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负利率时代!10万元存银行1年净亏537元

2016年05月24日 KVBFX悉尼




近期《华商报》的一则新闻引来评论无数 — 中国现阶段已进入真实的负利率时代。对此,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10万元存银行一年净亏537元。



分析师向华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存款10万元,而全年CPI在2.3%左右,也就是以2.3%为通胀率,如此计算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1.75%,10万元存款到期本息合计为101750元,根据现金价值,以2.3%的通胀率对到期本息进行折现,101750÷1.023等于99462.37,即一年后的101750元仅相当于现在的99462.37元,也就是说,在这几家银行存10万元一年期定期,到期实际上是净亏537.63元。

同理,其他9家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2.00%,10万元存款到期本息合计为102000元,用同样的方法计算,折现后仅有99706.74元,到期实际上是净亏293.26元。
也就是说中国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已是负值。
还记得5月15日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再收重磅藏品的新闻吗?

在2016中国嘉德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拍卖专场中,王中军竞拍获得曾巩传世孤本《局事帖》,该藏品经多伦竞价,最终以1.8亿元落槌,加佣金2.07亿成交。简单算起来,加上最新入手的曾巩真迹,过去数年为了购买一些重磅作品,王中军已经花费了7.7亿元。

据媒体报道,受日本央行实施的负利率政策影响,如何理财成为普通民众新的课题:不仅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接近0%,就连银行理财产品如何制定也成为问题,日本邮储银行就紧急停止了原计划起推出的信托理财产品销售。而不少百货店的会员储值“福利”也成为越来越多日本家庭主妇的变相理财策略。

全球的印钞者们都在货币宽松的道路上前进,而“负利率”的创新实验,未来前景如何还很难预测。

因为任何魔法都有成本,就看是否值得。
负利率曾经把巴菲特也给整蒙了。今年4月,巴菲特称:“你去看看亚当斯密的书,看看凯恩斯的书,看看任何人的书,你根本找不到任何一本书写过关于长时间实行零利率的只言片语,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从来没有人设想过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负利率实在不是一件小事,因为整个现代金融体系都是建立在利率为正的假设上的。

持反对观点的人担心负利率损害储户利益并可能导致消费者捂紧钱袋子。有业界人士认为,负利率只是“披着羊皮”的税收,有可能将银行成本传导到企业和个人。
1
穷人,老人最终会成为负利率困局中最主要的受害者
负利率可被看做是种“退步税”,即收入愈低,“税率”愈高。

低收入者的财富主要集中在存款,相当多的穷人会选择继续把有限的钱放在银行,横竖是缩水,拿回家塞墙洞大概要比放在银行更不堪。这已经在历次的“储蓄搬家”中不同程度地显现。穷人,是玩不起“储蓄搬家”游戏的。

负利率也是种“老人税”,最大的受害群体是老人。老人积累财富的过程已经完毕。以后要依靠积蓄来度过晚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农村,基本上没有退休金,除靠子女接济外。存款利息是他们重要的生活来源:城里人虽然有退休金,标准也在逐渐上调,但也赶不上通胀的步伐。
2
富人们当然不会看着自己的钱放在银行里一点点蒸发
低利率诱发巨大信贷需求和资金需求,廉价货币政策释放出了巨大的流动性,当游资、热钱横行之时,投机一定更疯狂、更猖獗。这时,投机暴利远远超过投资回报,实业资本受到威胁……
3
储蓄理财化成为一种趋势
对于现在很多80、90后来说,消费能力仍然比较有限,因大部分财富主要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可见,在过去的负利率时代,人们以抢购日用品的方式来保卫自己的财富;现在的负利率时代,这样显然行不通。

一分风险,一分收益。在你参与股票等高风险投资时,仍需要结合你的风险承受能力,量力而行。
何为负利率?
世界各国为何会出现负利率现象?
欧元区、瑞典、丹麦、瑞士和日本相继实施负利率政策。负利率初衷一般有二:一是提振经济、刺激通胀,二是防止避险资本大量流入。负利率实施主要方式有:欧洲央行调节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上下限,目前下限为-0.4%;瑞典央行调节为商业银行提供的七天存贷款利率,当前为-0.5%;日本则是对一部分存放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要求-0.1%的负利率。

央行希望负利率政策达到何种效果?
现实影响又是怎样?
与预期一致的是,负利率政策会全面影响市场利率水平。现实影响包括: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商业银行盈利水平承压,商业银行风险、乃至金融体系风险不断累积;货币市场的收益率不断下降,持续压缩资产管理公司的盈利空间,降低货币市场流动性;国债和企业债的利率降低,国债波动性上升,企业债相对吸引力增加。但与预期不同,股市和汇市并无明显提振,甚至出现股市下行、汇率上行的反向结果。总体看市场信心在负利率政策下依旧低迷。负利率国家,企业贷依旧增长缓慢,实体经济通胀率不及预期。此外避险和投机情绪明显,黄金和地产仍维持高位。

未来走势将会怎样?
政策将做何种选择?
如今,将2%的通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已成为大多数央行的共识。不过负利率实施之后,如果通胀率依旧不及预期,是否就意味着货币政策需要继续加码,则很难得出简单的答案。从历史看,央行独立性传统的意义就在于保证其从长计议,而非简单回应短期波动和不确定性。





以上所载资料不构成金融或投资建议,也不对任何金融产品或服务构成要约,建议或销售邀请,所有资料仅为信息提供。
本文摘自:新浪财经,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师所有。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