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换宿体验

2018年03月22日 澳洲打工度假指南


来澳洲“打工度假”八个多月,有两个多月时间都是换宿。

上学那会儿听谁留学住寄宿家庭就比较想体验那样的生活——真正地住进当地人的家里。我如今毕业才总算体验,有点晚,但也好过留有遗憾。打工度假期间,没钱没工作、换工作间隙、想体验当地文化等都是换宿的理由。遇到怎样的家庭是运气,但我们也可以靠自己的性格、勤奋、礼貌、语言能力、学习态度等赢得一家人的喜欢且达到想要“了解文化”的目的。


如何找到换宿?

换宿的网站打工度假的人都知道——HelpX,我就不多说了。有人问我这是否安全可靠,对于这个问题答案不在于谁有经验就有发言权,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它的安全取决于个人的判断以及未知的运气,尝试不可莽撞但也不需要畏手畏脚。我遇到的4个家庭,有的很好,有的一般,但没有太多不愉快甚至危险的体验。

首先要仔细阅读换宿条件以及换宿家庭的内部和周边环境,比如每天工作时长、提供住宿还是食宿、是否要求最低换宿天数、周围是否有利于你找到其他临时的兼职、(你在没有车的情况下)周边的公共交通是否方便、(你不喜欢小孩或动物的话)换宿家庭构成成员等。

再者看换宿家庭主页helper的留言。如果全都是简单敷衍的留言,即便都说好,估计也一般;如果有大量真诚长文留言,估计都不错;如果有差评,即使那家主人合理地给予回复,估计都不怎么样。留言可以看到他们的国籍,如果之前有太多国人去过,在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可以先避开,因为他们可能对你没有太多兴趣。这是我个人体会,我希望聊天是热忱的,想要了解彼此文化的心情和愿望应该是相互的。还有一点道理类似,我比较推荐刚注册不久的换宿家庭,因为很有经验的家庭见过很多国家的人,可能也对你没什么兴趣。多数情况是这样,他们对于你背后的文化有所耳闻,很可能还停留在那些让人惊讶甚至让我们难堪的局部、过时的文化现象,你如果对自己的语言够自信可以跟他们聊得更深入一些,也就无妨他们是否接触过很多中国人,但如果刚开始大家都比较畏缩,澳洲口音又听不懂,鸡毛蒜皮的事情聊几个小时也就没了。

然后就是网站内发邮件,自我介绍详细一点,想要去的愿望强烈一点,聊一下,基本就足以判断能不能去了。需要对方来什么地方接一下之类的都可以明说。


第一家换宿:珀斯以北的小镇,兰斯林

我是在珀斯落地的,在飞澳洲前三天左右注册的HelpX且联系上了两家换宿。原本计划在第一家呆一周再前往第二家,最后因为第一家体验很开心且跟他们沟通后决定多待一段时间,就跟第二家人发了封致歉信,希望他们还能及时找到其他helper。

刚到珀斯,适应他们的语言和空旷的环境,心里的新奇大过顾虑,每天的异国文化以及换宿家庭的热情压住了思乡的孤独,调整个人的生活作息和节奏,在真实与不真实之间来回,这是起初的感受。

在珀斯的青旅住了三天便去往第一家换宿家庭,男主人开车来珀斯接我,去的地方在珀斯以北的小镇,兰斯林。

兰斯林(40天):夏季度假小镇,风大适合冲浪,有比较著名的白色沙丘,适合滑沙。在平淡季,沙滩很安静,大多数时候你可以拥有一整片海。

换宿家庭:夫妻俩接近退休年龄,Michael和 Elizabeth(简称Liz)。共同管理了一个高尔夫球场,有四个孩子,平均年龄比我稍大,有家庭聚会才会来兰斯林。他们在珀斯也有一套房子(所以我跟着他们也勉强转了一下城里),闲置的时候就放在Airbnb,兰斯林的房子也一样。两处房产都靠海,适合度假,不便宜。

换宿条件:我在他们(政府交由他们管理)的高尔夫球场帮工三小时换取住宿,一般是早上9点开始。三餐自理,住的小屋与他们家有一段步行距离,有完全的私人空间。小屋由一间卧室、厨房、小客厅、厕所和一个多余的小空间(有桌椅、洗衣机和晾衣架)构成。周五晚上去镇上的小酒馆吃饭,他们的家庭聚会甚至是走亲访友等会邀请我。新的helper来之后,我住进他们家,他们家有Airbnb租客的时候,我住进另一处合租房。

工作:高尔夫球场的工作每天都不一样,管理偌大的球场有很多事情要做。开滑移装载机、开大型割草机、推小型割草机、除杂草、施肥、挖坑、埋水管、组装洒水器、砍树、清洗机械等。几乎都是从未接触过的事情,Michael会耐心教我,我们是合作模式,脏难重的他做,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工作理论上是每周五次,每次三小时。但下雨或者他不在家就不用开工,偶尔哪天工作量大的时候也可能多一个小时,不是特别严格。

