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名言:“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意指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对哈姆莱特的解读。 名言很快被我盗用。在澳新待过2年后比较直观是体验就是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洗碗的方式。这句话比起莎翁名句(也有人说那不是莎翁说的)来很俗。对,这次就想说点俗事——厨房里的那点儿事。 三年前刚到新西兰打工度假的时候最喜欢住当地人家当沙发客,除了能更好的了解当地人文这种对我来说是刚需的原因外,还有我渐渐发现大部分当地的沙发主都很好相处(easy-going)。虽然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住到人家里,但是主人大都会努力让背包客感觉像在家一样。这个“像家一样”的“待遇”和在中国只是客气话的差异很大。出国背包旅行时背包客大部分时间是自己做饭的,跟各位老板出国住旅馆和顿顿在餐厅吃有点不一样。所以沙发客的主人通常会邀请客人自助使用厨房,`help yourself`(意思是请自便),`make yourself at home`(请像在家一样随意)是招呼客人的“标配”用语。而且,they mean it——他们这不是客气话,意思是你可以随意在厨房翻出锅碗瓢盆,随意用主人的调料烹饪,甚至用主人冰箱里两个鸡蛋……当然我一般会有礼节的问下主人哪些可以用,像便宜的面包和鸡蛋等大都不会介意,我也会买点别的好吃的或帮忙做点家务来表示感谢。我最喜欢做的家务是洗碗——我洗碗能洗多久洗多久,不小心就洗出了meditation(冥想)的境界(我这几年有禅修冥想打坐的习惯,洗碗这种不太需要大脑的重复性活动让我流连忘返)。 我记得现在住的塔州的土澳卡萝阿姨家洗碗的活基本是我包了,由于我比她慢很多,再加上屋子是接雨水过活的,所以我要在尽量省水的情况下立志洗出光洁无比的新高度。卡萝阿姨经常取笑我,有时她实在想要快点就会自己赶在我之前呼啦呼啦洗了,然后很抱歉的解释不是担心我洗的不好,是她想快一点。哈哈,可爱的老太太,这种尊重让我感觉很自在。 我会给塔州的家里不定期招募各国的背包客来换宿,我在家的地位就是背包客总管哈哈哈。卡萝阿姨和我茶余饭后会八卦每个背包客不同的洗碗方式。我也会套用邓公的话回应,不管怎么花式洗碗,洗干净就行啦。(邓公名言: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不管是沙发主还是卡萝阿姨都不会在别人做事时一旁指手画脚,给你条条框框,教你怎么做。`You need to feel comfortable.`他们总说。意思是人需要有舒适感,需要有足够的空间。 提到comfortable这个词,我想到一个关于中式英文的小笑话。Comfortable的直接翻译是“舒适(的)/舒服(的)”。我们中文的习语中,在生病时可以说“我(感到)不舒服”。我几年前在教对外汉语时有个美国的石油公司工程师学生,他的前中文老师有次上课时感冒感到不适,告诉他`I`m not feeling comfortable.`实际意思是“(你说的或做的让)我心里不爽。”在语境中可以理解为“和你相处让我感觉不爽”或“现在的处境让我不开心”等。此言一出可把这美国学生惊得一B,好在他已经在中国住了段时间,好歹熟悉中式英文的套路。 言归厨房正传。厨房里的事除了洗碗就是做饭,做饭的技术含量比洗碗高好些逼格。我初到人家不敢太造次,也就做点炒饭和汤面。如果这餐我做,别人就不会进到厨房来打扰。他们会说`you are in charge`,意思是我在负责,我想怎样就怎样。除非我需要帮助提出来,比如我需要哪位小盆友帮忙切菜,切出哪种花样,别人才会介入我掌控的范围。这些只是生活中的小细节,但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舒适度(comfortability)。在西方普通人大多合租一栋3-4室的房子,在整套房子只有一个厨房的情况下,相互的这点空间与尊重尤为重要。如果你未经允许介入的别人的空间——可以是任何方面,可以是任何关系(家长、恋爱、朋友等关系)——那啥啥的小船可就翻了。他们会说,我很不爽(通常的表达是I don`t like it.这个比I don`t feel comfortable的程度更重)。 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卡萝阿姨会非常呵护我在她家的私人空间(personal space)和舒适度。如果我不小心做错什么,她能不说就不说。正常智力的成人及儿童都有很强的自省能力,我反而会感激她给我自省的空间;如果原则性的和重要的需要提出来,她也会注意措辞。她对儿女也一样,很少干预他们的私人生活(英文可以说,they don`t judge.不随意评判别人的意思)。她两个住在墨尔本的女儿每天会和她通话,像闺蜜一样和她分享她们与各种男生约会的奇葩趣闻。她不会干预和随意批判那些事,只会倾听和鼓励,她说“只有当事人才是最知道情况的。我连那些男孩都没见过,又怎么能随意评价呢?我们女儿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也是她经常给我说的话:`You are a smart girl.You know what you are doing.`(你是个聪明的女孩,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过度的问责、干预甚至控制儿女的私人生活只会让他们丧失独立性、判断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等。