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的感觉,就像嚼一颗怪味豆

原创 2016年09月15日 TIMEZONE



大家好,我是本期话题主持人林对对lynn。当我们选择留学,选择离开家离开父母去往千里万里外,就注定了我们会在某些时刻体会到最深刻的孤独。

想念家里的饭菜味道,想念爸妈的笑容和声音,想念熟悉的温度和天气……更想念那时有人宠溺,有人娇惯,可以任性撒娇的自己。

提出这个话题与大家分享,是希望每一个海外的游子,在想家的孤独时刻,知道此刻还有很多人像你一样,抬头仰望明月,遥望着祖国的方向,这就是我们给予彼此的温暖和力量。



vol.8

留学在外,想家的时候怎么办



音乐分享自 拾壹同学

by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timezoner 说 /


@花花骚年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演技派留学狗


在期末大考前特别想家,尤其是很难的考试时期。

期末大考前几个小时,我的焦虑会达到顶峰。那个时候特别想回到母语的中国,想回到总有人罩着我的地方,想和爸妈撒娇说考试要跪,怎么办。

但因为时差关系,我不能想联系父母就联系得上。因为在我醒着的时候,他们睡着。运气特别好的时候,能视频上,但是一看到父母的脸,就会岔开话题:什么天气、奇怪的歪果仁、神一般的料理啥的。没聊几句就停止视频了,怕再聊下去眼眶就要红了。

表面风平浪静、甚至显得不耐烦的样子,但其实心里波涛汹涌都是戏。每个留学狗都是演技派啊!

想家了怎么办?还能怎么办……补考一门课,0.5学分一万多软妹币,哪里挂科挂得起啊。把头埋到枕头里面静一静,然后看看重点笔记,就准备上考场了。

(出门在外,报喜不报忧是大家的常态。心里多苦多想哭,对着视频也能笑的很甜说“我很好”。抱抱所有的演技派,抱抱所有辛苦的考试狗们~~)





 @bamboo3311  新加坡国立大学

一家四口的气味和声音


想家,是有季节性,有层次,有情绪的……

今天,一天大雨,在屋里吃垃圾食品。这个时候,家像是实物,可以填补扭曲的胃和杂草丛生的情绪。心里腾起一片阴云,它柔软,也阴郁。说不清是家的温暖让我慰藉,还是它的遥远让我苦涩。

大多时候,想念还是让人垂涎的。半年前工作既定毕业在即,那段时间,每个夜晚都充斥着想念。

如果拍成动画,那会是我躺在床上,周围满汉全席,气味声音都变得有形,填充成一个饱满多汁的独立磁场。对呀,我爸是厨子!我就躺在床上,兴奋地攫取每一个记忆。剁肉馅的声音,油溅出来爸爸咧着嘴皱眉的表情,还有我给狗喂肉时我妈嘟囔地少给她吃点……


那些夜晚,我大胆放心地想家,想象毕业考完,箱子一扛,潇洒回家的模样。就是这鲜活又忙碌的记忆,支持着我度过彼时的每个焦虑。

想家的时候干嘛?厨师的女儿,当然是挽起袖子在任何艰苦环境下发扬家业……至于今天,不似往常。我翻着手机相册,想象着我还在家,三个人窝在沙发,狗在脚下,一家四口的日常模样。

(想家是从哪里开始的?从胃啊!饮食习惯就是我们身体的密码,是我们后天习得的基因,永远提醒着我们是从何处来啊。所以不管我们读什么专业,读上几年,都成新东方烹饪技术学院毕业的了~)



 



@反派胡克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  

家乡的海和妈妈的菜


我从小就是寄宿,所以长大后“寄宿”到瑞典,对想家的感觉也没有特别强烈。唯有一次病毒式的想家是在岛上一年的学业结束时,我坐在学校后面的海边草坪上,看着潮水汹涌的海岸线,突然想起了我的家乡。

同是海滨城市,我的家乡总是俗艳却明媚的“阳光、碧海、金沙滩”。总记得我拖着一个泳圈在沙滩上跑来跑去,爸妈会跳到海里游到很远的地方。那时候应该是夏天的傍晚,退潮,小螃蟹攀爬着柔软潮湿的沙土,我坐在海边搭城堡。

而波罗的海的潮水总是暗流汹涌礁石嶙峋,带着一种异乡的排斥和冷漠,以及一种随时都会把人吞入腹中的凄凉。周围都是遛狗而过的金发碧眼,会有哈士奇从头到尾瞪着你。

我总是会幻想我“嗖”一下飞回到了我的家乡,转身就能回家吃妈妈做的清蒸鱼和炒蛤蜊。想一会儿,我起身,风很冷,我总是把握不住瑞典有点玄幻的春夏,裹紧有些淡薄的衣服,顶着大风回家,打开烤箱,热超市买来的冷冻披萨。

那个时候大概最想家吧。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人是永远无法遗忘自己的家乡的,哪怕因为太过熟悉而变做寻常,你甚至都感受不到对它的眷恋。它随着我们的童年永远被留在了梦的版图里,让我们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都忍不住一次次的午夜梦回,徜徉徘徊。)



