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和邓丽君齐名,将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这位华人妈妈总结了11个教育原则

2019年02月22日 发现澳大利亚




对于大部分海外华人移民来说,人生的一大梦想或许就是能培养出一个能够考入哈佛、剑桥等名牌大学的娃。


在美国,有这样一位华人妈妈,一次性培养出了三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高材生。这位人生开挂的母亲,便是陈美玲。


陈美玲和三个儿子


陈美玲的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一位华裔作家、教育学家。


然而,很少人熟知,陈美玲曾是和邓丽君、山口百惠齐名的当红女艺人。



这位当年红透半边天的女明星,如何培养出三个斯坦福高材生儿子?


或许连陈美玲最初也没料到,自己会因为教育再一次站在聚光灯下:


  • 21岁,红极一时的陈美玲悄然隐退娱乐圈,远赴加拿大攻读儿童心理学;

  • 30岁,事业巅峰时的她选择结婚生子,随后考入美国斯坦福攻读教育学;

  • 60岁,陈美玲把三个儿子一起送进了斯坦福,成为人尽皆知的“斯坦福妈妈”……


如今,已经64岁的陈美玲,“年轻”得依然像个笑颜如花的“冻龄少女”。



每每被问到自己的“教育经”,她总是一再地强调:“我绝对不是虎妈,我只是活成了最好的自己!”



01

父亲的一句话,让她选择离开聚光灯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在红透半边天的时候,选择离开名利场,重回学校继续读书。


给予陈美玲这份勇气的,便是她的父亲。


陈美玲的星途可谓一直顺风顺水:14岁被星探挖掘出道,18岁开始连续三年出席日本红白歌会,频频登上日本偶像杂志封面,被看作是和邓丽君、翁美玲、山口百惠齐名的女歌手……



然而,父亲的一次“探访”却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每天工作20个小时,排得满满当当的通告,就在父亲看到女儿的真实生活后,他开始隐隐担心女儿会迷失在名利场的繁华表象中。


钱财、名利如流水,发生点什么就会被夺走,可脑袋里的知识却不会,一旦映入脑子,就一直在那儿”,在和父亲的一次促膝交谈之后,陈美玲开始意识到,名气不过是过眼云烟,而自己终究不能做一辈子女明星。



1976年,刚刚大红大紫的陈美玲突然宣布暂时隐退娱乐圈,远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修读儿童心理学,顿时舆论哗然。


而就在陈美玲远赴加拿大留学时,父亲却因为重病离世,陈美玲心痛不已,耳畔却始终盘旋着父亲的那句话:“名气如流水,知识才是一生的财富!”


陈美玲坦言,父亲一直都是对自己人生改变至关重要的人,“所有人衡量我的价值,都是以我红不红为标准,而只有父亲对我的爱是无条件的。”


父亲,就这样成为陈美玲人生转折路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而也是父亲这份无私的爱,让她内心越发坚定,敢于在光芒最盛时转身,远离聚光灯,选择厚积薄发、细水长流。




02

生孩子被质疑,“误打误撞”走进斯坦福


然而,就连陈美玲自己也没料到,时隔10年之后,她又会再一次回归校园,而这一次却不是因为父亲,而是孩子。


1985年,陈美玲对外宣布和自己的日本经纪人结婚,并且在次年宣布怀孕,舆论再次哗然。



那时的日本,有了孩子还出来工作的妈妈少之又少,而陈美玲在儿子1岁时就恢复工作,忙的时候一天要赶5-6个通告,带着宝宝一起工作更成为家常便饭,而这也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



“如果你爱工作的话,你就不要生孩子!”媒体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负面评论,陈美玲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并且在当时的日本引发了一场“Agnes争论”(陈美龄的英文名叫Agnes)。


当时,陈美玲的事情连美国的《Times》杂志也做了报道,日本民众的关注点也头一次聚焦在了“职业母亲和女性地位”的讨论上。


“事业和家庭就真的不能兼顾吗?”遭遇人生两难的陈美玲,却在这时候意外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信,而写信人是教育经济学者斯特罗伯教授。



“你不如用Agnes争论为课题,来斯坦福读书。”——就这样,陈美玲再一次踏上了异国求学之路,而这一次,她要挑战的是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学博士。


重新考GRE、申请留学……1989年,时年34岁的陈美玲成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的博士在读生,而同年11月,她生下了第二个儿子。




03

逼着孩子成才,不如自己先成才


面对媒体的采访,陈美玲不止一次地提到:“先成为出色的自己,再成为最好的妈妈!”


