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迪肯大学教授王训该——事者生于勤成于务(下)

2016年12月08日 BQ澳洲



上期内容,我们了解了王训该教授的求学和工作经历,更多精彩:专访|迪肯大学教授王训该——事者生于勤成于务




王训该教授


现任迪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及前沿材料研究所主任。

同时担任过澳大利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

美国纤维学会主席,

澳华科技学会副会长。




头顶星空,脚踏实地


说起科学研究,普通非从业人员都会认为这与现实生活中所用之物遥不可及。即便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也多承认从一个项目的研究到产品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然而在王教授的研究所里,你既可以看到刚采摘的棉花、新剪的羊毛等材料放在实验瓶里进行研究;又可以看到在不远处的另一分场所里,用碳纤维材料制造的复合材料正在被生产出来。俨然是从研发到生产的一条龙流程,让我们连声赞叹不已。


问及此处,王教授分享了他的科研理念——基础科研与工业项目其实是相辅相承的,一个优秀的学者决不能重此薄彼,而应该懂得如何去平衡两者的关系,能让二者的收获和利益互相转化,从而能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在王教授的多年科研实践中,他从未想过一蹴而就,只去追求最高精尖的研究学科,而是一直脚踏实地的思考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王教授的课题组多年来许多优秀的成果发表在高影响力的国际期刊上,但他始终认为只有发表的成果能够被转化在企业中应用时,才能算是最具有突破性的成果。


在制定研究方向的时候,王教授也总是站在工业界和企业界的角度,思考“他们会对什么样的方向更感兴趣”,“我的研究能够为他们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以此来制定自己的研究目标和计划。


正是这样一种实用主义的精神,使得王教授和他的研究所获得了许多中国企业的合作与支持。相信这些合作不但能够最终提高中国的科研水平、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最终能够使其科学成果转化与应用上熠熠生辉。




授业有道,求知不止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者,王训该教授同时也扮演着教书育人的导师角色。结合自身的经历,王教授对海外留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他认为从事科研的学生首先应该有一个较高较远的视野去看待问题,从而把握住自己科研之路的大方向。同时王教授并不认为学生就该“一门心思搞科研”,反而是更需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提高自己跟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并且需要努力培养出色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这些经历和能力,不仅仅能够在自己的科研遇到困难和瓶颈的时候给予帮助,更能够让自己在毕业后找到比较好的机会和平台。对于海外博士生的毕业去向,王教授也建议大家提前做好打算和规划。并提醒大家重要的已不再是海外学历而是自身实力和对机遇的把握。


而对于正在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的科研人员,王教授则认为这一阶段需要从博士期间的“解决问题”过渡到“主动寻找问题”,这样才能够自主的发现新的科研领域,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王训该教授也同时一直谨记自己作为导师所肩负的责任。他认为导师需要拥有更高的眼界和视野,也要一直致力于提高研究人员对科研项目的兴趣。对于指导学生,他除了为学生掌握方向和给予帮助外,一直在要求自己与学生共同进步。


“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在学生毕业的时候,不仅他们收获良多,我也能从他们那里学到不少新东西”,这位不讲空话、务实低调的教授简洁有力的说:


“永远保有求知欲就是我一直想要做到的事。”


 撰文/李妙斯 编辑/关丽云 孔彪 崔基炜


BQ澳洲Mokie编辑




众号:BQ澳洲

中澳 | 财经 | 房产 | 生活 | 时尚



《BQ澳洲》已经发展成为集杂志、微信、网络、E-newsletter、 等多媒体平台的复合型媒体,内容围绕电子、时政、财经、文化、生活、消费为一体。杂志每周出版,全澳发行。拥有8万以上中澳精英读者群。在商界、文化、奢侈品等领域拥 有巨大影响力。

《BQ 澳洲》投放于高档餐馆、私人会所、美容院、各大星级酒店、写字楼、书报店等,周末中文学校等都是《BQ 澳洲》展示的平台。


由澳大利亚澳星国际传媒集团携手《北京青年报社》共同投资。共享中澳媒体资源,打造最适合中澳华人的专业媒体平台。

联系我们
《BQ澳洲》澳星传媒
网站: www.bqweekly.com.au
墨尔本总部地址: Level 4, 158 City Rd, Southbank VIC 3006 
电话:03 9608 8288   
传真:03 9608 8200  
电邮: [email protected]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免费订阅中澳资讯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