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过一个故事,是关于面试的,大概意思是一个年轻人在一大群面试者中脱颖而出,可惜,最后关头的时候,部门老大却放弃了他,后来得知,老大曾问他:为什么从上家离职?他一改之前面试的态度,开始滔滔不绝地吐槽极品前公司,极品老板,极品上司,甚至觉着他上司“光拿工资不干事儿”。
他说得很痛快,老大却听着起了鸡皮疙瘩。在陌生人的面前,这么吐槽自己的上家,可以看得出来,他不太能掌控自己的情绪。即使他很优秀,但他的说话方式很容易在职场里树敌而不自知。
那些被公认为是高情商的人,他们的说话方式通常都有以下3个特质。
01
懂得控制情绪
小区门口新开了一家甜品店。店面很小,只有两个店员A和B轮流倒班。前几天,甜品店为了促进客户消费,出了一款“消费满65元,即可获得免费新品”的活动。
当时店里顾客很多,两个店员一边做甜品,一边收拾桌面,手忙脚乱,再加上声音嘈杂,难免产生消极情绪。
其中,有个消费了50元的顾客,准备结账时询问店员A关于赠送新品的事情。店员A瞥了一眼那个顾客的消费单说:你就消费了50块而已,不送新品。顾客当时的脸色很差,刚准备发脾气。店员B看到后,停下手中的活,赶紧跑过来解释说:您好,是这样的。我们的活动需要消费满65元才送新品,您可以再点一份15元左右的小食,就可以参加这个活动了。
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当顾客询问时,店员A被负面情绪影响,她忘记了自己的目的是鼓励对方多消费,反而将自己对工作的不满,发泄给了顾客。而店员B始终明确,即使工作再忙,在与顾客的对话中也要注意控制情绪。
情商低的人,很容易被情绪控制。一旦在对话过程中,被情绪控制,人就容易偏离目标,从而引发争吵。而高情商的人,他们在沟通过程中始终明确自己的目标,从来不会成为情绪的奴隶。
02
创造舒适感
娱乐圈中,蔡康永当属最会说话的人之一了。
他的话语里总是包含着一种“万事都可理解”的包容感。记得当年他曾采访成龙,问了成龙一个问题:“拍电影累不累呀?”
他没有刻意去恭维成龙的成就,也没有八卦成龙的情感生活,而是出于朋友的角度,真诚地关心。这样就营造了一种舒适感,既表达了自己的尊重和理解,又巧妙地传递了自己的关心,丝毫不会让对方感觉为难。
听完这个问题,常年以硬汉形象为观众所熟知的成龙,在节目里哭了整整十五分钟。
创造对话的舒适感,一定要以互相尊重和换位思考为前提。只有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感受,才能消除别人的心理包袱。因为尊重和理解,是最好的沟通工具。
03
用幽默化解尴尬
这点我觉得胡歌就是个很好的典范。胡歌参加的一期《金星秀》,在节目里,胡歌抱怨说家中没有人打理,很失落。金星马上说,家中缺一个女人,试图将话题引回“逼婚”。
当时气氛一度很尴尬,但面对金星的尖酸提问,胡歌没有当场黑脸,而是马上用一个玩笑化解了这种尴尬。他说:其实家里有阿姨。既给了别人台阶下,又不让自己委屈。
除了在《金星秀》上被打趣之外,每次被媒体“逼婚”,他都花式解答,还拿网上的梗自嘲: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看过仙剑的观众都知道,我的结局都是一个人带孩子,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都很小心。
这就是一种高情商的体现,用幽默化解尴尬,既不让别人难堪,又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在很多人看来,说话无非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根本不值得去刻意学习。
在我们身边,“低情商”的人和事却总是反反复复在上演着。
有些人,刚刚入职,被拉进公司部门专用群,一遇事就用微信发语音,被上司提醒了,还辩解那是习惯。
可是事实上,工作时发语音可以说是非常讨人厌,我就这件事,问过一位熟悉的老总,他会怎么对待发语音给他的同事,他直接甩了一句话给我:“那些人就是低情商,我不理他们,从不点开,让他们重新文字说。”
他还告诉我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跟客户对接的时候,不小心误点了下属发的语音,结果暴露了项目中的一些细节,虽然最后谈成了,却让公司的利益打了折,最后他解雇了那个下属。
有个熟人,之前跟同事在一起庆祝项目成功,老板没动筷子,一个劲把自己不爱吃的东西挑到一边,老板脸色冷得像冰,自己还吧唧吧唧扒饭,旁边的同事好心提醒,却换来一句:“你老踢我干嘛?”过后被老板一气之下炒掉。
那些不懂得“你老踢我干嘛”的人,他们就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在职场中,没办法理解同事的意思,在生活中,不明白伴侣的心情,成为大家想要远离的人,这些人不在远方,就在我们身边。
情商低的人,脑回路总是简单,但情商高的人,却能收到完全不同的信号。提高情商的过程需要时间,谁也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大家可以选择从小事情入手,慢慢进步。
比如可以从这几个小点去尝试作出改变:
(1)减少抱怨
抱怨,花费的是时间,浪费的是生命,情商高的人更懂得把抱怨的时间节省下来,转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2)多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
要知道,谁也无法完全了解别人的心里话,但是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做出一些行为,而这些行为则会连带影响到他人,这时候,站在他人角度上看问题,就变得尤其有效。
(3)保持合适的边界感。
很多争吵和不和,最大的元凶,是来自边界感的侵占,比方说,别人爱吃辣,你非说吃辣的都是蠢货,这就很难相处的愉快了。
说到底,这些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挫折频发的罪魁祸首,都是源于不会好好说话。
会说话的人,和不会说话的人,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请别让这么优秀的你,毁于“不会说话”。
素材采写:七喜
责任编辑:小幺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