@王雨奇yuki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还原家的味道


什么时候最想家?真是很难说啊!有时候过年过节,一大群朋友热闹着,我反而不想家。有时候某天早上起来,突然看到外面下雨了,就会怀念起家乡的梅雨天。

想家的时候如何排遣?当然是吃吃喝喝啦!我说的不是出去吃,因为我们学校周围餐厅的食物难吃到经常让我倍感孤独。我会去亚洲超市采购食材,然后回家烹烹煮煮,尝试还原家的味道。

比如我妈妈做的啤酒炖牛肉特别好吃,所以我也常常做这道菜。其实非常简单,选一些好的牛肉,用啤酒做汤底,慢慢熬煮就好了。然后再邀请一帮朋友来吃,大家聊着聊着,也就不想家了。

漂泊在外,不想家是不可能的。我会尽快排遣负面的情绪,因为我知道我是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也因为我知道我的家人一定在远方支持我。这里也祝海外的各位,中秋快乐!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没有什么事是和朋友们一起吃顿饭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王子美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漫数离家的月圆月缺


中秋佳节即至,明月不会因为我独在异乡而放弃圆满。

漫步在德累斯顿大花园中的湖畔,一轮几近圆满的巨大月盘呈现在傍晚的西天,随着夜色渐深而愈加清晰。我在湖畔驻足,看着夜空与湖面交相辉映的明月,静静地站立了许久。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他们蹒跚学步的孩子,由远及近经过我的身后,留下欢声笑语,然后渐行渐远……

德国现代作家埃里希·克斯特纳,在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后,曾经这样写道:

“如果说除了丑恶,我从小还知道什么是美的话,那么这要归功于我的故乡德累斯顿。我不必从书本里去寻找美是什么——如同护林员的孩子呼吸着带有森林气息的空气那样,我呼吸着美。”

而我,作为一个异国求学的游子,独自在寂静的夜里,借着他人笔下的故乡,来惦念远在大陆彼端的我的亲人,漫数离家这几年中的月圆月缺。

(把思念藏进每一个阴晴圆缺,他们是我们,今天每一个不回家,都是为了明天能更好地回家。)




@拾壹   墨尔本大学

用音乐细数从前


视频、语音、朋友圈,天天在用的这些社交功能,其实让我在节日对父母并没有很眷恋。离开故乡的八年,估计早已习惯了通过手机去支持彼此:)

但,如果把家的定义覆盖到不善运用电子产品的老人家,其实我还是有点揪心:看不到家里的老人,可能那就是我想家的感觉。除了还能打电话的外婆,剩下的他们只能靠想象了。

一度害怕自己会忘记他们的音容,所以我给他们了一首歌《GymnopedieNo.1》。每次听这首歌时,我都要让自己听完,不能快进。听歌的时候会回想和细数他们一起的从前:

够不着的门把,带回音的水井,电视里粤剧的声音,被我打烂的茶壶,夏天的蒲扇,鸟笼的鹩哥。

声音就会神奇地我的喉咙发出,通过头骨的共鸣,让我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样子也会伴着这些事情清晰起来。我会跟他们讲两句,说说我的近况,问问他们过得好不好。

但我从来不会帮他们安排对白,他们只会笑笑地看着我。

然后,歌就差不多停了。

然后,我说,中秋快乐。

(如果家有老人不远游,游必有方。每次听到电话那头奶奶颤巍巍的说“想我”,就是人在他乡最心酸的时刻。然后明白自己要加倍的努力,才能对得起这些舍弃。)



孤独的本质,其实是知道无论遇见什么,我们只能自己面对了。

没人罩,没人心疼,哭了没人看见,累了只能硬撑。只能咬着牙迎上去,因为知道自己的软弱无处可被包容。但这样一步步走下来,却也是最真切的成长啊。

感谢每个想家的时刻小伙伴们给予的力量和温暖;

感谢没有被孤独打倒一路坚强着的自己;

我们都会在这条路上成长,最终去往我们想要的方向。

——  E N D ——


* 截至北京时间9月18日晚12:00票选最高的一位Timezoner将获得时区精美礼品一份,并直接晋升为下期话题主持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时区公众号TIMEZONE(ID: timezoner)原创首发,版权所有。转载请在后台留言“转载”获得授权,对违法使用本内容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TIMEZONE,留学生原创平台,在这里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

 


话题主持人 | 林对对lynn

如果说生命是一场旅行
我想把我看到的风景讲给你听
如果说这片流云树影也曾倒影在你的瞳孔里
那这一切就有了意义
分享读书收获和生活感悟
期待和你成为朋友~



留学声(Timezoner)是TIMEZONE的留学生Q&A话题互动栏目,你可以来当主持人或者来凑热闹贡献神回复。后台回复主持人了解详细耍法;回复关键字,如“留学声1”回顾往期精彩:

留学声1:温暖小窝

留学声2:母校的角落

留学声3:聚餐圣地

留学声4:排挤和歧视

留学声5:一个人

留学声6:奇葩室友

留学声7:留学整容刀


   留 学 生, 一 起 来 发 声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