这就很能解释,在中国,很多年轻人过了30岁都不知道怎么择偶,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过得去的,也会在相处中抢夺对方的私人空间导致关系恶化——因为他们的也是被长辈们以关爱之名夺去了。 另外中国的朋友们也喜欢“带着关怀的口吻”对同辈人指手画脚、指指点点。仿佛大家都很喜欢在业余时间当“老师”。我觉得,除了你驾车不够安全这种原则性问题需要提出来外,别的就it`s not your f*** business不关你事啦。 心宽体胖的卡萝阿姨也是经历了很多事,到了老年开始反省。她经历过两段失败的婚姻。曾经她也过多的问责了大女儿的第一段婚姻,因为她不喜欢大女儿的那个混蛋老公(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导致大女儿有四年没和她说话,她很高兴她们现在和好如初。另一个更大的遗憾是大儿子,由于和儿媳相处问题(听起来是不是更耳熟),儿子全家已经十年和她没有任何往来。现在年逾七十的卡萝阿姨只会在我或是她女儿出去约会时,悄悄记下对方车牌号以保证安全问题,然后回来和我们热烈的讨论哪个男孩子更帅和玩得怎样开心。
这里说一下西方年轻人和长辈赌气断绝联系的背后文化和心理。因为我经常听到,可见不是个案。由于西方主流文化和人之间的相处原则即是我的个人空间神圣不可侵犯,背后的哲学依据是我首先是我自己,其次才是谁谁的配偶、女儿、儿子、母亲等角色。所以西方年轻人在个人空间被严重侵犯后会做出让中国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和父母等长辈断绝关系的行为。长辈需要去反省和改正。而中国文化的主流原则是长辈和领导利益神圣不可侵犯,晚辈和员工没有权利挑战。我下面会说职场的。 尊重别人的空间是一种教养,不仅体现在家庭生活中,也在职场中。我初到澳洲时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政府管理的一处历史遗迹的餐饮部。(其实历史遗迹也就两百年历史)由于过了招聘季,只剩下这个最不喜欢的部门,好在时薪挺高。第一天是一个台湾的女生培训我,她一定是受过没被尊重过的苦,或是因为第一次培训人太TM“兴奋”,每一秒都在盯着我和打断我,不给任何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即使客人在跟前还是如此。用英文来说就是很`pushy`。这是非常不懂尊重、没有教养(rude)的职场行为。当然我从来都不是软柿子。我停下手中的工作看着她,这个瓜得一B的小姐姐终于迟钝的感觉到了空气中飘出我想对她说三字经的火花。她说:“我好像感到你很讨厌我。”我碍于第一天上班要当个文明人就只回答了“是滴!”内心却是羊驼们成群结队的飘过。然后,然后她就幸运的再也没和我搭班了。后面换了别的土澳同事就非常改观。教过一遍后,他们会给我空间和时间慢慢练习,我出错了他们也假装没看见,只会在我主动询问时才介入。他们的文化鼓励自我摸索和独立解决问题,错了也不怎么怪你。我是自学能力超强的人,这样的文化让我如鱼得水,非常放松。因为大家都有个共识,除了技术含量高的职位比如医生、科学家、技师等等,其他很多工作都只需要正常智力和常识,加点培训就OK,无非是每个人上手慢点快点。正常智力就是工作流程是ABC,你能理解并完成ABC。常识是你在给顾客送去一杯很烫的咖啡时,有个小孩朝你跑来,你懂得保护不让人被烫伤。土澳们都很信任大部分人有正常智力和常识,你就放手去发挥好啦。顺便说下这边顾客也大都懂得“给人空间”的教养。我在忙时下一位顾客会礼貌的等我忙完才说话。遗憾的是大部分亚洲顾客一般都等不到我忙完。总之,这种给予学习空间的职场环境能最大化激发我的潜能,我会以更快的时间适应。这也是我不去中国公司工作的主要原因。中国的领导们由于都受过被更大的领导不尊重的苦,很自然的把控制欲施展给下级以显示“领导神威”。(此处省略一万字和各种羊驼。) 之前看过一篇讲职场心理学的文章,主要观点是一个人是否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或是工作是否开心大部分取决于在职场的掌控权。也可以理解成自由发挥和成长的空间。员工很多时候在乎的不是苦和累,而是获得主导自己分内职责的那份尊重感。 看过一个移民故事,讲菲律宾一女高管(已经做到大公司CEO)移民到记不得是澳洲还是新西兰当清洁工。顺便说一句,很多亚洲中产移民到西方国家,迫于形势都会在初期从事一些在自己国家被看不起的工作过渡下。这边很多体力活的薪资高过白领,所以很正常。关键是那位女高管后面也不想换职业了,就那么开开心心的一直当着清洁工。其中她说的几点原因就是:打扫过程没有人监督所以自由;工作不用动大脑,就像在放空和冥想(和我洗碗时感觉很像);按照自己的流程打扫干净后很有满足感等等。我和许多背包客聊天也是得出同感,相比经常被厨师吼的后厨帮手和清洁工,更多的人在同样薪资情况下愿意选没有人监督的清洁工工作。当然,必须是打扫干净,不然就是失职了。 这边领导也大部分尊重员工的意愿,因为他们深深懂得每个人是不同的,天赋各异。我不想学做咖啡,我经理说,做咖啡是因为工作需要,不过你实在太不喜欢就每天最多做一杯吧。然后他补充,你工作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土澳们经常挂在嘴边的:`Everyone is different!`(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洗碗方式! 后记:我在澳洲新西兰也遇到过无良的沙发主和不懂得尊重的雇主,在中国也共事过善解人意的领导。在西方国家待久了不会觉得国外月亮都是圆的。此文说的是主流文化和大部分情况。在行文时,我也尽量严谨的加上“大部分”等限定性词语,所以不需要用你的个案来钻牛角尖。文中插入了一些生活场景中地道的英文表达,尤其是一些很简单但又特别容易乱成中式英语的说法,希望有帮助(hope this hel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