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学生校友生活手记之culture shock

2018年07月20日 澳大利亚浙大校友会


度过了最为challenging的一月,犹记得前段时候为学生电话银行公交卡而奔走,为柴米油盐酱醋而发愁,为买车修车装备补胎而气馁,为英语听课交流写作业测验考试而忧心忡忡,可谓是愁眉不得展,一刻不得歇。房东阿姨说,出来了,一个人就是一个小家庭,渐渐会发现,什么都要慢慢配备。听到这话我忽得一怔,才知道原来我们已经到了以家庭定义自己的年纪,然.

 

初春的九月是澳洲开始复苏的时节,到这来一月有余,渐渐,仿佛开始嵌入了异国的生活轨道,缓缓前行。第一个小假,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探索异国他乡的姿态,梳理梳理这段时间的感受,以及,culture shock



堪培拉虽然作为澳洲首都,但其城市建设,是完全不能用北京来类比的,顶多也只能算是个三线城市,这是“shock”之一。而这样的三线城市却恰恰能比较清晰地展现这边城市的格局。北美那边可能用"downtown"表示市中心,是说殖民初从南到北发展扩建,于是它们的市中心往往在地图南边也就是底边,叫“downtown”,而欧洲及澳洲则多用"city centre",是以一个中心向外扩建,堪培拉则更为显著,从地图上看,其中心是一个正六边形,向外发散,六边形的内环就是堪培拉中心(Canberra Center)。住宅区围绕中心而建,形成了各个小镇town)或者郊区(suburb),一般是沿着山路,两侧是纯住宅而少有商业区,因此居民想买东西办事情,大多会往city跑。因此相比于国内住房与商业区掺杂的状态,这儿的区域功能区分更为明确。所以当第一天到这,出门望去竟是很长的山路,完全望不见商业区的感觉给人一种强烈的陌生感,或是异国感吧,令人十分惊恐,而当从山路出口进入到city区域,望见高楼商务区时心里才慢慢踏实下来,一瞬间的峰回路转,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场景。



从郊区都城市间需要穿过一个公园,丛树间可以望见有人在那儿露天烧烤,听阿姨说,这儿的烧烤是免费的,人们可以用公园里的烧烤机,由于这里都是用电加热,所以用不着炭火,而电是免费供应的,因此只要带点油和食材,分分钟就可以来一场自助烤肉,这等好事要是换了国内,若不得提前两月预约“考位”,怕是别想轮到……小兰溪的烧烤吃煲大队,要是来了这,那是有的折腾了,这是“shock”之二。这儿的人给人的感觉是特别友善,我走上前,他们会特别热情地招手说,Come on, 和我们一起吃吧而我,只想上前去拍拍照片,听说这儿手机上随便给人家拍照是不礼貌的,一般是要征询得人家的同意,当然啦,上去说一声人家也会很开心,然后特别配合地摆上个pose。总之这儿的人文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当隔壁人家要聚会,那么一般早上家里信箱里会收到邻居家的告知,说他们今晚要开party,如果有打扰到的地方,还请见谅;再比如学校的休息室里,认识的一位当地同学,吃饭会邀我拿个叉子一块吃,泡茶水的时候还会特别绅士地给边上的服务学生泡上一杯。



这就说到“shock3”了,那就是饮茶,印象中,西方人应该是习惯喝咖啡拿铁,而绿茶红茶则是中国传统,因此当我看到休息室上摆着各种茶叶包时非常惊讶,心想着或许是专门为中国留学生服务的。实则不然,虽然的确这许多人的日常对咖啡有很深的依赖,但这儿的茶包,当地人也会享用,而且把它当咖啡泡……用开水泡开了后往里加牛奶,完了以后加点糖,泡完之后看那液体的颜色,浑浑的,简直与咖啡无异,见到这一幕真的是特别shock了,好好一杯红茶……这都让我有些质疑这儿的人究竟是对咖啡情有独钟,还是对这种底料加牛奶加白糖的泡制模式情有独钟……当然这儿的牛奶有着很高的品质,而且也便宜,超市里两刀一大罐,也难怪他们什么都往里拌牛奶,也有人牛奶当水喝。有一次在图书馆管人问哪可以倒热开水,人家表示不知道,说平常都不喝开水,只喝奶……当然了,这喝点冷的白开水倒是不用愁,直接水龙头接的就能。



这儿的天蓝,空气比较洁净,第一天到这发现跟人一路聊三四个小时嗓子也不会累,不过也可能是因为噪声小,发声用不着太吃力,总之还算比较舒适,换做在杭州西湖边或是上海南京路跟人聊上一小时就会嗓子就会发哑。这儿的树高且多,而且形态自然优美,不能说它城市绿化好,因为本来就是在山上建城,有保留许多植被,空气中也看不到什么纤尘,因而白天的阳光纵使地面的反射也会很刺眼,而到了夜晚,郊野的道路又会变得很暗,因此骑车必须配备装备—头盔与车灯,不然抓到算是违规得罚款,这是“shock”之四。出了city沿着山坡的道路多是不平,会有一点坡度,中间微凸两边低,通往学校需要必经一条林荫道,道路虽宽但晚上还是会非常阴暗,加上周围的树木又高又深,路灯的作用显得微乎其微,暗到不打车灯,就看不清道路,暗得像是摸黑探险,只能隐隐约约看到前方的公路十字路口的一束光。




出了林荫道豁然开朗,家驻在小山头上,沿着缓缓的坡道向上,回到家,需穿过铁门停车到后院,院中洒有银色的光,竟格外明亮,举头望见明月,以及边上闪烁的星,“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就是这番场景了。其实我觉得这样的分区倒还不错,郊野和城镇就隔了一条公路,没有商贩,小时候不懂什么是明月照我还,大些似乎一切都被城市烟火所覆盖,而到这,看山坡间的夜幕,黑得寂静,黑得彻底,算是开始与自然有了近距离的接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