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呵护的无微不至,也许你得到的不是孩子的感激,而是更加变本加厉的索取与无视,卢梭在《爱弥尔》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地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
大部分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孩子就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奢望他们成龙成凤,至少也会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父母越来越加倍的爱,最终发展成为溺爱,孩子也日益觉得被爱是应该的,父母就该这样对我。有的孩子甚至会走向极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给家长“颜色”看!
01
你不让孩子吃苦,他会让父母吃苦。
最近几年,“孩子打父母”的新闻层出不穷。
2011年,一个小男孩因为母亲拒绝给他买玩具,而在广场上哭闹不休并且拽母亲的头发。甚至伸手死死掐住母亲的喉咙,母亲被憋得满脸通红!
2012年,南京街头14岁的小静当街怒扇父亲十余个耳光,并拳打脚踢!
还有轰动一时的“留学生机场弑母”案:在日本留学五年的汪佳晶,25岁了还不能自力更生,每月找母亲要7000元学费和生活费,母亲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
02
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吃苦。
河南省罗山县一名23岁小伙杨锁,神志正常,四肢健全,居然活活饿死在自己家里…...
村民说,杨锁不是饿死的,他是懒死的。他到底懒到什么程度呢?他懒得工作,在建筑队、酒店干活不到1天,就嫌苦嫌累不肯干了,接着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靠乞讨为生。
他懒得出门,甚至连大便也不去茅房,而是在堂屋里跑个坑,用土一盖就完事了。
他懒得洗衣服,穿脏了就扔掉,再换一件,到后来身上的衣服都散发恶臭。他懒得吃饭,村里人给他的肉、菜,挂在屋檐上变臭了,也不烧来吃,除非饿到极点,他再出门要饭吃。
除了吃喝拉撒,他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睡。有时候吃饱了一顿饭,他躺在地上能连睡两天。终于,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年仅23岁的杨锁把自己活活饿死了。
而害死他的,正是父母的爱与娇惯。自己奉献过多,让孩子觉得他们根本不需要心疼。
杨锁从小长的清秀,而且聪明,父母对他十分疼爱,为了把独子永远留住,专门给他起名叫杨锁。他从来不走路,8岁时出门都是父母用担子挑着。
身为农民的父母从来不让他干农活,“你到一边玩吧,别累着了。”杨锁的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仍然舍不得他干活。当疾病缠身的母亲身体扛不住,不得不叫杨锁去干活时,反遭到儿子的暴打。
杨锁嫌学习累,退学在家无所事事,还要身体有病的老母亲伺候一日三餐。“给他饭吃,他都想让你直接喂到他的嘴里”一个当地的村民说。
杨锁18岁那年,积劳成疾的母亲去世。5年之后的一个雪天,懒惰成性的杨锁活活饿死在家中。
孩子有惰性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惰性被家长惯到了一个极端的程度时,会害死孩子。
同样,放眼社会,好心永远填不满另一群人的贪婪和猜忌,因为他们已经把这一切看作天经地义。有时候别人不懂得心疼你,不是因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过多!
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叫丛飞的歌手,为了供贫困儿童上学,他累积演出400多场,捐款共计300多万,资助183名贫困儿童,37岁那年死于胃癌。
对于那些被资助的人来说,丛飞无异于是他们的恩人,可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有人说他是另有所图,有家长催他赶紧治好病赚钱,甚至还有人压根不愿意提起曾被资助过。
有人把丛飞当成移动提款机,遇到困难就找他,可是当自己赚钱以后,再也没有了音讯。
在他们眼里,丛飞的爱心更像是一种谋生的工具,如果没有那颗伸向泥潭中的稻草,他们也许会自生自灭下去,但是一旦伸出来了,就要死死地抓住不放,哪怕是把稻草扯断榨干也在所不惜。
他们只关心自己碗里的饭是不是满的,至于你的死活,于我何干?
人性的反思:
世界上任何事都具有双面性,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如果你不想孩子日后“恩将仇报”,就请学会管理你的爱,更要教导孩子懂得感恩。吾之蜜糖,彼之砒霜,家长认为给孩子的是爱,但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就是“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