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吗?”澳洲华人的集体沉思:回国,还是留下?这4个心理过程,你我一定都曾经历过...

2020年01月21日 今日墨尔本



今日沉思


21世纪正式进入20年代

又一年过去,

春节即将到来

每每到了这个时候

大多数澳洲华人开始陷入沉思:

“过年回家吗?”

会是什么影响你的决定?

对留学生来说,或是就业和语言

对移民来说,或是环境和家人

那你呢?





01


来澳洲这么久,却还是无法真正融入


2018年2月,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


在2016年的人口普查中,澳洲的华裔人口为120万


其中有47.5%的人出生在中国,

25%则出生在澳洲。


显然,澳洲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华人来此定居。


随着华人的增加,华人聚集区也开始逐渐增加。



你知道全澳有多少华人微社区(microsuburb)吗?


总计106个!


而在墨尔本, 华人区的数量从2001年的1个已经增加到了2011年的7个。


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几个墨尔本华人区Box Hill、Glen Waverley


也因为华人数量的剧增,街上的广告牌也渐渐得被中文替代。



然而随着华人聚集密度的日渐增大,澳洲当地社群中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某种程度上来说,不管你如何尝试融入到当地社会,种族却始终是一个不可掩盖也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



面对一些莫名其妙的歧视辱骂甚至是欺凌殴打,不禁让华人开始思考,澳洲真的容得下我们吗?


过往今日澳洲App也报道过不少华人被歧视的新闻,看了令人唏嘘!




布里斯班留学生遭3名西人种歧



今年2月,几名中国留学生凌晨两点在布里斯班市区的Footlocker排队。


突然50米外走来3名年轻白人男子,一边走一边瞪着他们,



嘴上骂骂咧咧,冲着几名中国学生大骂到:“rubbish”等各种歧视中国人的语言。


最后还动用了武力,挥拳打了几名学生。




悉尼印度裔警察歧视华人司机



去年圣诞节,一起印度裔警察歧视华人司机的事情,在华人圈里造成轰动。


事情发生在悉尼西北部Carlingford,几名警察在对过往的车辆进行酒精测试。

其中一名印度裔警察向自己面前的司机询问来自哪里,

但对方似乎存在语言交流障碍,无法进行顺畅的沟通。

涉事警员随后便对这名司机说道:

滚回中国去!
Go back to China!

并且还伸手袭击了司机。


事情遭到曝光之后,网友们发起请愿,近3万人签名加入这场“反种歧警察”的抗议中来。



然而直到今年2月,今日澳洲App的记者尝试多次联系新州警务长,却始终得不到正面回应。

只有对方的一句敷衍的回答:警方内部调查正在进行中......



墨尔本华人区一中国大爷遭毒打



而最近一起种族歧视事件,就发生在了墨尔本著名华人区——Box Hill!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报道)


一位名叫Joy的女子自称和先生去到Woolworths购物,

就在事发当天下午4点多时,他们从超市出来后无端遭到了3名local青年的骚扰。

三人对着Joy的先生大吼大叫,面对先生的制止,三人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变本加厉!


但更叫人心寒的是,诺大的Box Hill Central里,无数路过的华人却没有一人站出来帮忙......


所以就算你来到了澳洲,入了国籍,改了姓氏,却始终无法改变骨子里的东西,

很多时候,仅仅因为对方情绪的一个突然波动,就莫名成为了种歧的靶子。

而面对种族歧视,华人不是没有发过声,但是在别人的国土里,我们能做的实在太少......





02


语言成为了一道门槛


除了移民,澳洲还有一类人群数量庞大!


那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们,而其中占据最多的就是中国留学生。


据统计,

澳洲高校中国留学生

总人数超过15万



而在澳洲的所有中国居民中,大学生群体占据了总人数的22%


以至于国际教育一跃成为了澳洲的的第三大出口产业,


每年对澳洲经济贡献340亿澳元!



这些数据的背后,其实蕴含着无数中国家长们的期待


在国内的中国家长,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不遗余力地送孩子出国。


一方面希望孩子可以获得
更广阔的世界观,另一方面则希望他们在英语环境下学会流利说英语



然而对于这些留学澳洲的中国留学生来说,象牙塔之外的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拦在许多中国留学生面前的第一道门槛便是英语


ABC曾就报道过,不少中国留学生来澳留学,交着昂贵的学费,却连基本的英语对话都存在困难!



一名RMIT的硕士教授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对那些缺乏基础英语交流能力的国际学生数量感到无比震惊!