福利:免费的高尔夫球教学,想打的时候就可以叫Michael带我去。周五晚上的社交。各种家庭聚会。蹭饭的时候我喜欢去厨房帮Liz因此可以学一点厨艺。可以借他家的书。Michael的人脉有时候会给我一些工作机会。

不足:小镇很孤立,没什么交通。镇上也没有年轻人,有时候比较无聊。(这是前三个家庭都存在的问题)

这是我体验最舒服,最像家的一次换宿。

我是Michael家第二个helper,他们对我很照顾,也很愿意跟我聊天,幽默,也比较开明。对于刚到这边的我来说,是很温暖的“接待”。跟我父母年纪相仿,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两个人都喜欢打高尔夫球,定期不定期地会去打比赛。他们会告诉你书架上哪本书他们最喜欢。他们都喝酒,喜欢的口味不一样。日落的时候开车去海边喝两杯,多数时候能碰到熟人,出门前他们有时候会用望远镜看看谁在沙滩。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过多互相干涉。祖父母辈的男性都已经去世,两个老奶奶白发苍苍,出门自己开车,有丰富甚至是繁忙的社交活动,会认真打理自己的仪表。生日或节日会有家庭聚会。他们能接受孩子处对象但不结婚的想法,Michael说,年轻人是free spirit。没有社交活动的晚上会看一部电影。他们应该是中产以上,家庭圆满,类似于教科书式的生活节奏,聪明、勤勉、健康、规律、正义、幽默、总体幸福。


第二家换宿:Boyanup

第二家是在珀斯农场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南走提前联系上的。

Boyanup(10天):小镇真的很小(人口和热闹而言,地皮应该算不上特小),有田园乡野的宁静。珀斯以南大一点的第一站是Bunbury,Boyanup是沿着高速路从Bunbury继续往内陆的方向一点点。

换宿家庭:比较年轻。三个孩子,大的11岁小的5岁。父母大多数时候在家办公。他们家就属于我前面提到过的很有经验的换宿家庭,基本不会有太多“好奇的”聊天。家里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面是换宿helper的留言/联系方式以及一张和孩子们合影的照片。没有太多“意外”的惊喜、安排。他们的生活也很规律但更忙碌紧张。早上孩子们起床收拾送去上学,下午接他们放学回家准备晚饭,孩子们睡觉后继续工作。男主人园林设计出身,经营一些跟花园有关的生意,女主人做市场,具体干什么我也不清楚。

换宿条件:他家有一个特别特别大的院子,需要帮忙2.5-3小时,没有严格规定开始时间,但一般是在小孩上学后。换取食宿。卧室在小孩们卧室旁边,盥洗室和小孩们共用。早午饭自己准备,但都是用家里的食材。晚饭他们妈妈会做。

工作:在他家更像是helper,打理花园、看小孩、做家务,他们夫妻俩忙不过来那么琐碎的事情,每天要做什么当天早上会告诉你。花园包括除杂草、移植植物、修剪花枝、喂鸡收蛋、圈钢丝搭攀爬架;家务活包括洗碗、晾衣服收衣服、打扫Airbnb的房间;有一次他俩要晚上出门,我在客厅看书要顺带听一下小孩们会不会在睡梦中惊醒。

福利:可以看他家书,有有机的蔬果和鸡蛋。小孩大的两个很乖,可以有一点聊天。男主人去周边小镇“出差”偶尔会带上我。周末他们去拜访朋友也会带我。

不足:小孩早上醒的比我早,在院子里很吵,下午放学回家后家里也整个沸腾起来。无形中占据了我的时间。5岁的小男孩根本搞不定,有时候完全不想理他。同样,没有同龄人可以交流。但真的是很喜欢Asher。

这次体验总体比较无聊。

夫妻俩很忙没时间和我聊天。小孩们又太小,也聊不上。没有所谓的adult conversation很痛苦。大概了解到,如果有三个小孩都需要照顾,真的会忙炸。每天洗衣机都是一大桶,晾衣服都要10几分钟,然后还要收衣服折叠好。3点多接小孩回家,5点多妈妈准备晚饭,爸爸要陪孩子们玩,6点多吃饭,7点多洗漱,8点多给孩子们读故事挨个哄睡,9点多世界终于安静了,一直到12点前,爸爸妈妈继续在“办公室”工作。隔天7点左右全家人起床,8点左右吃早饭,9点左右送小孩上学,10点到下午3点爸爸妈妈继续办公,中间大概有半个小时的午饭时间。我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完成当天的任务。也许下午1点左右我就没事做了,可是周围去哪都比较远,家里有自行车,我就骑出去过一次,一个小时不到就转完了。虽说那之后我的时间由我安排,但3点多小孩回家后,吵到没办法搞事情,而且还拒绝不了他们的热情邀请,想要我跟他们一起玩。倒是有一次,我们出去遛狗,觉得很开心。就像自己在家带着弟弟妹妹出去爬爬山一样,问他们一些问题,听他们一些天方夜谭的回答。家里的院子是真的很美,很向往。


