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晰宁公使出席新南威尔士大学New College住宿书院年度宴会

2019年10月29日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


       10月23日,王晰宁公使应邀出席新南威尔士大学New College住宿书院年度宴会并讲话。王公使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年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力量来源,展望未来中澳关系发展,并就中澳合作等与听众互动交流。讲话全文如下:

  

尊敬的皮尔逊院长,巴扎娜校监,各位教授,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参加新南威尔士大学New College住宿学院举办的年度宴会。我愿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和中澳关系的看法。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个月初我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过去7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世界银行统计,1978年中国刚实行改革开放时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第10位。中国花费32年时间于2010年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延续至今。

  去年中国GDP增长6.5%,增量相当于澳大利亚全年GDP总量。如今中国在制造业产值、商品贸易、外汇储备方面居世界第一,消费和外国投资方面居世界第二。

  究竟是什么力量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如此奇迹?她的发展能否延续?中国只是经济大国吗?中国发展壮大给澳大利亚带来了什么?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很多媒体将镜头对准阅兵式,认为那展示了中国力量。而我更关注占庆祝活动总时长约七成的民众活动,因为中国人民是中国的力量所在。中国人民就是中国奇迹。

  我愿与大家分享我对中国人民的力量的看法。


  一是中国人民的敬业进取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填饱肚子都成问题,粮食只能定点定额供给。我小时候正值改革开放之初,物资还很匮乏。作为北京的普通学生,我只有两身运动服,这对一个热爱踢足球的男孩来说是最实惠的服装,到上海旅行是我儿时最大的梦想。

  如今,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和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动力,澳大利亚的红酒、奶粉、生物保健品等世界各地产品在中国畅销。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到外地旅行只需带一部手机和身份证,通过手机可以购买任何产品和服务,乘坐高铁比飞机能更快地抵达另一个城市,共享单车随处可见。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安全的国家,晚上一个人出门也不用担心安全。

  如此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是中国人民凭着勤劳、智慧和勇气干出来的。艰苦奋斗是5000年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语云“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回应自然的呼唤,映射人类的本能。

  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资源人均占有率低,中国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总数的近20%,淡水和耕地却只占全球的6.6%和9%。我们只能通过加倍努力工作,去弥补自然禀赋的不足。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这背后是中国人民艰辛奋斗的历程。上世纪90年代,一双售价100美元的耐克鞋,中国代工厂只赚不到3美元。即便现在,一部在中国组装的iphone手机,中国赚取的利润也只有5%。但正是凭着这种苦干和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

  除了努力工作,我们还需要聪明地工作。中国的世界科技大国地位也是干出来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已经超过欧盟,400多万研发人员每天在辛勤付出。华为成为全球5G的领头羊,去年研发投入150多亿美元,全球排名第四。为研发鸿蒙操作系统,华为动用了5000多名科研人员,花费了近10年时间。

  光荣属于过去。我们很清醒,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很突出,人均GDP不到1万美元,只相当于澳的17%,全球排名70位之后。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继续艰苦奋斗。


  二是中国人民的开放包容


  从文化上讲,中国一直是开放包容的。中华文明在其形成和发展中与其他文明长期交流互鉴。从佛教东传、“伊儒会通”、“西学东渐”,到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中国经济学家对凯恩斯、哈耶克、塞缪尔森、弗里德曼并不陌生。中国人追求和平、和谐,强调“天人合一”、“君子之道”,重视家庭亲情、社区团结、社会公义。

  从民族上讲,中国也是开放包容的。中华民族从来不是单一民族,目前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也是多民族千百年融合发展的产物,12亿汉族人中很少有人能证明自己是纯粹的华夏后代。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但他们都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在现在的中华文化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今天中国56个民族居住在一起,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

  开放包容也是今天中国外交的鲜明特征。中国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和开放经济,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推进全方位互联互通、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让世界分享更多中国机遇。


  三是中国人民的创新探索


  19世纪鸦片战争后,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救国强国路上进行了艰难探索。我们举办过洋务运动,尝试过君主立宪的改良道路,实行过总统制、责任内阁制等,但这些尝试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摆脱屈辱和欺凌,建立了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让人们过上体面的生活,不再贫穷落后;粉碎各种遏制和阴谋,不断增强国家实力,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道路上走过弯路、有过波折,但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立足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借鉴国际经济理论和实践,创造性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把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已经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将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四是中国人民的向心凝聚


