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家适合思考人生:到时老了怎么办?

原创 2020年04月21日 我没钱可我想游学


有朋友看到我大龄未婚也不想结婚生子、

一事无成又胸无大志、

还独自一人生活在澳洲的现状,

总是给我发出灵魂三连问,

最可怕的是:你老了怎么办?

说实话我特烦躁这样的提问的。

我都不知道我有没有老的那一天呢,

为啥总要问自己‘老了怎么办?’


我不会未雨绸缪,

总是那种“走一步算一步,

一想到将来就连现在都过不好了”的人。

在这个年龄吧,你总会遇到那些劝你结婚生子的人。

他们说,你再不结婚就老了?

“你再不生孩子就过了最佳生育年龄了”...

我就想问:

因为是女人,

因为拥有子宫就应该生孩子吗?

如果不是自己特别爱孩子,

为了生孩子愿意付出那些牺牲,

或者遇到一个值得一起拥有孩子的人,

现在早就过了‘养儿防老’的时代了。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要生孩子。


我说,很多大龄未婚未育的女人吧,

也不能说是她们完全不想,

可能是真的没遇到那个

‘想结婚想跟他生孩子’的人。

遇不到就算了嘛,

不然图什么。


而总是问我这些问题的朋友,

每天都在为赚钱焦虑,

想着老的时候把自己送到高级的养老院去。

可内心又害怕孤独终老。

因为没有那个可以白头偕老的伴,

因为有孩子也不敢指望将来会照顾自己到终点。

所以总想赚更多的钱,指望钱解决问题。

宅家里没事,也会时常思考人生。

回到‘老了怎么办’这个问题上。

我真的有思考。

还搜索了好阵子‘关于安乐死’的问题。

如果中国能实行‘安乐死’,

这在我看来,应该是件好事呢。

但是很难。

有人说,中国是人口大国,复杂的难以管控的事情,

中国政府一般直接屏蔽。例如屏蔽FB这些。

在医疗界,也没听说‘辅助自杀’这些。


在知乎上无意间看到有人推荐一本书:

《最好的告别》—— 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原名:《Being Mortal》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

马上在kindle上买到。

是一个出生在医学世家的美籍印裔医生Atul Gawande写的,

关于‘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如何养老,如何善终’等问题的书。

真的值得一读。

也让我对‘老了怎么办’等问题,有了更新和清晰的认识。

 

如果我得的病,自己的钱不足够支撑治愈,

如果我老得就要生活不能自理了,

我会提前放弃,

选择安然离去。

我对我自己老了病了怎么办,

没有太多焦虑和担忧。

我对‘生老病死’接受的很坦然。


就像Gawande说的,

‘直到现在,我才认识到 ——

理解个人生命的有限性是一份怎样的礼物’。


“当你开始觉得未来是有限的、不确定的时候,

你的关注点开始转向此时此地,

放在了日常生活的愉悦和最亲近的人身上”。


也许,

早在2012年车子在衡枣高速路上360度打转的一瞬间,

我就意识到了这点。

可麻烦的是,

我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

生活在这世界上。


前几天“我爸发生交通事故,在医院做了近五个小时手术”的事,

让我对‘父母老了怎么办?’不知所措。

我能指望父母看了葛文德医生《最好的告别》等书有所获吗?


家庭情况好像也有点复杂。

爸妈有一种‘养儿防老’、‘老了靠不了子女’的矛盾思想。

他们一直在为儿子默默牺牲和付出,

儿子却还没成熟到能像女儿一样有‘愿意给父母最好的’责任和孝心。


我甚至还想着放弃澳洲生活,

以后就在爸妈所在的城市买个小房子,

过着996的生活算了。

这。。。肯定是我想当然了。

就像当年想一直呆在老家照顾髋骨受伤的奶奶一样,

因为外因,这变得不现实,

也无法去实现。

 

我爸住院,儿子就在身边,

我还需要从网上订外卖送水果送营养餐过去。

压根没想到要跟商家说不要打印订单。

爸妈的消费观念太不一样,

哎,最后让我自己落得一番‘口水教育’。

我还得骗说是团购网给了很多代金券不用就要过期了。

关于家里情况,

我也挺矛盾的。

甚至觉得不公平。


真的,心挺累的。

我想给的也许不是他们想要的。

他们只想我早点结婚生子,

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欲哭无泪。

如果我再活得自我一点,

尽我该尽的责任,

给父母想要从我身上得到的对他们的照顾,

但我不会牺牲自己想要的生活。

老了怎么办?

如果总是想着明天,就过不好今天了。

今天过去就没了,而明天还会再来。

 这就是‘答案’。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