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育儿观念冲突不断,五大类型公公婆婆逐个看

2016年09月09日 今日昆士兰生活




在澳洲的华人华侨,"80后"这一代许多已到了"而立之年";他们已经成家立业、为人父母,正在或即将面临上有老、下有小、三代同堂或者同住的局面。对于这一代人来说,父母还不算太老,仍有足够的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而且这一代人多为独生子女,如此一来,不少老人都愿意在照顾孙子女方面为孩子们搭把手,以减轻孩子们平日的生活负担……总之,这种责无旁贷的感觉,让很多老人不远万里地来到澳洲帮忙带孙。


但在澳洲这个移民国家,小家庭的情况往往变得有些复杂,再加上新生命的到来给家庭的经济和规划带来不少变化,两代人在育儿方面会无可避免地发生家庭战争……


五大类型(外)祖父母逐个看!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和"80后"多为独生子女的双重原因下,(外)祖父母在孙辈成长中所担任的角色和家庭分工对小家庭所带来的影响需要重视。根据专家分析,(外)祖父母大致存在以下几种类型:


1.正规型(外)祖父母:


 


这类型的老人非常有兴趣参与(外)孙子女的活动,但并不介入父母对孩子的照顾;他们将父母的职权和角色留给子女,只是在需要时提供帮助。大多数家庭表示,非常欢迎这一类型的老人,认为非常理想!


2. 寻趣型(外)祖父母:


 


这类型的老人与(外)孙子女之间是一种随意、游戏式的交往,喜欢与孩子作相互自我放任的玩笑嘻闹,且视(外)祖父母的角色是一种休闲性的活动。一些家庭表示,这一类型的老人并不多见!


3. 替代父母型(外)祖父母:


 


这类型的老人在儿女工作时主要承担照顾孩子的职责,有的甚至取代了父母的角色,这一类型的老人在澳洲的华人社区颇为多见。华人尤其是第一代移民,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实属不易,更不愿意在生儿育女后就轻易放弃自己的工作或者辛苦打拼出的天地;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在小孩年幼时,有老人帮忙照顾无疑是解决方法之一。有的新移民甚至将孩子送回国内,由家中老人全职担任"父母"角色。


4. 家庭智库型(外)祖父母:




这类型的老人比较有权威,通常因其经济、社会地位或身边较多资源所形成,因此(外)孙子女及父母都心甘情愿地服从这位年长的权威人物;这一类型的老人在家庭事务中具有主导权和决策能力一些华人家庭表示,在处理育儿代沟时,如果老人与子女在经济上不构成相互依赖的关系时,矛盾不会过度尖锐;但如果形成了过度依赖的关系,对于新移民家庭而言,话语权自然会发生倾斜……虽然这令人难以接受,但也是一种现实!


5. 疏远型(外)祖父母:




这类型的老人与(外)孙子女的互动较少,更多地是关注自身的生活状况;他们通常与(外)孙子女们很少接触,只有在特别日子时才会相聚。有时因居住距离太远,也会产生"疏远型(外)祖父母"型态……这一类型老人在澳洲的华人社区中也有。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