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小费是傻逼, 少给则是大傻逼 | CITYteller

原创 2016年06月01日 TIMEZONE


前几周推了一篇《朕还没学会怎么给,希拉里就说要终结小费》后,有不少胖友跟小新感叹实在不太适应美国的小费习惯。刚到美国时,常在小费上精打细算,给多了觉得心疼,给少了又怕失礼,很是烦恼呢。“为什么要给小费”、“小费应该怎么給”,让今日作者为你一一解答。



America   美国

记得改掉不给小费的坏习惯

 



“Tipping is not a city in China.”

这是几年前跟一个美国朋友聊到小费时,说的一句玩笑话。那时的我刚从美国酒店摸爬滚打两年回国,和那个朋友正好处在对换的位置上,所以经常天南地北地聊很多“中美差异”。尽管是开玩笑,但语气间多少带有对回国的不适应,毕竟这片国度与小费几乎隔绝,一句略带戏谑的话还是彰显着文化之间的差异。的确,小费可以说是美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尽管不是最显眼的那张,却是美国人生活中相当重要的规则之一。

作为曾经的酒店人,在此以切身的经历来谈谈对美国小费文化的认识。


小费——约定俗成的计酬制度

小费是美国服务业一项约定俗成的计酬制度。从业者的基本工资远远低于美国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线,所以他们收入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小费。

举个栗子,在我之前任职的美国Westin酒店中,一线服务岗位中小费计酬的大约占到一半以上。酒店前台工资中并没有小费收入,时薪大约15刀/小时,平均月收入约为3000刀。而餐厅服务员是典型的小费计酬岗位,工资单中的时薪大概只有5刀甚至更低,基本工资每月大概只有500刀,但是每月的小费收入在2000-3000刀左右,甚至更高。

▲  万豪酒店集团在美国和加拿大的16万多个房间里都放有信封,客人可以把给客房清洁员的小费放在里面。

不难看出,小费收入不是稳定的,在不同行业不同,但基本会占据收入的主要部分。

从形式来看,小费制度与我国的月薪制不同,美国是以时薪制计酬的国家,基本工资以工作时长总数按周或双周为计算周期,通常以支票或者银行转账的方式发放。对于以小费计酬的服务业从业人员,基本工资部分按以上计算方法并无不同,但是小费收入则多是按现金当日结算,每年报税的时候单独进行核算。

总的来说,小费制度实现了服务消费与提供的双方权益最大化,为其成为美国社会文化的基本要素奠定了基础。



  对小费,你要毫不犹豫  

美国对小费根深蒂固的认知和普及程度,在全世界也算是首屈一指。

但对于压根没有小费概念和付小费习惯的人,是很难适应这种消费文化的。就像我那美国朋友也很难适应中国没有小费的环境,也会无所适从。我也遇过和外国友人一起在国内就餐时,结账后习惯性在桌上留一些现金作为小费,结果服务员追出来提醒我们钱忘拿了,而外国朋友坚持这是小费,让服务员收下,场面略显尴尬,争执一番后,服务员最后也没收。

要就深度而言,还有一个完美的例证。刚到美国酒店上班第二天,按照公司要求统一接受Drug test,我去财务处领预支的交通费时错愕了,20美金的车费公司愣是给了25美金,仔细一看支出单,明确注5美金的小费,公司的HR看我是老外,还嘱咐我记得给司机小费。公司竟会如此细致地计算小费支出。

就广度而言,在美国凡是面对面,哪怕只是打个照面的服务人员,都是你付小费的对象。无论是为你开门拎行李的Bellman、帮你停车的Valet、为你送餐的Pizza boy、无话不谈的Cabbie、酒店客房的Room service、为你打扫房间的Housekeeping、提供按摩服务的Massagist,还是无所不能的Concierge。当整个社会相当一部分人以这种方式体现劳动价值的时候,不难想象作为消费者角度,小费的支出是多么顺理成章、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小费为你带来这些  

1,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大家都知道,服务行业的工作难度不大,所以从业者的素质和教育背景也大都一般,收入都偏低。但是服务行业又是个窗口行业,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就代表了商家的品牌形象。很多人与人之间的细节是无法完全量化的。

就国内酒店而言,底层一线员工的培训始终是个棘手问题,试想一个每月拿着两三千工资的服务员,把基本工作做好没有问题,但你又如何要求他把服务做到细化,无微不至地去关心每一位顾客呢?因为无论服务做得多好多细致,工资收入是一样的,而且不同员工服务细节的差异也难以考量。而小费工资制则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将每个服务人员最终的收入的多寡,和他的工作态度和质量挂钩,从而极大地调动了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为服务质量作为即时、有效的评价

小费工资制度的设立构建了一个即时的消费者评价体系。就像我们都习惯于网购后给出评价,而消费者给的小费就直接体现了他所接受的服务的好坏,也决定了服务者收入的多寡,直接与他的切身利益挂钩,从而夯实了服务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合同关系。


  小费该怎么给  

一般我们知道给小费的比例是10-15%,但这只是底线,即10-15%起上不封顶。一般在服务质量没有问题的情况下,15%左右是比较合理的,如果你觉得服务质量一般或者不好,那么10%或者以下,甚至不给都是合理的。

所以大家不用纠结到底是10%还是15%,如果服务没有问题就按上限给,如果服务一般或者不太满意,那就按下限给。这个数字都是约数,并不需要很较真的计算,都是按照消费总额大概计算就可以了。

当然也有较真的美国人,会很认真地计算15%的比例,细化到小数点后一位,这些都是个人习惯。我个人喜欢凑整,比如消费了80多美金,我就会按20左右给,凑整100,这样在算消费支出时也比较好记。而且会尽量给高比例的小费,有一次在韩国餐厅吃饭,因为服务相当专业细致(而且颜值也比较高),最后给了大概30%的小费。

给大家列举一下小费的默认标准:

餐厅,酒吧服务生 10-15%或以上

Doorman门童 5美金以内(行李计件$1/件,如果给了行李搬运的小费则无需另给)

Housekeeping 客房保洁 5美金以内

Valet代客泊车 5美金以内

Room service客房服务 15%或以上(不含服务费)

Concierge 礼宾 15%或以上(这个岗位通常都会拿到较高的小费,按实际解决问题程度)

Massagist按摩师15-20%或以上

Front desk agent酒店前台 无需小费

需说明的是,客房服务,礼宾和按摩等岗位服务流程比较复杂,一般小费的比例会更高,酒店前台不属于小费制度内的工作岗位,但偶尔解决客户个人问题的时候,也是可以按礼宾的比例给小费的。

小费,已然是美国这个国家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不同于我们自身的东西,学习理解和入乡随俗则是应有的态度,就像老外来到中国要学着“改掉给小费的坏毛病”一样,不应该用我们的传统、认知和意识形态去看待别人的约定俗成。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 | Leon

曾经的国际酒店人,如今的国际教育者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TIMEZONE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至后台留言“转载”获得授权。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它违法、恶意使用TIMEZONE内容者,会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关于美国小费,你有这些不可不读的故事:

小费 | 《朕还没学会怎么给,希拉里就说要终结小费》

富二代 | 《别逗了,留学生都是富二代?》



CITYteller双城是一个海外城市故事、趣闻分享栏目,由远方的你分享工作、生活、学习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喜欢听故事的小新,在等你哦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