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错了:其实人越多,城市才会越宜居!

2019年12月02日 澳洲新鲜事



每当有人提出新公寓或新排屋的规划申请时,经常听到的一种回应是,它们威胁了到了城市宝贵的宜居性。保持宜居性已成为所有郊区耳熟能详的风向标。


这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概念,乍一看也很直观。人与人之间的空间缩小,好像会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让人烦心跟不舒服。


传统的愉悦生活概念涉及空间、空气和间隔。但人类毕竟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同胞、企业与政府的帮助才能享受现代生活。


当然,宜居性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人眼中气质坚韧的郊区不过是另一个人眼中的废弃工业园区,一个人视为田园风光的却被另一个人看作荒郊野外。


然而,这些极端例子的核心,是人类对服务的真真切切的需求,人们需要服务来帮助他们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工作、商店、公园、交通和学校。



而更多的人口实际上能够改善一个地区的宜居度,因为人口增加会带来更多的服务和设施,并让它们更靠近人们的居住地点。


人口密度的增加(称为本地化)催生了两种塑造城市的趋势:首先是市场通过提供新的商店、咖啡馆、工作和电信服务来应对,第二是政府通过建设学校和公园以及改善交通来应对。


后者可能会滞后,因为政府手头的优先事项层出不穷,但最终,公共压力也会迫使政府提供更好的服务。


如果宜居性能够满足您在住家附近的日常需求,那么本地化可以改善宜居性,因为它可以在城市地区满足更多人的更多需求。



这就是为什么人口密度低的郊区在宜居度调查中的得分反而很低——因为人口不足以支持众多服务,而且服务设施通常很远。


让墨尔本富人区Toorak显得美丽而独特的东西,也导致它在宜居度方面表现平平。那里占地辽阔的庄园豪宅可能备受好评,却也意味着人口密度低,从而注定了服务和设施数量偏少、距离偏远。


而交通拥堵实际上对这种本地化有利,因为它缩短了人们在合理时间内可以旅行的距离。这就是为什么30年前墨尔本内北区的居民觉得穿越整座城市到St Kilda吃晚餐没什么大不了,但现在很少有人会这么傻。幸运的是,现代人也不需要这么做:Brunswick的餐馆数量激增,完全可以在家门口满足口腹之欲。



样地,高人口密度也有助于建立更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因为新的服务和设施通常都在步行距离之内。在一个人口稠密的郊区,人们会选择步行和骑车,而很少开车,原因很实际:步行或短途骑行就可以轻松抵达他们所需的大多数服务设施。


而步行适宜度本身就是一个宜居性指标。


但这并不表示高密度总是好的。计划外和设计不当的开发案可能会威胁到宜居度,而且也应该限制高楼大厦中的密集程度,并禁止它们进入某些地区。



人口密度带来的宜居性改善不仅仅存在于州府城市。地方城镇也可以提高市中心的人口密度,从而增加住房选择,在步行和服务设施方面获得收益。


如果人口密度的增加并不会降低现有居民的宜居度,而新居民却可以从迁入已经很宜居的地方中受益,那么也许未来的新公寓开发提案其实是一个可以让社区双赢的选择。从宜居性的角度来看,现有居民根本无需担心人口密度,不管怎么着,他们都是赢家。





更多新鲜事精彩看这里!

宋茜澳洲惊现毒糖果,孩子被紧急送医!
歹徒公然扮小丑打劫!
万圣节成了犯罪分子的保护色?

澳洲知名学校发生暴力事件。11岁女学生行刺56岁女教师,现场鲜血一片......

全澳澳洲无良女房客私藏注射器和这些东西。被查到后,却要房东背锅。四万刀天价维修费,简直欲哭无泪了......

澳政府颁布法案:明年3月起,不遛狗将被重罚!澳洲保护动物这一块,从来不含糊!


给我们加上小星星标志,就可以一眼看到我们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