  有人在社交媒体讨论为什么参加阅兵式的官兵一直都瞪大眼睛?有人回复说瞪大眼睛是避免外国记者拍到闭眼或不精神的镜头进行炒作。有人称赞阅兵方阵整齐度像剪切复制,有人评论称这种精确的运动来自高强度的训练。这可以看出,中国军人是很讲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的。但训练之余他们充满幽默和个性,当中国女排乘坐的花车经过一列军人队伍时,军人们集体喊话:中国女排,世界第一!随后,这段视频被上传至网络,并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名。可以看出,一致性并不会扼杀个性,关键是要在适当的情况下展示个性。

  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家国情怀,鸦片战争后的百年屈辱让每个中国人都深切懂得一个道理,没有强大的国,就没有幸福的家。历史上,中华民族经历过数不清的危机。在关键时候,中国人会舍小我成就大我,弃小家成就大家。中国人在危机中更加团结坚韧,中国在危机后更加强大成熟。

  中国人民珍惜国家统一,拥护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久经时间检验的共识。维护和实现国家统一的人名垂史册,破坏和分裂国家的人备受唾弃、遗臭万年。


  五是中国人民的人文关爱


  当亚里士多德传播形而上学和数学理念时,同时代的孔子大力倡导“仁”、“大同”等理念,此后孟子提出了民本思想。这些充满人文关爱的古老哲学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解放人类的理想,也可以看成是对自由的另一种抽象概括。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就是公平正义,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是一个充满人文关爱的国家,任何人都不会被忽视。1978年以来实现7.5亿人的脱贫,明年底我们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使每个人都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

  中国自古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70年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未来无论强大到什么地步,中国也决不会对外搞扩张,谋求霸权或势力范围。中国将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推动者。

  关于中澳关系,我想讲三点。第一,中澳关系很好地体现了互利共赢。中国经济奇迹中有澳的贡献,澳经济书写连续28年正增长的传奇也离不开中国。中澳贸易额比澳同日、美、印度贸易额的总和还要高。去年有130万中国游客来澳,消费额占外国游客消费总额的25%。目前有20多万中国留学生,每年在澳的消费支出接近澳英年度贸易额。仅在西澳州,对华贸易就为当地创造了30万个就业岗位。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给中澳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二,中澳未来完全可以延续互利共赢。中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迈进,城镇化也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将为澳能矿和农产品出口持续提供强劲需求。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升级加快,将为澳扩大对华服务贸易出口提供巨大商机。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来临,数字时代将是万物互联的时代。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澳贸易立国,两国携手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抵制所谓“脱钩”、“新冷战”或人为地把世界分裂为相互隔离的两个体系的各种企图,符合中澳共同利益。

  第三,保持互利共赢需要中澳妥善管控分歧。中澳两国人民有很多相亲相近之处,但我们两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确实存在差异。我们彼此交流的越多,相互了解的就越多,就会发现相似之处比差异要多。中澳建交时中国还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时的分歧绝不比今天小。建交后,中澳关系从来就没有被分歧所决定,而是由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所主导,否则根本不会走到今天。

  中澳关系发展历史表明,我们有能力管控分歧,为不断深化互利合作和人文交流提供政治保障。中澳两国经济结构是高度互补的,保持长期互利共赢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关键是要切实尊重对方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核心利益,加深相互理解,求同存异,扩大共识。

  有人将中澳关系当前的不稳定归咎于中美摩擦。我同意很多中澳两国人士的见解,任何国家都无需在中美之间做二元选择,中国从未要求澳做选择,事实上建交后澳也从未做过二元选择。中澳当前面临的问题应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同学们,接下来几十年的世界将充满希望和机遇,也充满坎坷和挑战。我们这一代将陆续退出,你们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希望大家展望和思考10年、20年后的世界、亚太、我们的中澳关系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能做些什么,让世界变得更好,地区更加繁荣,中澳关系更加富有成果和影响力。

  谢谢大家。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