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走进墨尔本博士山(Box Hill)图书馆,你会看到一排排的婴儿车。推车来的大多是孩子的华裔祖父母,在小朋友玩耍的时候,这些讲中文的老人也有机会聊聊生活琐事。
第一次坐飞机
王阿姨来自中国浙江舟山,也是近些年来不远万里来澳大利亚帮孩子带娃、做家务的中国祖父母的一员。还没有移民的她每过一段时间就会飞来墨尔本,为女儿带孩子、做家务。
“这是我们的义务。累是有点累,但是累中有乐。这个宝宝很可爱。累也就忘记了,”在接受ABC中文采访时,58岁的王阿姨这样说。当时她正与女儿欣婷带着小茉莉参加在墨尔本东南蒙纳士市社区中心举行的一个亲子活动。王阿姨喜欢跳广场舞,但是在墨尔本居住的时间不固定,再加上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她很难继续她的兴趣爱好。
“我女儿他们上班去了家里没人的时候,宝宝睡着了,我一个人看看手机,看看微信什么的,也有点失落,也有点寂寞。” 王阿姨第一次来澳大利亚还是在女儿欣婷生孩子时照顾女儿坐月子。那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坐飞机。
“我妈真是在我嫁到澳洲之前,从来没有坐过飞机,她甚至没有近距离地看到过飞机。她也很害怕一个人在空中的感觉,”欣婷说。“但是她会为了她的女儿,这样一个人背着大包小包,带过来。这样千里迢迢,不远万里来看我,来帮我带娃。” 在欣婷的混血娃娃茉莉大概10个月大的时候,欣婷的妈妈回国去了。
“那个时候,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带孩子。我觉得非常得累,尤其是小茉莉她晚上睡不好,我也是在晚上睡不好的状态下,白天还要照顾她。”
“然后,我妈妈一回来,我就感受到了很明显的区别。我都有时间出去喝喝咖啡,思考一下人生了。让我觉得有一种break的感觉和休息的时间……我们整个家庭就觉得轻松很多。”
“要给宝宝喝热的”
代际与跨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小茉莉降生后似乎就凸显出来了。“说没有冲突肯定是假的,”欣婷说。尤其是在欣婷这样一个中西合璧的家庭。欣婷说妈妈就像打游击一样展开了“持久战”。
“我妈妈一定要给我女儿穿袜子,不管什么时候,哪怕天很热的时候,我妈妈觉得中医养生,脚一定要保暖。我老公就觉得这么热的天,袜子不用穿。有时候很有趣,比如说我把袜子脱掉,我妈穿上,我老公袜子脱掉,我妈给我女儿穿上。就是这些很小的小事情,”欣婷说。
欣婷的妈妈则说:“我女婿他们都喜欢喝冷的,我要给宝宝喝热的,温的。他们有时候给她喝冷的,我有些不愿意”。因为种种情况,王阿姨每次来只能独自一人来澳大利亚,老伴儿留在家里,为了女儿和小茉莉两人分居两国。和王阿姨一样,来自北京的老两口杜阿姨和张叔叔也是已经不止一次来到澳大利亚帮儿子儿媳带孩子、操持家务了。
“她做家务、看孩子多,我主要是做饭,”张叔叔说。“买东西,休息他们带着我们去,要是不休息,平常我们俩自己去买,”杜阿姨介绍说。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二老与儿子儿媳有着不同的看法。“有好几回按照中国话讲我都想揍他,但是他爸爸不让揍,连严厉的话都不能说,”张叔叔说。“咱们的观点是孩子不老实,揍他一顿,可人家现在不是那么教育。”
“咱们少管一点儿为好,您知为什么呢,肯定是观点不一样,我们那会儿把我们的孩子养大了,他的生活标准和教育观念都不一样。所以他们这下一代什么观点,我们基本上不参与。”
移民家庭祖父母的贡献
新南威尔士大学一个研究小组目前正在对来自中国、越南和尼泊尔的移民家庭中祖父母照看孩子的情况进行研究。玛拉·汉密尔顿博士(Dr Myra Hamilton)说,他们发现在这些移民社区中,祖父母在照顾孙辈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17年,澳大利亚有86.45万名儿童每周平均有10个小时由祖父母照看,这意味着每周祖父母照顾孙辈的总时长达到了880万小时。统计局指出:“使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假设置换成本基于澳大利亚正规儿童照顾的平均成本(不包括家庭照看),这相当于一周8400万澳元,或一年44亿澳元”。
上个世纪90年代从北京移民澳大利亚的夏元丽曾在母亲的帮助下带大了自己的儿子,现在儿子儿媳生了外孙、外孙女,她更是责无旁贷帮忙照看。“我们这个家庭还是保留了中国的文化传统。我们带了第一代,其实这一代大多数工作都是由我母亲来做的。所以我能体会她让我省了很多时间可以在外面工作。现在孩子们长大了,他们要去工作,我们也可以帮他们一下,让他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走出去,去工作。”
他们老两口和儿子一家四口选择三代同堂的生活方式。“我们中国人其实更喜欢享受天伦之乐。到了我这个年龄的时候,看到孩子们天真幼稚的样子,你会觉得非常非常地开心。可能比你挣了100万还开心吧。”
“相互照应,也要相互尊重”
尽管如此,在澳大利亚生活相当长时间的夏元丽还是希望有自己的空间。 “当然,我们住在澳洲20多年了,我们肯定会多多少少地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就掺在了一起了。”
她说在中国,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会帮助看孩子。但是很多人却把这个事情程序化了,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作为我来说呢,我自己肯定不会全身心地做这件事情。因为什么呢?这样的话实际上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也不是一个最佳选择。因为你要放手让他们为教育下一代和下一代孩子们打成一片更多地接触。”
“我就是家里的‘奴隶’,高兴还来不及呢”
几十年前移民自台湾的夏雪和来自马来西亚的丈夫也在退休后帮助照看六个孙子、孙女。她说尽管她的大半生都是在澳大利亚度过的,但是不论哪里来的华人,帮助照看下一代都被视为己任。
她认为祖父母和孙辈的接触及建立坚实的关系十分重要,不能一年只见一次面。夏雪还说她在照看孙子、孙女时还特意把中华文化、中文教给孩子们,让他们知道自己来自哪里。
曾经在澳广工作过几十年,近八十高龄还活跃在澳大利亚电视屏幕上的夏雪在家里特别为孙子、孙女们开办了家庭式的中文课堂,还借着华人节庆把习俗落实到行动中。“例如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我们给他们红包,他们要给我们磕头。无论如何,我们是祖父母。”
与许多刚为人父母的移民一样,欣婷在自己成为母亲后,才对母亲的奉献有了更深层的感悟。“有首歌叫做《漂洋过海来看你》,这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这用在我妈妈对我的母爱上是非常的合适。”
-end-
文章来源:ABC中文
编辑整理:新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