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量代购的出现,导致今年9月以来澳洲最为著名的奶粉品牌——如贝拉米、A2和可瑞康等在超市货架上难寻踪迹,并引发超市纷纷限制每人次购买数量。包括贝拉米、A2在内的诸多奶粉品牌都在为应对愈发增长的需求而寻求更多产能,甚至有奶粉商利用目前供不应求的局面开始提高价格。
让我们来纵观一下唯一要提价贝拉米的历史轨迹。
2004年,贝拉米前身成立,那时候她还是个家庭作坊式的公司,位于塔斯马尼亚朗塞斯顿小镇。
2007年被一个规模也不大的私人公司塔斯马尼亚纯净食品有限公司收购。
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目标直指中国市场,但是在中国国内一直不愠不火,中国人民对于这个新生婴儿奶粉并不感冒,并且网络有负面传闻,所以,很多宝妈持怀疑态度。同时这一阶段在澳洲,本地妈妈很少消费贝拉米,医院医生也从未推荐贝拉米,医院提供给婴儿的配方奶有爱他买,有S26,但不会有贝拉米。
2013年年中,澳洲代购开始逐步发力,澳洲奶粉被悉数摆上舞台,当然也包括贝拉米,在几乎同一时期,A2也推出了所谓酪蛋白的婴儿配方奶粉,起初,中国宝妈并不太接受这两个品牌,不过在在国际知名品牌可瑞康、爱他美缺货的时候,代购无奶可卖的情况下,便大力推广这两个品牌,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宝妈们逐步接受。
2013年8月,可瑞康主要乳清蛋白供应商恒天然集团肉毒杆菌事件爆发,可瑞康抱着审慎的态度决定更换供应商,虽然知道这必对其市场造成巨大影响,果不其然,在这次可瑞康更换乳清供应商的过程中,贝拉米和A2成了最大的赢家!
众所周知,婴儿奶粉的转奶是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如果不是可瑞康爱他美因为恒天然事件造成的严重缺货,众多宝妈也许并不会转换奶粉,可是一旦转了贝拉米或者A2,在货源保证的情况下,她们会成为这些奶粉的忠实消费者。
接下来,贝拉米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2014年8月5日,正值中国代购不遗余力、疯狂向中国国内推销贝拉米奶粉的时候,贝拉米在强大的代购军团推动下,销量不断上涨的时候,贝拉米在澳洲证券交易所(ASX)开盘交易,首日股价上涨30%。公司市值飙升至1.235亿澳元,请注意,1.235亿澳币,相当于是6个亿人民币,这样规模的公司,在中国国内可以说是一抓一大把吧!
当然,在经过一年多的快速发展其当前股价已经超过IPO发行价十倍之多。
2015年年中,因为中国的巨大需求,再加上中国国内电商的大量进货,以及各级澳洲代购的疯狂抢购和囤货,导致澳洲市面上贝拉米一罐难求,贝拉米宣布将于11.27日对婴儿奶粉进行全面提价,此消息一出,市面上机会看不到贝拉米婴儿奶粉的影子。
贝拉米涨价之后,代购开始吐槽:
贝拉米下一步将与恒天然合作,增大产能,这真的是引狼入室吗?
由于中国市场对澳洲诸多大品牌婴幼儿奶粉需求激增,尤其是海外代购市场火爆,使得近期澳洲超市货架上的婴幼儿奶粉被抢购一空,并引发了澳洲本地消费者的不满。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贝拉米不断寻找更多供货与加工商以增加产能,并正式宣布与恒天然达成了五年的加工协议,通过在维州东部Darnum的加工厂为贝拉米生产有机认证的奶粉。
贝拉米的首席执行官Laura McBain在公司发表的声明中称:“我们今年一整年都在努力寻求增加产能,以满足国内外消费者对我们生产的澳洲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需求。这份达成的协议意味着贝拉米未来产能的明显提高。”贝拉米目前的生产主要依托Bega Cheese在维州Goulburn Valley地区Tatura的婴幼儿奶粉生产工厂。
再让我们来看看被可瑞康抛弃的恒天然是何许人也。
事实上,目前澳洲乳制品——特别是奶粉行业除了在终端市场方面与中国密切联系之外,在上游的加工厂方面也往往可以寻得中国人的踪迹。本次协议中涉及的Darnum加工厂事实上是恒天然与中国著名奶粉品牌贝因美的合资公司,其中在香港上市的贝因美占有51%股份(不过恒天然本身是贝因美的第二大股东)。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借助中国代购之手,成就了其公司辉煌,这在澳洲并不只是贝拉米一家,众多的保健品、乳品生产商以及其他土产特产在代购热潮中都是赢家,可以用鸡毛都飞上了天来形容。
可是中国的消费者你真的买对了吗?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对各代购狂轰滥炸的广告,你该如何选择?
代购们你们真的推荐对了吗?你了解公司和产品的底细吗?你所推荐的产品的品质究竟如何,公司实力怎样,有社会责任感吗?这些其实都很重要,但偏偏就是代购最不愿意花时间去弄清楚的。
如果这样下去,代购狂潮只能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