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号称50年来最强劲台风袭来的日子,广州全城早就做好防御措施,结果就是大家都安然无恙。有句话叫做“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小新觉得也特别适合今天的CITYteller。
本 期 CITYteller 来 自
以 色 列 特 拉 维 夫
最近欧美各国的恐袭甚嚣尘上,极端宗教势力已经成为威胁全人类的严峻问题,数个国家进入全国警戒状态,人们的正常生活似乎也笼罩上了一层阴云。这一切,都仿佛我在以色列时的经历重现,不禁令人唏嘘。
最初要去以色列时,身边人担忧最多的就是安全问题。
在人们长久以来的记忆中,战争、恐怖袭击、火箭弹是与那片中东土地紧紧缠绕的字眼。将目光放眼整个中东,会发现以色列正处于阿拉伯国家的团团包围中,五次中东战争都因以色列而起。
但到达特拉维夫后,我发现情况并非如此,甚至更乐观。这里蓝天白云阳光沙滩,人们穿戴打扮正常开放,跟大多数世俗国家并无不同。
那么,作为一个被强敌环饲,同时被恐怖分子虎视眈眈的弹丸小国,以色列是如何保护她的国民的呢?
不是你想进就能进,想出就能出
欧洲一些国家的难民政策,其宽松程度简直令人咋舌,导致部分恐怖分子混在难民中进入国内,开展恐怖活动。机场作为进入以色列的第一道屏障,自然是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机场安检甚至让我有了心理阴影。
我乘坐的土耳其航空在伊斯坦布尔转机,中转通道里,就有一次严酷的安检。每条安检通道里只会同时存在一名受检者,随身携带的包会经过机器扫描、人工检查两道程序,小型包装的任何液体,都会打开闻气味或者让你当场使用。
人身上的所有金属物品及大件衣物都要脱下,皮带、大衣、甚至我穿的坡跟凉鞋,都被要求脱下来单独检查,而后你穿着单薄的贴身衣物站在人工检查台上,被同性别的工作人员仔仔细细摸遍全身,哪怕是一丁点的异样都不会被放过。
而在此过程中,五六个身穿制服、高大的男性工作人员就站在一旁,全程虎视眈眈,让你心理压力爆表。一旦发现任何不对劲,立即便会要求你去小黑屋接受进一步质询。
后来有一次,我独自从特拉维夫飞去土耳其玩,提前两个小时到达机场,本以为离开以色列很容易,时间绰绰有余,没想到我被耽误了一个多小时。
在进安检通道之前,我就遇到了下马威。一名男性工作人员对我进行了细致到变态的询问。
“为什么要去土耳其旅游?而不是别的国家?”
“你在土耳其有联系人吗?有人让你带什么东西过去或者回来吗?”
“你在特拉维夫大学念什么专业?你有老师或者同学的联系方式吗?邮件往来?”
“你的课程有哪些?有课堂笔记吗?作业?”
……
我向他出示了我的护照、签证、学生卡、课堂笔记本、gmail邮件记录、母校学生卡、土耳其旅游攻略、旅馆预订记录,以为我可以通过了,没想他用希伯来语叫来了另外一位女工作人员,这位姑娘向我表明她是我的校友,随后继续开始询问。
“特大的XX楼在哪个方向?”
“你住在哪个宿舍区?哪一栋?几零几?”
“特大附近有shopping mall吗?叫什么名字?有些什么餐厅?”
