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摇滚客
ID:Rockerfm
大家好,我是犀牛。
去年我读过一本长篇小说叫《耶路撒冷》,作者是70后作家徐则臣。
这是一本聚焦于70后命运的小说,曾在2014年获得老舍文学奖。
《耶路撒冷》中有一个叫“铜钱”的人物,他是个傻子,整天在铁路附近徘徊,嚷嚷着:“我要到世界去。”
铜钱是书中最不起眼、最边缘的角色,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因为,连傻子都知道要到世界去。
这个角色让我想起了电影《大三儿》,三儿也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边缘人物。
基因缺陷他的身高只有一米左右,在别人眼中是个可怜人,因为命运如此,他注定比他人更艰难得活下来。整个电影正是围绕他心中的世界一点点展开,最终他踏上了西藏的旅程,远赴信念中的世界。三年前,朴树重新录制《空帆船》,为的是宣传电影《大三儿》。当年朴树看完电影后,主动找到导演,要求为这部电影做些什么,这才有了电影版的《空帆船》。大三儿真名叶云,患有侏儒症,生活在内蒙古的小县城,在家排行老三,所以身边的人都喊他三儿。电影《大三儿》上映那年,他46岁,单身,无儿无女。由于从小患病,身体短小,是别人口中的”残疾人”,再加上至今没有娶老婆。一大把年纪的父亲,担心哪天自己撒腿一走后,小儿子无依无靠,没法好好活下去。一个月一千来块,生活是拮据了点,好歹勉强能吃饱穿暖。转眼四十好几,三儿还是在小县城的工厂里,拿着跟他身高差不多的拖把,在楼道来来回回摩擦。他有伟大的梦想,有尚未奔赴的远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神圣的西藏,走到布达拉宫跟前,爬到珠穆朗玛峰,看一眼静谧的星空。走出去看看大千世界,对于普通人来说,无非就是金钱成本和时间问题。首先他要解决经费问题,去一趟西藏对于一个收入只有千把的小镇居民来说,太过吃力。其次是身体因素,由于患病他的心肺功能比别人要差很多。所以当他提出想去西藏时,父亲坚决反对,约好一起去的哥们也再三劝导让他放弃这个念头。这份体面里,有一份乐观、一片纯洁、一丝执着和不卑不亢。
大三儿是个小人物,对他来说仅仅是“活着”就已经很吃力。首当其冲是发财梦,三儿经常买彩票,想着某一天能中5百万,瞬间脱贫。中了大奖先买几间商业门市房,然后拿一点投资,最后留一些奢侈一回。
他会因为一块钱和三轮车师傅争执,当对方反驳说生活不容易的时候,他难过地辩解:和厂里的工友闲聊打趣间, 他说自己有去医院做检查,看看身体结构是否健康,能否正常生育。黄昏一起携手看夕阳,饭后一起遛弯散步,哪怕日子过得比较清淡。“爱情这种东西可遇不可求。”大三儿比谁都懂得这句话背后的无奈。可活得的意义不止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如何在不堪的生活里寻找一份体面。来到珠峰大本营,大三儿第一件事是想着给厂里好友“朱朱”,寄一张明信片。
工作人员怪心疼他,一再表示不收钱,但是他还是坚持给了。来这一趟,靠他那点工资根本不够,手里的票子一大半都是问人借的。在布达拉宫给亲朋好友们买纪念品时,他一个劲跟人家砍价。“我啊,我心灵不纯洁吗?我今天想这个问题,我挺纯洁的了,不用,稍微净化净化。”当剧组问他凭啥说自己心灵纯洁时,他的回答干脆直接:所以看完电影后不仅主动献上宣传曲,还特地制作了一段视频,乐队其他人也加入其中。当初导演决定拍这部电影,正是因为大三儿的一番话,他才对生活有了新认识。导演佟晟嘉和三儿自幼相识,据他所说,《大三儿》这部纪录片起源于一个大三儿的提问。佟导这些年一直北京生活,有一年回乡见到大三儿,被他一个问题问懵了。导演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甚至对三儿的提问表示出一丝不屑。
他的骨子闪过这么一丝念头,即使只有一秒,他觉得大三儿不过是个浅薄之人,怎会了解北京的世界。但是很快他明白,三儿的思想并非“普通人”,对于这个世界,他有更深刻的思考。回北京之后,导演决定以三儿为主角,将这个故事记录下来。到达西藏后,那儿的乡亲们给他献上哈达,如此微小的事情,他却倍感幸福。
因为他生活四十年的蒙古也有献哈达的习俗,但是从来没有人给他哈达。他不需要我们同情,因为我们的灵魂甚至都没有他洁净。他要对生活竖中指,对那些歧视他的人竖中指,对不堪的命运竖中指。摇滚客(ID:Rockerfm),和150万人一起有态度地听歌、看剧。转载请联系摇滚客(ID:Rockerfm)授权。要求简介:从事过新媒体、熟悉微信订阅号编辑运作,文笔功底强,熟悉短视频拍摄、剪辑。
要求简介:开朗积极,认真靠谱。能够向客户熟练地介绍公司业务特点,从跟单开始到独立完成销售。
另:大量读者还有没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以示鼓励!长期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