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猫和狐狸致使澳洲很多动物灭绝

2015年03月02日 au-news



澳洲很多物种数量的下降和两种动物的引入同时发生:野猫(水手们从船上带来,用来控制船上的老鼠等害虫)和红狐(打猎)。科学家把这两种动物为贪婪的引入生物,它们在澳洲这块大路上没有天敌。


很久以来,澳洲超高的物种灭绝率一直是个谜。因为其它地方,物种的灭绝基本由于人类的过度猎杀,或者生存环境被破坏。但澳洲人口稀少,沙漠内陆的大部分地区都杳无人烟。所以以全球的标准看,它应该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为此,澳洲的科学家组成了一个研究团队,通过追踪1788年首批欧洲人定居澳洲后,澳洲陆地、海洋哺乳动物的命运,来弄清楚澳洲物种灭绝的基本情况和原因。


科学家发现,欧洲人定居澳洲后,澳洲特有的273种陆地哺乳动物中的11%灭绝了,21%的生存受到了威胁。相较而言,北美洲只有一种特有物种在欧洲殖民后灭绝了。这种动物叫海貂,灭绝原因是过度捕猎。


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澳洲很多物种数量的下降和两种动物的引入同时发生:野猫(水手们从船上带来,用来控制船上的老鼠等害虫)和红狐(打猎)。研究结果也表明,这两种动物不仅都猎杀了太多的动物,而且繁衍传播速度也很快。


科学家表示,曾经在澳洲广泛存在的7个物种,现在只能在野猫和狐狸没有殖民的岛上发现。科学家也发现,不同于其它地方(大型哺乳动物灭绝风险最高),澳洲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体型都很小,正好适合它们的捕食者(猫和狐狸)享用。


部分澳洲已灭绝物种


澳洲白足林鼠


澳洲白足林鼠的尾巴非常奇特,上半部分呈黑褐色,下半部分分为白色。澳洲白足林鼠的耳朵较大,后足相对较长,雌性有四个乳头。由于人类天性不喜欢鼠类,因此,对于白足澳洲林鼠的具体灭绝时间十分迷茫。


灭绝年份:约十九世纪末


澳米氏弹鼠



米氏弹鼠长着一对大耳朵,前肢小而短,但后腿细长而有力,行动以跳跃为主,日常食谱由浆果,叶子,种子和其他可食用的植物构成。


由于米氏弹鼠的体貌和动作特征类似于袋鼠,所以早期的欧洲移民把这种小啮齿动物叫做“袋鼠老鼠”。


灭绝年份:约十九世纪初


纹兔袋鼠


纹兔袋鼠体长在0.4-0.46之间,尾长约0.35米左右,体重2-3公斤。它的体毛较长,浓密且柔软,体色呈浅灰,并因带有黑色的条纹而著名。


自从欧洲移民踏上澳洲大陆后,纹兔袋鼠就交上了霉运。因为欧洲移民不但带来了家畜,还带来了狐狸。前者从纹兔袋鼠口中夺走了食物,而后者干脆以纹兔袋鼠为食。在家畜和狐狸的夹击下,纹兔袋鼠迅速地走上了灭亡之路。


灭绝年份:1906


豚足袋狸


豚足袋狸约有小猫的大小,外观像兔耳袋狸,有幼长的四肢,耳朵大而且尖,尾巴很长。豚足袋狸在近看时则很奇特,前肢有两指,指甲像蹄,有点像猪或鹿。后脚的四趾较大,趾上的爪像小马的蹄,其他的趾都已退化。


很少人可以见到活的豚足袋狸。唯一的纪录指它们移动得很缓慢,似是拖着后肢来走路。但原住民则指它们日间在巢中睡觉,被骚扰时则走得很快。有指它们是栖息在树穴中,或会挖掘短的隧道来筑巢。


灭绝年份:1950年代


袋狼


袋狼体型苗条,脸似狐狸,嘴巴可以张成90度,经常潜伏树上,突然跳到猎物背上,一口可以将猎物的颈咬断。袋狼的背上有条纹,使它通常被称为塔斯马尼亚虎。和其他有袋动物一样,母体有育儿袋,产下不成熟的幼兽,在育儿袋中发育,为夜行性动物。


1770年英国探险家科克到澳洲探险以来,因为被怀疑袭击羊群,所以被牧民所痛恨,然而多数事件的元凶其实是澳洲野犬。移民们把袋狼视为敌人,认为其为“杀羊魔”,并且在政府的奖赏制度鼓励下进行大肆屠杀,加上其他因素——可能是疾病,狗的引入,和人类侵占其栖息地——使其近乎绝迹。当政府欲停止袋狼绝种趋势时,情况已无法挽救。


1933年有人捕获一只袋狼,命名为班哲明,饲养在赫芭特动物园,1936年因管理员疏忽曝晒而死亡,此后再没有活袋狼存在的消息。


1936年后不断传出有酷似袋狼的动物在新几内亚袭击家畜的消息,也有许多目击者声称他们看到袋狼,但却没有铁证可以证明袋狼确实仍存于世。1967年有人在山洞中发现腐烂的动物尸体,经专家证实确为袋狼尸体,但对其是否为新鲜尸体或是多年前留下的干尸科学家看法分歧。袋狼是否已经灭绝,不得而知。但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袋狼已经灭绝。


袋狼是澳洲塔斯马尼亚州的象征,其州徽上的两只动物就是袋狼。


灭绝年份:1936


信源:新浪

分享请点右上,再选

关注请点击标题下的 澳洲通,再选择 关注

澳洲通微信号au-news)提供汇率、优惠查询及邮包追踪等服务,可发送H至我们显示有关详情(需关注后)。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