这也似乎回答了她为何可以培养出三个斯坦福高材生的原因——逼着孩子成才,不如自己先成为斯坦福的学生。



回想起在斯坦福的日子,陈美玲坦言是痛并快乐着的,因为先生工作必须留在日本,陈美玲不得一边读书一边照顾两个小孩。



“5年里,真的是辛苦到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陈美玲回忆,为了专心读书,她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2岁的大儿子送到学校的托儿所,而还在襁褓里的二儿子,只能托付给朋友。


孩子小需要经常喝奶,陈美玲上课时,就让朋友等在门外,只要孩子饿了,她就得离开教室给孩子喂奶。


而因为带孩子读书,陈美玲坦言学习效率也明显降低,每天只能等到儿子们都睡后,她才能有时间看书,而经常看完书已是天亮时分。



回想起在斯坦福那段辛苦至极的日子,陈美玲从没有过抱怨,因为她知道这是自己的选择,同时,她的努力也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孩子。


1994年,陈美玲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博士学位,两年后,她的第三个儿子出生。而从那之后,陈美玲成为一位全职妈妈。




04

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


2015年,陈美玲的三个儿子全部陆续考入斯坦福大学,这也意味着,连同她自己在内,陈美玲家里有了四位斯坦福的学生。


太多人开始好奇:她是如何做到的?她对孩子又是如何教育的?



2016年,陈美玲以作家的身份重回大众视野,她不再是那个聚光灯下的女明星,而是培养了三位斯坦福高材生的“斯坦福妈妈”,她的“Agnes式教育法”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她的首本中文书《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在香港刚上市就被抢购断货……



陈美玲自诩是“教育妈妈”,相比起虎妈蔡美儿严苛的“中式教育”,在国外学习多年教育学的陈美玲,更推崇自由、开放式的“西式教育”。


譬如,她信奉西方的“亲密式育儿”,所以哪怕是在斯坦福一个人苦读,她也坚持把2个孩子带在身边,并且坚持把每一个孩子母乳喂养到一岁半。


最小的儿子出生后,陈美玲更是回归家庭做了一名全职妈妈,只因为她不断强调,孩子在三岁前是最关键的,应该在这个时候给与孩子充分的安全感、亲密感。


中国的传统教育里有“棍棒底下出孝子”,可陈美玲却坚决地反对。学习儿童心理学的她表示,打骂孩子只会让他们误以为:只要你有权利、体力,就可以去攻击人,而这是非常错误的。


陈美玲的三个儿子:和平、升平和协平


和虎妈会把孩子的学习和日程安排得“密不透风”不同,走温柔教育线路的陈美玲却更提倡在玩的过程中去学习,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她便给孩子灌输读书是最好玩的事儿。而与此同时,她会在真正的实践生活中,让儿子们去理解书本上的知识。



譬如下雨了,陈美玲就会带着孩子一起去户外疯玩。


而当孩子问:“为什么会下雨?”时,她就带着儿子们回家,翻开教科书,一起寻找答案:“哦,原来这样会下雨!”再一起打开世界地图,看看哪个国家下雨最多,以及下雨这件事背后的更多国际问题、天气问题、环境问题甚至是涉及人类吃穿住行方方面面的问题。



是因为我给了儿子们好奇心的出发点,所以他们学得很高兴。”陈美玲说,相比起逼着孩子学,她做得更多的是,教孩子们“自学”,然后“好学”,最后再是“活学”。


在陈美玲眼中,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用心陪伴、鼓励、倾听:“不管花多少时间,一定要和孩子好好交谈,我最长的一次是和儿子足足聊了8个小时。”