甚至有些人交上来的论文

“像是用谷歌翻译过的一样”



许多澳洲当地媒体抨击一些澳洲高校光顾着从留学生身上“疯狂敛财”,却对留学生的教育质量睁只眼闭只眼。


而这样的问题,不仅导致教育水平遭到质疑


对于手持学生签证的留学生来说,也往往很难找到一份工作


许多雇主经常以语言能力不达标,或学生签证的不稳定性为理由而拒绝雇佣国际学生。



说实话,其实在澳洲找一份工作糊口或许并不困难,


但是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说,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却并不容易。


来澳十余年的梁先生回忆起当年的求学生活,发出心酸的哀叹的:


“刚来澳洲的时候,学业比较重、又要打工,根本没时间想家。我记得当时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贴瓷砖。我硕士学位读的是IT方向,但是遇上互联网泡沫,工作非常难找,发了很多简历都没有回音。记得有一段时间,每天都是在早上去图书馆发简历-吃饭-再继续发简历-回家和室友打牌中循环往复。”


一名来自中国台湾的女生Chris也同样面临艰难的抉择。


她表示,回到台湾发展或许是目前她能够做出的最佳选择。



“我在澳洲很难找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无论这份工作是否与我的专业相关。”


商学与教育学双硕士的高学历和名校出身却未能让她得到一份稳定的专业性工作。


毕业后的Chris,在布里斯班CBD的一家语言学院工作了几个月,之后便是做半职服务生和购物中心内的销售。



2013年,一方面想念家中亲朋好友,一方面是职业得不到发展,


Chris带着对澳大利亚这片土地的一丝眷恋和失望,选择飞回了台湾。


可见语言是一道门槛外,在国外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也总是需要点运气,


就算是学历再高,不得志的人往往也不在少数!


这种时候,大家便会开始思考回到那个最初的地方......





03


文化冲击4阶段,你我或都曾经历过


其实对于移民和留学生来说,在澳洲生活都会经历一个心理上的变化过程。


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于“是否回家”的答案。


美国著名的管理心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博士发表过 “文化冲击四阶段”的周期理论,


《澳洲财经见闻》根据这一理论整理总结出了华人来到澳洲的4个心理阶段,看完以后深有感触...


1 新鲜期

来澳1个月


对所有刚来到澳洲的华人来说,一个崭新的环境,每天都会带来新鲜感。



每天都像是一个游客,对街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盯着一个东西可以看好久...


看到有差异的事物还会感到惊讶,当意识到自己身在国外时,就会感叹一句“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


然后抱着这样的一份好奇感与新鲜感,开始无限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


失落期

来澳2-3个月


然而过了观光期,新鲜感过去了,该看的地方也看了,该吃的食物也吃了,该买的东西也买了。


向往了多少年的事情一旦到了眼前,也不过就是如此,


与之相比,还是想象中的镜花水月似乎要来得更有吸引力。



这个阶段澳洲华人的失落感开始逐渐浮现,心境开始低落,也会开始怀念在国内的生活了。


想念地道的中餐,想念便捷的出行,想念饿肚子时1小时内就能送到的外卖,


当然,还会想念家里的亲人们......


低潮期

来澳4-6个月


到了第三阶段,新环境下的文化差异与冲击,终于展露出了消极的一面,


不禁将许多华人从虚幻拉回到了现实生活,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找房子

找工作

组建家庭



已经成立家庭的父母还需要为子女解决教育问题,


学区房

好学校

教育方式


全都变成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重担…


所有难题开始一个个跳出来,接踵而至,甚至让人无法喘息!


处在这个阶段的华人,心情会陷入低落同时也会感到无力...


即将结课的留学生开始思考,

毕了业该留下还是回国。

移了民的华人开始思考,

回去和家人团聚还是继续在澳洲试一试。


恢复期

半年后


如果你选择了留下,那必然会走进第四个阶段——“恢复期”。


经过了半年(或更久)的过渡,前期心理的剧烈波动也开始趋向平缓,


华人对澳洲当地的语言与文化差异开始慢慢适应,许多消极的心态也逐渐淡化。


多数华人开始面对现实,说服自己入乡随俗,随遇而安。



其实不论身处哪一个阶段,“衣锦还乡”,或许是藏在每个海外华人内心深处的执念。


每一个背井离乡告别亲人的华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期待过自己在海外可以干出一番事业,让家人为之骄傲。


然而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蹉跎,离国内的圈子越来越远,和朋友的话题越来越少,


许多人对想象中的海外生活的心理落差感也一点一点加深。



到了今天,不管是留学生还是移民,大家都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因为随着春节的临近,中国人见面寒暄的第一句话都渐渐变成:


“过年回家吗?”


这个家,是落叶归根的那个地方,是生你养你家人团聚的那个地方,是灯火阑珊处有人在等你的那个地方。


今年过年,

你会回吗?





今日结语


每逢佳节倍思亲

那个最熟悉又最陌生的故乡

总是存在着一些叫人感怀的事物

今年,你回去吗



编辑:小嶋

责编:纳西

材料来源:ABC、今日澳洲App、有吧新闻



为120万澳洲华人发声


79万华人用户

447篇独家报道

总点击量近840万

2019新州多元文化奖3项提名

记者Rena凭借

深度揭黑,维权等报道

斩获“年度最佳青年记者


   长按识码让澳洲听到你的声音!  





RECOMMEND

热点新闻


RECOMMEND

热点视频


点了“在看”你会长得更好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