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丢掉了50本书

原创 2019年12月15日 澳洲万邦金融


家里的书实在太多了,多的已经堆满了整个客厅,有些书我甚至连名字都忘记了。虽然我每个月以几十本的速度在看,但却以每月上百本的速度在买,看的速度远远比不上买的速度。就好像澳洲政府,很努力的放移民进来,但是放移民进来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楼花的建造速度,填不满那些空荡荡的公寓楼。


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决定丢掉一部分看过的书,为新的书腾出空间来


我丢掉的头50本书可以分为三大类

 

01

第一种是无名氏鸡汤书

前几年因为成功学风靡中国,一瞬间冒出了很多莫名的励志书籍。作者名不见经传,但却根据当下热点来出心灵鸡汤书籍,如播放美剧“别对我说谎”的时候,市面就充斥着《FBI读心术》,《FBI 特工的十大美德》,《联邦调查局的成功秘诀》,《特工与成功人士的共同点》。如果是高考结束,市面上就是《20岁之前男人需要准备的事》,《男人22岁了该干些什么》,《男人20自立》。然后还有曾国藩系列,心理学系列,世界500强系列,狼性系列。。。。。。。


内容大都一致,举的很多例子还都是春秋战国的。激情满满,干货不足,这是我的评价。


例如我看过一本《老江湖的智慧》,里面40%的内容都是抄袭刘墉的《我不是教你诈》,另外里面的什么小王的成功例子和故事,我看过一模一样版本在另外一本书《思路决定出路》里,只是在那本书里小王叫小李,而且是女的。



如果你觉得我SB,怎么会买这种书,不用笑,其实这种套路从来没断过,你看现在的微信公众号,基本还是这个样子。例如文章出轨了,微信的世界里飘满了类似的文章。什么“马伊俐说了十句话,不看今年你老公也出轨“,”马伊俐的忍经“,”文章的渣男本质“,”从FBI心理学看文章表情变化“。



无名氏的心灵鸡汤,一年看一本无伤大雅,如果天天看就跟把甜品当饭,把营养品当药,搞不好会出问题。鸡汤不能当饭,想要干货还是要当一个方法论主义者。例如在鸡汤书里总是灌输失败不可怕,是成功之母,什么小王,小李,小张失去一切,靠着诚信,遇到贵人,过几年马上东山再起。


从方法论角度来看,这些都是误导人的。首先,失败很可怕,尤其所有钱都亏光的那种。失败后一蹶不振的人占大多数,否则大家也不会总是传扬史玉柱的故事。这几年企业培训界除了他以外就没拿出几个其它案例,失败再崛起真那么容易,贾跃亭为啥要成为跑男,躲在美国呢?至于马云什么面试肯德基失败,那还真叫不上失败,人生挫折谁没有。



咱们就拿公司破产欠巨额帐务的问题来说,鸡汤书里都是写小李奋发图强,没过几年赶上市场大潮,加一个好点子,东山再起了。现实是如果你公司破产了,欠巨额债务,第一步其实不是东山再起,而是要不你想办法把债务赖掉,要不像川普靠着法律合法不还,要不像Harry Triguboff 当年面对债主银行一样,不是我不还,而是现在暂时无法偿还。


更牛逼的是厚黑学大成者,最近传出倒闭的未来集团老板William,叫大家再相信他一次,跟着他投另一个项目,这样就会把欠你的钱还给你。借我80万,这样我可以我把之前欠的40万还给你。正所谓借我2块,我可以买碗面,借我四块,我可以请你吃一碗。


离开正确操作方法,鸡汤都是狗屁


全部丢掉。

 



02

第二种职场小说

当年看完整套杜拉拉升职记,还买了《潜伏在办公室》《圈子圈套》《输赢》《躲单》。当时看的时候觉得职场就是一个腥风血雨的地方,搞不好就像狼人杀一样,第二天一睁眼就被人杀了。


成熟以后,我给大家的忠告是-----职场里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与其花时间揣测上司某句话的含义,如何跟同事打成一片,不如把80%的时间花在如何让自己在职场上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学一门手艺,一门技术,到哪咱都可以自己吃饭,这才是正道。



我记得多年前和国企的一个老领导特意请教过关于职场生存智慧的问题。老领导语重心长的说,权术权术,有权才有术,在基层你应该花更多时间琢磨怎么把本职工作做好,无论什么上司都需要一个能干的人,业绩不好谁都要走。


我一想也对,你说我一个丫鬟的位置,为何总把自己当甄嬛,想着PK掉所有人呢?


