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来稿|日内瓦湖畔隨笔

2020年08月04日 澳大利亚浙大校友会


日内瓦湖畔隨笔
(赵孔南,源自二00六年三月二十四日日记)


今天下午,世卫组织召开为期二天的临时顾问咨询会议正式结束,下午四時半,我回到住宿的旅館,在房間里,我上网查阅信息,看能否到附近景点游览一番,即便是走马观花,亦不枉来这联合国城市一趟,因明天一早,在世贸组织工作的良友要驱车带我去游览名闻暇迩的阿尔卑斯山滑雪胜地,后天则要乘机去倫敦,转机返回澳洲,回工作单位复命。


据网上提供的信息,我住的旅館属日内瓦之老城区,步行五分钟就可去游览世界上第一大高山堰塞湖——日内瓦湖。日内瓦湖面积约六百多平方公里,法国境内居其之2/5,故而,法人赋以不同之湖名——莱芒湖,此举实乃情结所为。此湖为阿尔卑斯湖群中的最大内陆湖,海拔几近400米,湖最深处300多米,高低颇为对称,似由自然法则决定。


五時前,我信步前往日内瓦湖游览。其日天多云,此刻少云,太阳已斜挂西山,晩霞起处,几朵彩云舒卷,瞬息万变,色彩繽紛。时为傍晚,天空依旧蔚蓝,远山仍然爽朗,我站在湖畔道上,送目远望,四周群山怀抱,峰峦嶂叠;寒冬初去,山头上依然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現为三月下旬,序属瑞士早春节候,山上积雪开始融化,雪水注入湖里,湖水湛蓝通透,清澈如镜,湖面烟瀚浩淼,波光琳琳。湖之两岸,错落有众多公园,公园之内,草木送走严酷寒冬,扫去冰霜雨雪,迎来春日之一派生机,郁郁葱葱;百花已是锦簇,妖绕绚丽;俨然间,自然美景,人间仙境,相映生辉,无以伦比。


继而,我沿着湖畔大道走去观看日内瓦湖大喷泉。我当年求学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大学位于微型首都堪培拉。堪培拉市区有湖,冠名格里芬湖,湖之中央有一噴泉,名曰库克船长喷泉。噴泉居于城市之中心地带,定時从湖底朝天喷射水柱,水柱直冲蓝天,高达137米,水柱四周的水珠和雾粒在七色阳光照耀之下,闪烁着一道道彩虹,飘忽迷人,世所罕見。晴日周未,我会逃离繁忙的实验室,携家人漫步湖岸,观赏這色彩繽紛的冲天水柱,以求得一种难用語言形容的亨受。今日是大开眼界了,日内瓦湖大喷泉乃是其城市之标誌,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喷泉。据介绍,一台130匹马力的大功率发动机驱动水泵,以16个大气压的压力冲入喷水管,要知道,一大气压作用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时,可产生十多万头牛的牛力, 故而,每秒就可喷射出500升水,喷射高度达140多米,喷口处的水速高达200公里/小时。更为奇绝,水从喷嘴喷出达到顶峰再回到水面为一个回合,耗时仅16秒,而停留在空中的水量多达七八吨。读到这惊人骇世的喷泉活动数据,我在那里呆了。气候变化之故,一年之内,喷泉的喷射活动有时间限制,三月初旬至十月中旬。我此番来游,正当时候,观那喷泉喷水,犹如一柄长剑刺出一道超音速般的白色劍气,直冲斗牛;其磅礴之势,给我带来一股无穷难以描述的力量。劍气回落送来阵阵水汽清风,湖岸上空弥漫着白色雾雨;雾雨如丝, 朦胧如烟;飘飘洒洒, 随风缠绵;较之格里芬湖喷泉的喷水,别有一番光景,各有千秋。


日内瓦湖内有名曰卢梭的小岛,岛上有其塑像。我没有读过有关卢梭的故事和书籍,在脑海里可找得出有关他的词字,恐怕不多于十个,法国人,思想家,哲学家。今天始得知,1712年,卢梭在日内瓦一个贫苦的钟表匠家庭出生,小时叛逆,厌学。十六岁时逃离日内瓦去流浪;其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其三十岁那年流浪至巴黎,从而居住在那里,三十七岁那年,发表《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的文章而闻名于世。此后,似乎一发不可收拾,發表了众多有深刻社会影响的论著,五十岁那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的著作,遭受过法国当局的追捕和通缉。現在,已經死去二百多年的卢梭头上冠以家名不下五个,还有许許多多謚美之封号,这个生前遭人唾弃之人,为什么死后却受人如此的頂礼膜拜?我百思不得其解。还有从网上所得到的信息,看不出其进过什么学,接受过何种程度的教育,为什么其能寫出能对社会产生深刻影響的众多著作?甚至还出版过植物学通讯这样的著作。我思考良久,找不到答案,只能说,其是天才,天眼开启,灵感触发而动。今天,我极想上島去瞻仰其人之塑像,然而,時間所限,只有怏怏離去。


此时,日头已落入西山,晚霞消逝,远处的天空隐隐透出鸽灰的暮色,我漫步入保垒公园,准备游览公园之后,回旅館洗漱一下去吃晚飯。昨晚,与会者一起亨用瑞士美食——奶酪火煱。今天的晚饭,各自安排。据说,这里的德式烤制白香腸是蜚声欧洲大陸的一大美食。烤白香腸蘸芥末酱或番茄酱与炸薯条一起食用,特別地美味,食后留香,我期待着。我行将走出保垒公園,发現树叉上挂落的众多彩色小灯已經偷偷地开始一眨一眨地闪亮,五顏六色的; 原來夜幕已經降临,小不点们亦要去装饰那斑斓色彩的日内瓦夜景。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个人背景:

赵孔南,出生于农民家庭。文革时失学,在农村为农民八年半,其时,农夫与樵子齐飞,耕作共茷薪一色。


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幸运上浙农大农学系,为一工农兵大学生。


一九七八年,在乡下糊里糊涂地参加研究生考试,侥幸成为浙农大农学系研究生。


一九八二年至八九年,先后在浙江农科院原子能所和生物技术中心工作,期间承教育部公派来澳洲悉尼和墨尔本大学进修学习。


一九八九年九月,再度来澳国立大学读书,得了个博士学位。


九四年作美国梦,去了明尼苏达大学作博士后。


九七年初来昆士兰大学医学院癌症免疫中心改行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


二00六年应世卫组织之邀,成当年之临时顾问,协助撰写安全有效使用预防宫颈癌疫苗指南,之后一直在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为打工仔。


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在国外过了三十多年,有点遗憾。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