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七夕节实际上是乞巧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兰夜斗巧: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习俗,如:“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七姐诞……”很多,多达12个。可以看出,在最初,人们对于“七夕”的重视远远胜于今天,无论皇宫还是民间,乞巧的活动都是隆重多彩的。
其实,七夕节还有很多别称哦,随小编一起来学习,学习。
怎么样,随着小编一起解析七夕节,是不是觉得中国古代的文化活动也特别有意义呢!跟着小编,继续图文解析➡
这才是中华传统的七夕节,那么七夕情话是怎么来的呢?
在中国文学、文献中,牵牛、织女名称最早出现在先秦诗选——中国最早的诗篇集《诗经》。在《诗.小雅》〈大东〉篇章中的诗句提到: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后代流传的牛郎、织女七夕爱情故事,要追溯起来,一般认为其感情的建立起于汉代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之章(最早由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入《昭明文选》 )。河汉女和牵牛星,隔着盈盈一水,迢迢千万水只能遥望: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是谁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搭起的鹊桥?
东汉著作《风俗通义》中就有鹊桥的传说了。唐代韩鄂《岁华纪丽.七夕》说:“鹊桥巳成,织女将渡 ”,并引“风俗通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作注。
在三国时代曹丕的《燕歌行》中,有这样的名句: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在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
曹植《九咏》注云: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从以上牛郎、织女传说的演变过程来看,迢迢牵牛星和河汉女七夕相会的爱情婚姻传说,在东汉到三国时代之间已经完成了。彼时牵牛(牛郎)织女已经结成连理,有夫妻名分了。
转发让更多秀恩爱的长长见识
亲,今天的新闻分享到朋友圈吧!
◎本文由澳洲广角镜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