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流到3年多前,坐着飞机,揣着我的PR VISA,怀着忐忑的心情,飞向南半球的袋鼠国。
将近10个小时的飞机,大家都很无聊,开始跟旁边的老外攀谈起来。 白人,衣着休闲,个子不高,略胖,年约40多吧,但一看就是一副闯荡江湖的模样。 我问他对中国印象如何,他说很好啊。我听了笑了笑,以为他只是出于礼貌性的回答。 言谈中得知,他有自己的机械公司,在中国有供应商,也有甲方。 甲方是给中国的铁路部门,他为他们提供某种火车零件。 中国不是他唯一做生意的地方,他也几乎是满世界的跑,在不少地方有生意。 他说跟其他地方相比(可能是亚非拉),中国感觉很安全,市场机会也好,跟中国人做生意很安心。他的vendor跟甲方经常请他吃火锅喝酒,他很高兴。 看着他一脸诚挚的表情,我才确认他刚刚说的中国好是真心的。
不少国内的码农都以为澳洲的IT不错。事实是,的确,澳洲IT工资比较高,高于平均水平。由于澳元汇率比人民币贵,所以找到专业工后,日子还是ok的。 但是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就是,澳洲的IT生态环境远不如国内多样化。 有一些在国内高薪的 IT 工作,在澳洲可能很难找到工作,因为他们都被 out sourcing 到中国、印度和东欧了。 譬如Cobol这类语言,都是银行的小型机大型机上用的,听起来很好很强大吧。 事实上,由于这些技术都控制在大公司,如IBM、HP、富士通手里,这些大公司都是全球化布局的。他们在中国、印度都有很完善很大的研发中心。 而银行的IT化比较早,外包也做得很成熟了。所以 Cobol人才在国内可能是香饽饽,在澳洲反而很难找到工作。 譬如在国内还有不少做Embedded开发,做Driver开发,通讯设备开发的。很抱歉,澳洲这样的国家,没有像华为、中兴这样的大通讯公司。 澳洲的IT工作比较多的是神马呢?就码农而言,做网站的都要求前端开发技巧。这里也有不少对web开发人员的要求,一般是fullstack end to end的。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澳洲的市场比较小。一个小的市场,是不可能产生出那种成为infrastructure类互联网公司。 神马是infrastructure类的互联网公司,就是facebook、ebay、google这类,离开他们,你几乎就不能上网的。 在中国就有腾讯、淘宝/支付宝、百度等等。澳洲这类的infrastructure公司基本是空白,基本靠美国。实际上,不仅仅是澳洲,很多欧洲国家都没有自己的社交网络。 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市场太小,不足以支撑这样的公司;原因之二,即使有,他们也很难竞争过美国公司。
有不少在澳洲念书的留学生,都以为自己的IT水平高过国内,实际上这是没有见过世面,夜郎自大的一种表现。不少澳洲的公司都说自己要big data,其实我都觉得有点好笑。市场的大小,就是决定你数据大小的一个基本因素。想想去年淘宝的双11交易量有多大,350亿。 我觉得淘宝/支付宝的大数据支撑水平不在澳洲任何公司之下,相反应该是超过他们很多。 而腾讯、新浪、甚至360这些公司,比任何一家澳洲互联网企业,都更有资格谈论big data。
互联网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平了,从这个角度而言,国内的程序员随时可以接触到很新很top的资讯,这点不会比澳洲差。澳洲的程序员唯一优势,可能只是英文好一些,看得快一些。
扯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一说起中国大,人口多,互联网闭关锁国,大家往往都是皱眉头的。实际上,这是中国的优势。 中国的IT水平不差的,因为几乎每一个大的美国互联网公司起码都至少有一个对应的中国公司,有时候是多个。 有些中国公司是抄袭美国公司的,可是做得比美国原版的还好。 最简单的例子是Paypal vs 支付宝,最具争议的例子可能是Twitter vs 微博,如果你还是一味地说他们是靠关系的垄断企业。实际上,淘宝/支付宝的UI比 Ebay/Paypal做得好太多。Ebay /Paypal如果不是前一阵子改版,整个感觉就是2000年,神马公司会一成不变到这样的地步?一个垄断的,没有危机感的公司才会如此。
虽然我还是坚定不移地用google,但是无可否认百度的本土化做得好很多。一方面我替GFW脸红,但是另外一方面,祖国有这么强大的IT,除了码农们的努力,另外一方面还是要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GFW。
而近年来,中国也有一些伪原创类的公司出现了,譬如小米。我知道大家都狠不屑,但是他们的估值是100亿美元,而Nokia卖给微软才78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1)这个报价是包括了Nokia的生产线的。我们都知道,小米就是软件+硬件设计,没有生产线的。 2)小米只卖中国,只做中国市场,Nokia卖全球。
小米相对于Nokia的“溢价”(是否能称其为溢价,实在有待商榷),很大程度要归功于中国市场。是的,不仅仅是中国码农便宜,而是中国市场!
大家都说Facebook、Twitter是因为GFW不登陆中国市场;不一定如此。更深刻原因可能是文化。
他们都是西方文化孕育出来的,对于中国文化,无论古文化还是流行文化都不太懂的;你不得不承认,本土公司更懂中国。 譬如,最简单的例子,你知道老外需要费多大劲才能理解什么是双11光棍节,然后发现这个不是节日的时间都可以忽悠出350亿交易额出来?对于老外而言,这是否都有点天方夜谭?所以,什么时候google开始有双11的Doodle了,我们才可说互联网的西方中心主义开始改变。
接下来再说说规模经济跟互联网经济。
互联网打破了地域限制,让世界变得更小了,实际上是加剧了全球化。 美国不少成功的PaaS,SaaS在吞噬着本地化市场。最简单的例子,越来越多澳洲公司用Salesforce做CRM了。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如果我在澳洲自创一个CRM,我的最大甚至可能是唯一的竞争对手是世界第一的Salesforce,不是任何一个澳洲本土公司。同样的例子有Airbnb,亚马逊的云服务。他们都是在一个大的市场(美国)做起、验证,然后本土化推广其他国家。为什么我要注明很大的市场。大家要知道人才,产业都是一个金字塔形的。World class的企业为什么更多地出现在美国、欧洲、中国、印度,而不是在什么马尔代夫呢?
市场规模是很重要一个因素。你刚创立一个公司,就说要面向全世界做生意,这一定是不现实的。通常你都是先做本地市场,然后推广到其他地方。 所以在一个很大的市场,往往比较容易成事儿。因为他们都聚集了一流的人才和热钱,或者各方面都会比较完善。
但这也不是必须的,反例就是在澳洲这样的小市场,也有Atlassian,Freelacner的公司做到世界领先的位置。互联网是残酷的,也是公平的,虽然你是小地方,但是如果你能抓住先机,do it right,也能成为No.1 。
现实就是,那些成为了infrastructure的公司不是在美国,就是在中国。我无法很强而有力地,很科学地论证出大本土市场是大企业的土壤,但是现实中的比例似乎就是如此。
所以说,大家不要以为移民了澳洲就是进了保险箱。实际上,澳洲还是有很多先天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隐忧,大家没有看清楚而已。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我的一个同事告诉我,会计业开始外包去一些讲英文的亚洲地区了,譬如菲律宾和印度。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方便,会有更多的外包。
澳洲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是很平庸,只是环境好一些、资源多一些而已。 安逸的地方,人就容易松懈。
然而,正在发生的新一波互联网经济,又会向澳洲提出什么问题呢?土澳们该如何应对?
(文章来源:ourcoders,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