这么多年过去了,男友也没有开始新的恋情。

是啊,这个男生一定很爱这个女孩子吧!

可相比较如此,难道不是开启新的生活对他来说,更好吗?

每年大家都要把这则短信翻出来,感慨一下他情真意切的感情。

试想,如果他开始了新恋情,会不会也出现一群人骂他是在炒作,骂他消费死者,骂他装、善变、假?

我想一定会。

因为例子比比皆是。

你看,大众是喜欢看一些充满着戏剧效果的故事的,但是对于亲历者来说,这些可能就是残忍的细节。

就像当初的电影《二十二》,在记者小心翼翼地请她们回忆过去时,几位奶奶都抹着眼泪对记者摆手:“不说了不说了,我一想起来眼泪就止不住。”


战争,或许还需要被后代世世代代记忆。

因为战争的残忍,是为了警示后人不要再发生战争。是为了佐证作恶者的罪行。

但天灾被记住,除了让当事人痛苦还有什么呢?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相比较让他们回忆当时的经历,只要他们现在过的好不就行了吗?

关注当初有多惨,不如多关心房屋质量如何更好、救灾行动如何更合理,灾后心理疏导能不能做的更好?

这些不才是一场天灾过后,留下的更有价值的东西吗?

至于人,你可以去缅怀,去纪念,去鼓励,但是请不要一遍遍地去问他们当时的细节。

因为对于每个眼看着自己亲人爱人离开而无能为力的人来说,回忆就是折磨,最好的结果是忘记。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开启新的生活。


 ABC传媒招聘啦


ABC传媒 全职编辑3名


1、全职编辑


要求简介:从事过新媒体、熟悉微信订阅号编辑运作,文笔功底强,熟悉短视频拍摄、剪辑。


悉尼地区:1名全职

中国大陆:2名全职





市场销售3名


要求简介开朗积极,认真靠谱。能够向客户熟练地介绍公司业务特点,从跟单开始到独立完成销售。


联系方式


Email:[email protected]






另:大量读者还有没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以示鼓励!长期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