……
在临近崩溃时,他们终于放过了我。此时,距离停止登机还有不到半小时。
临走时他们向我解释,因为以色列一直是穆斯林世界的眼中钉,穆斯林极端分子利用很多外国人来为他们提供情报、为恐怖活动作掩护。因此对于我这种去土耳其然后又要回以色列的外国人,机场安保人员不得不警惕。
并不日常的日常生活
除了机场,以色列所有公共场合都有安检:学校、商场、火车站,严格程度令人费解。
以色列所有负责安检的人员都不是保安,而是荷枪实弹的大兵。去学校的第一天,因为还没有学生卡,我被门口的大兵拦下,向他出示护照、签证、录取offer,甚至当面打电话给国际办公室联系人,才得以放行。
在以色列生活的每时每刻,你都可以感受到不安全感。但带来的好处是,哪怕其他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慢得如《疯狂动物城》里的闪电,警局的速度却是风驰电掣。
特大的门口是一个丁字路口,有一天下课时校门处出现了一个来历不明的黑色包裹。很快,警笛呼啸而过,路口封锁戒严,周边人员被迅速疏散,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半小时后,包裹被排除危险,警报解除,交通也很快恢复。虽然不知后续对包裹来源的调查结果,但整个过程的办事效率和规范流程让我十分佩服。
在以色列,暴恐是家常便饭,炸弹炸死人是新闻,炸弹没炸死人同样是新闻。一经发现任何迹象,虽然每次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来排查,也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但必须承认,这样的事情哪怕在民众、警方、排弹专家任何一方有所疏忽,代价都会十分惨重。
在以色列租房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不但要得到房东的信任,去政府部门登记,还需要本地人担保,并缴纳一笔不菲的押金。这样的管控措施虽然严格,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管理流动人员,杜绝恐怖分子藏身的机会。而且,以色列的邻里关系都比较和睦,哪怕在高层住宅楼里,你的邻居也会经常关(guo)心(wen)你的动向,一旦发现不对,他们会毫不客气地举报。
以色列虽然长期背负着战乱之地的误会,但遭受袭击较少较轻。因为大多数袭击,在萌芽阶段就被扼杀了。
为战争,时刻准备着
以色列的建筑设计规定中,地下防空设施是必备条件。以色列国土面积实在太小,加沙战乱时特拉维夫有时也会受到波及,此时“铁穹”防御系统和地下防空设施便是国民安全的双重保障。
“铁穹”系统犹如一个在以色列上空的透明防护罩,将一切来袭的火箭弹引爆在防护范围之外。它由发射、雷达、操控和监测等装置组成,当有火箭弹来袭时,“铁穹”会计算弹道落点,如果落点对该区域存在威胁,会立即发射拦截导弹,在火箭弹落地前就引爆它。
与此同时,该区域的防空警报也会响起,提醒人们进入地下防空设施,那里有食物和饮水、网络,一般可供十天半个月生活。前一年去的学长刚好遇上空袭,停课半个月,在地下上网、看书、睡觉,偶尔会听到空中传来的如烟花般的爆响,那就是火箭弹被提前引爆的声音。
以色列全民兵役,现役军人在节假日时可以配枪外出。在非安息日的周末,特拉维夫沙滩上背着枪的比基尼美女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有一次在耶路撒冷回特拉维夫的公交车上,我的邻座是一位20岁上下的现役军人,脚边放着冲锋枪,手里竟然捧着一本中文教材,确认我的身份后还向我请教“它、他、她”的第三人称用法。
之所以可以携枪外出,是因为他们在平时也有保卫民众安全的责任。所有军人外出时枪膛中都有至少6发子弹,一旦发生任何意外,他们可以当场击毙恐怖分子。即使平安无事,他们的存在也可以对恐怖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因此,这些现役军人实际也是一种隐形的安保力量。
为何成为恐袭的头号目标
一千多年前,犹太人本与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和睦相处。2世纪时,罗马帝国屠杀150万犹太人,将他们驱逐出巴勒斯坦。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二战胜利,犹太人才终于得以返回故土,在巴勒斯坦地区重建民族国家。
然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不承认它,在其建国后也屡屡阻挠,因此爆发了五次中东战争。本国的犹太人与原住民阿拉伯人,也互不交流互不通婚互相怀疑,伊斯兰极端宗教势力更是频频发起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正因如此,以色列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国民,步履维艰地生存在中东。
在以色列生活并不是一件很让人舒服的事,甚至有些事让你觉得小题大做,比如:外国人租房极端麻烦,几乎是不可能;无处不在的安检;某些场合如审视罪犯般的怀疑目光等,但这些麻烦却有效地措施保证了人们的安全。在全球恐袭事件频发的今天,也许我们是时候将目光投向拥有与极端恐怖分子丰富斗争经验的以色列了。
此外,以色列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反恐不只是政府、某个国家机构、特警的事,它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督促政府制定完善相关措施的同时,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保持警惕,配合安检,发现问题并及时示警举报,而不是麻痹大意,也许就能免去很多事后的痛苦、眼泪与祈祷。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
本文作者 | 林陌桑
前以色列扛枪交换生
不得不知的城市规则,后台输入关键词阅读
聊天 | 纽村小偷横行,警察蜀黍却爱理不理?
约会文化 | 睡了一百次,还不是男女朋友?
蹲厕 | 在国外蹲厕时,你会想到什么?
中东十怪 | 中东十大怪象(上):国家发钱给你购物,宗教是人生守则
泰国细节 | 永远别说你了解这个地方—泰国
TIMEZONE海外文化分享栏目,传播有意思、涨姿势、毁三观的海外文化、趣闻和故事。
逢周二,与CITYteller一起,到世界去流浪。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