05

陈美玲的“11个教育原则


打开《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陈美玲用轻松幽默的笔调,记录着她陪伴儿子成长的点滴,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她对于教育的理解。


对于“望子成龙”的父母来说,如果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按图索骥找到培养高材生的方法甚至是模版,那你很可能会失望。


因为,陈美玲在这本书里分享的,不是艰深的理论和大道理,而是一些很基本却难以坚持做到的原则。



下面,发现君就分享一下陈美玲提到的11个教育目标,希望她的体验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  拥有梦想 / 


孩子的工作就是做梦。教育,就是教孩子如何做梦。告诉孩子世界上有许多可能性,给予他为实现梦想所需要的工具和知识,使他抱有朝着梦想大步迈进的勇气。


 / 能自我肯定 / 


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教育最首要的目的——自我肯定。我丈夫时常会像念口头禅一样告诉孩子们:“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即便有一百个人和你意见不同,也要堂堂正正地把自认为正确的意见表达出来。”


 / 内心从容 / 


内心从容的孩子,会为他人着想,重视自己。要培养能为他人着想、关爱他人,内心富足而从容的孩子,自尊心教育绝对不可缺少。


/ 能发展自我才能 /


不要浪费孩子潜藏的可能性。告诉孩子“说说你的想法!”让他积极、自由地表现自己,萃取出他的优点来吧。


 / 懂得“忘我” / 


切实地感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有所帮助,就能恢复自我肯定的能力。所以我会对自己的儿子们说:“比起担心自己,要多考虑周围的人。不仅是指家人、朋友这些亲近的人,而是包括整个社会和世界。”


 / 有颗感恩的心 / 


我经常会和儿子们说起在参加联合国海外视察时遇到的一些孩子们的故事,即便他们年龄尚小,也能了解到这些国外的孩子有多不容易。并且,也能切身感受到自己的幸运。


 / 不被金钱控制 / 


在我家,基本上不会给孩子自由使用的零花钱,就连送礼物也是一年两次而已。 比起买玩具给孩子,我更愿意教他们一些动手动脑的游戏。金钱所买不到的爱情、友情、温暖、回忆,能够丰富自己的人生。


 / 有“出头”的勇气 / 


在亚洲社会中,有一股这样的风潮,认为“处于平均水平最为妥当”。 但是,今后的时代,寻求的是与众不同的思想。这个世界每天都在期待全新事物的产生,需要的是通过自由想象表达,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潮流的人才。


 / 不惧怕失败 / 

 

“失败绝非坏事。害怕失败而不敢行动,才是最坏的事。只要把如何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原动力作为课题就行。 ”我都是这样教育儿子们的。


 / 选择最难走的路 / 


“迷茫的时候,选择最难走的那条路。”这是我父亲留给我的话。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用也教给了自己的儿子们。始终保持向上姿态,挑战自我,这是成为世界通用型人才的重要动机。


 / 懂得报恩 / 


我都是这么教育自己儿子的:“人都是互相照应着生活的。并且大家也都在互相帮助,所以一定要对周围的人表达感谢和感恩。”


///


陈美玲的故事和教育方法,也无法完全复制。但是,通过她的经历,我们却看到了一位出色的母亲,以及她为了自己梦想而付出的努力。


所以说,父母自身的努力,又何尝不是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又何尝不是让孩子成才的途径。



让自己足够发光

就会有更好的东西向你靠近


- End -

推荐文章(点击可阅读)

中国终止与45所澳洲学校的合作!连“八大”也中枪

澳洲消防员2019年日历新鲜出炉,看完想放火...

避税天堂沦陷,瑞士共享账户信息,贪官瑟瑟发抖…

考拉竟是世界上最蠢的动物?知道真相,我哭了.....

BBC盘点全球最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中国人中了好多枪

一双鞋,公民申请直接被拒!这些事会毁掉移民路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