第三家换宿:Bridgetown

第三次换宿是Boyanup再往南一点的另一个小镇,Bridgetown。

Bridgetown(10天):比上一个地方稍微热闹一点。地势开始有所起伏。整个小镇处在森林灌木丛中。

换宿家庭:是一个独居的老太太,也算不上老,但身体不好,显老。Kate是个有脾气的人,是那种开始很不好相处,但如果是朋友就可以为你两肋插刀的那种侠肝义胆女中豪杰。当时看到她家的换宿主页,觉得这个人写的内容也太详细了,后来取得联系之后,她甚至给我发了一封很长的邮件,明确了helper的职责以及她个人身体抱恙的情况,很明显字里行间表明了这个人的原则和理性。字句铿锵公正,我觉得比较靠谱。她有一个断了往来的儿子和一个住在新西兰的女儿。我从未听她提过她的丈夫。她在马来西亚住过几年时间,了解亚洲文化,在马来有关系很好的亚洲朋友。

换宿条件:几乎是打理花园,主要是因为她身体太差,而且想过几年把房子卖了,所以花园打理事宜不能落下。每天工作时间4小时,钢铁般的原则。她会要求七点左右甚至是七点以前动工,因为晌午特别热,一是觉得太热我做事情效率不会太高,二是一般我做事她会忙一些简单的工作,太热了她身体吃不消。换取食宿。早饭午饭自己准备,晚饭主要是她做。

工作:花园的事情跟上一家差不多,最重要的就是除草。太多太多太多杂草了。而且当时正是杂草结种的时节,她简直快崩溃了,如果不赶紧除掉,明年更是加倍的疯长。每天差不多有一车的杂草/落叶,都要在完事了之后码在车里运去垃圾场。垃圾场是分类的,这些属于绿色植物compost类。她开车。

福利:Kate有很多人生见地、人生故事可以分享,她会听我表达,因为她熟悉亚洲文化,我们聊起来会容易也稍微有深度一些。我去的那段时间是刚好有蓝调音乐节,所以也趁晚上不上班去音乐节做志愿者。了解音乐文化,免费享受了三天音乐盛宴。Kate很愿意跟我分享她种的各种植物。她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会开车带我去周边看看花草和风景,因为她父亲是植物学家,这方面的知识她比较渊博,她说曾经有一个helper喜欢她的院子后来来澳洲读了园艺学。她做饭很讲究,虽然身体不好,对自己的厨艺要求却很严格,她觉得那是我应该获得的报酬。那段时间也有镇上的花园日,参观了别人家的花园。Kate会带我去周日集市,那是非常棒的体验。

不足:她浅眠,她身体不好,是我额外要承受的压力。她每天要午睡,那段时间基本别想干什么,家里是木地板走路要垫脚才没有声音,上厕所抽水马桶让我绝望,太响了!虽然她做饭好吃,但因为她身体原因,都要坐在高脚凳上,我不可能就这么饭来张口,所以准备晚饭是我们两个人的事情,这也算是额外的“工作”,但这些是她之前在邮件里声明过的,所以我没有抱怨,但有时候帮忙的心情比较被动,就不会百分之百的高兴。这倒还好,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乐意学做饭。真正要命的是家里不能有太大动静。