大公司不是没有黑暗面,勾心斗角。可是我为何要和你玩这个游戏呢?假设说你被开除了就找不到工作了,那你真正操心的应该是如何让自己变得有技术含量。


全部丢掉



03

第三种股票投资书籍

我丢掉的股票书籍里印象最深的有两本,一本书的名字叫《当股神来敲门》,作者在书中详细描述了自己多年投资的心路历程,自己退伍后,全身心研究股票,虽然亏损超过千万台币,穷到每天只能喝可乐充饥,但依然每年躲在诚品书店,阅读10几个小时的股票书籍,忠于研究一套季线交易法,很快赚回了当年损失的钱。


我当年还在超市理货的时候觉得好励志啊,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刻苦钻研股票,普通人还是有机会的。


一晃差不多10年了,我今天上网去查询他的资料,如今他的操作方法已经从当年的线型图操作法变为他最不齿的价值投资。名字改了,投资风格也改了,平时就是忙着教股票课程。他老婆也是做股票交易的,都9021年了还谈她如何用100万台币获取40万利润,100万台币也就5万澳币,这点本金连买车都不够吧,我以为操盘基金都上亿了。



另一本书叫《巴菲特默默做的事》,作者当年写这本书的时候是人生高潮,从理财师变成基金经理,当时自己操盘基金连续3年回报20%,CNBC都给他做了专访,这是在美华人的莫大殊荣了。如今我再看他的基金,已经连续好几年亏损了。


我想说的是,你看看这个两个投资人,第一位勤奋好学,跌倒了还不断爬起来。第二位名校毕业,聪明绝顶,但都没有好结果,这是为何?


因为股票市场的本质是为卖家服务的,而不是买家。这世界通过把公司上市赚钱肯定多过炒股票的,这就是系统当初设计的目的。就好象楼花,楼花的本质就是为开发商服务的,买家签楼花就一定要成交,但卖家可以通过日落条款等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



我有一天看到一个youtube的视频,视频里面的人给我展示她玩MFC理财游戏(倒闭庞氏骗局)的心得,笔记写了一大堆,我看了后就感叹,还花啥心思研究,这个系统本身就是骗局,你还拿来当博士论文研究。



小说《教父》里有一句话是说“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命运会和别人不同。” 其实翻译成更通俗易懂的话是,读懂游戏规则,如果游戏规则对你这个角色不利,就别玩了。就好象微商的本质就是叫下线囤货,3-5年就消失,你还幻想在这个平台上构架自己一生,享受被动收入,自己公司产品最好云云,那你不是傻就是天真。


只玩自己能赢的游戏。


真想买股票,要不定投ETF,实在闲得无聊,放个2万块到股票账户,当充值大型网络游戏了,赚钱就算了,就当预防老年痴呆吧。


全部丢掉。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万邦君你太极端了,巴菲特买股票不也赚钱了吗?还是世界首富。其实你可以这么理解,假设澳洲地产首富Harry Triguboff去Parrmatta 买了三套house,打算推倒盖大楼,你有模学样,去Parramatta买了套公寓,我们可以对外宣称Harry和你都在Parramatta买了房。


既然都买了房,当 Harry那个项目大获成功的时候赚几千万,那你也同样买房为啥没发财呢?


再或者某华人地产公司老板,每次卖完项目,都会剩下1-2个尾盘公寓卖不掉。根据开发商协议,他自己必须成交这些房子。但因为项目佣金卖了上千万,所以不是问题,一部分佣金就直接抵掉,折换成公寓。日已累计,人家手里积攒到了90套公寓,对外宣称自己不买股票,不买house,全靠买公寓积累到现在这个身家。


问题是你也有样学样,每个楼盘都去买,那你为啥没像他一样富有呢?


那些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就是今天的分享,我是万邦君,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次再见。



- End -





更多澳洲房产资讯,下期分享~~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如何在一所陌生的城市投资

在墨尔本房子该买在哪?

布里斯本房市的春天是否来到?

房地产投资的三个层次

纯干货!哪是悉尼的公寓之王?

我们能从未来集团的倒闭学到什么功课

澳洲房价要大跌了?

穷人理财与富人理财的不同

我在澳洲买了22套房(真正的财富自由啥样)

悉尼西北新的铁路线一带是不是潜在的投资机会





想让万邦君继续愉快的写作么?


帮忙点个赞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