Kate出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那几十年的时代烙印对我来说有很丰富的文学意义。她喜欢音乐,谈到喜爱的歌手和乐队,会停不下来。她热衷地跟我分享Paul Kelly,讲她青春岁月里见到他时激动的少女心,讲他的人品、歌词和歌曲,讲他为土著民平反。我想我永远都会记得那个在黑夜里听歌的时刻。12点我做完志愿者回家,星空特别璀璨,黑夜里有点小风,有点冰凉,她在后院的草坪上端了把椅子,黑灯瞎火地坐那听Ian Moss唱The Bow River,我站在她身边陪她听完他们的演唱。Ian Moss表演的舞台在小镇主街道,离Kate家步行时间应该20分钟左右,听不清楚所有的歌词,但正是那种悠扬在安静的夜里多了很多情绪,她说你听这隐约的虫鸣蛙叫,伴着这音乐,是多么美好,她说她庆幸自己能听到声音。我感觉这背后一定有很多的恩爱情仇,因为她说她曾经和乐队里的萨克斯手有段爱情,但从言语间我无法判断这段感情结局是好是坏。她在马来西亚住过好几年,当时辞去了工作卖掉了房子,带着全部的家当去了异国他乡,我总觉得愿意了解甚至热爱亚洲文化的白人都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他们一定没那么多高傲的头颅和道听途说的偏见。她和她儿子断了关系,因为她说他充满了戾气和暴力。她女儿是听话的乖乖女,因为她丈夫工作的关系,现在住在新西兰,一年大概看望她一次,她说她不希望自己的孙子孙女被送去国际学校,因为他们会因为自己白人的身份变得趾高气昂,她说她不喜欢她女儿万事都要迁就孩子的教育方式,她喜欢立规矩讲原则,孩子做错了就是做错了。她喜欢花园里常住的蜥蜴和季节性迁徙栖息在她家桉树上的飞鸟。她热爱所有的植物,尤其珍视澳洲特有的花草。她叼一根烟在阳台读小说的姿态就像小说里的情节。她还会跟我聊宗教和政治。她和Michael都爱说,人都是相似的,善良是相似的。除去她因为身体不适而有的脾气,她这个人的个性、修为和故事真的很有魅力。


第四家换宿:墨尔本

第四次换宿已经是在墨尔本(7天)了。

当时刚完成公路旅行,在朋友家住了一晚上,又找不到工作不想花钱住宿,就找了墨尔本西边郊区的一家,顺便带上两个“同病相怜”的朋友。

换宿家庭:女主人30多,很白人,是化妆师,两个小孩10来岁,她爸爸住在隔壁单独的小屋(bungalow),小孩每周轮换着在住她家和她男友家。我们去换宿的那周,小孩去了她男友家,我们才有地方睡。她男友有自己的生意,她会帮他。所以几乎很忙,我们没怎么见到过他俩。有什么问题都是问她爸爸。

换宿条件:工作时间2.5小时,换取食宿。但很轻松,因为我们有三个人,其实每天只做了1个小时吧,而且还是很散漫的那种。家里因为长期没人,基本像是我们仨的地盘一样。看电影,听音乐,在家吃饭的时候基本都是我做饭,他俩洗碗,挺和谐的。我住她女儿的卧室,两个男生住她儿子的卧室,正好那间房子有两张单身床。

工作:她家就是一个小院子,需要除一下杂草,屋里屋外可以洗的地方都清理干净。因为圣诞节要来了,女主人的婆婆(应该是她男友的妈妈)会来家里做客,她说不能让她看到这么脏的橱柜和纱窗。

福利:主人家不在我们多了很多自由,想几点起床就几点起床,想什么时候做事就什么时候做事,反正当天完成就行。

不足:本来都挺好,因为那时已经来澳洲好几个月,新鲜感少了很多,而且当时刚完成旅行,整个人都需要调整,最希望的就是——不要有人和我说太多话,她家的这种“冷漠”最好不过。但是某一天,家门口的电线被过路的卡车挂断了,家里没电,她爸爸又出了城,只有我们仨来管,打电话去电力公司,跟隔壁借电,在家等电力公司保险公司的人来了解情况等等,我们那两天的时间没办法出门(因为留下谁在家另外两个人都过意不去,全都在家呆着!刚开始还没有电!)。

这一次就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了。我们单纯地想找个地方过渡,他们单纯地想找几个人帮忙。


- 后记 -

后来在墨尔本定下来,包括在公路旅行期间,我都有跟第一家的Michael和第三家的Kate联系。因为加了Liz和她一个儿媳妇的Instagram,每天看到她更新女儿的照片,我觉得她家的那份亲切一直都在。Kate加了我脸书,倒是好几次主动联系我。墨尔本有一天发生车撞人事件,她还赶紧发信息问我有没有事,说新闻里好像看到一个亚洲脸很像我,我说我当时在街上,但应该她看到的不是我,她提醒我随时注意安全。我找工作期间她也给我打过电话,鼓励我去大公司试试运气。我生日那天她还在脸书上圈我,但我起码十天以后才登进去看到。

换宿在刚开始那段时间真的挺有用,不管是缓解经济压力,还是帮我“入乡随俗”,我都觉得是很好的体验。更重要的是,或许还收获了一些人生导师。看到了好几种生活模式,对自己的坚持和取舍有更清晰的认识。如果要论这里面的“划算”,很难以金钱来衡量。(插一句,如果不想当“免费”劳动力,又想了解当地人,可以选择沙发客,我挺想在结束这趟旅行前试试的)。工作几个小时赚取的时薪或许会超过三餐和住宿的费用,这样的雇佣关系有时候甚至还有一些不愉快和不自由,但要说自己的收获和体验,你觉得值它就值,不觉得不值它就不值,希望都值吧。


更多图片以及旅行日记见微博:xnovax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