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澳洲多年,经过长时间对澳洲房产观察和市场调研,最后买到了自己喜欢的房子,这期间从朋友和同事那里学习到了很多知识经验。
有意思的是,身边的朋友以华人为主,工作的同事基本都是西人。朋友就不说了,华人能不聊房子吗?而和西人同事的聊天,footy咱不懂,澳洲冷笑话咱也笑不起来,那怎么吧?聊房子!就这样,谈论房子也成了我和西人同事们聊天找话题的一种手段。在这里面,我学到了不少知识,而这些知识有的时候恰恰是华人较少关注的。大家都知道,在华人眼里,投资开发潜力、学区、房屋的新旧都是首要考虑的。而西人,对投资开发升值啥的,没有华人那么重视。教育,也轻易不会像华人那样,只为了孩子上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一掷千金举家搬迁。当然我不是说西人家庭一点不重视这些因素,只是没有华人家庭普遍罢了。
很多关注澳洲房产的朋友可能不止一次地被灌输‘要在最好的区买最破的房’。为什么,因为越是“破”的房子,售价越是接近纯地价。这样买下后推倒了重盖个新房也不可惜。而其实有的时候,对于好的有feature的房子,推倒重盖反而可惜了,heritage有的时候大家也是趋之若鹜而不是避而远之。
老房子的一些优点:
1)建筑材料好
新盖的房子,用料和老房子是不能比的,比如老房用的一些硬木材料,电钻钻都很费劲。而这种好木料,现在普通建房是很小几率会给你用的。原因很简单,压缩成本,builder用偷工减料省下来的钱自己多买一辆宝马,何乐而不为?我的一个同学在tarneit盖房子,盖完房子不放心,让自己的堂兄过来查。为什么,因为他堂兄也是builder,以前建民居,现在建commercial。结果查出一堆偷工减料的地方。他告诉我们,很多猫腻业外人士是看不明白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builder来对付builder。他堂兄还没开始检查时就列出了很多builder一般会偷工减料的部分,结果果不其然,很多地方都被他说中了。
2)建筑者的态度
现代社会的人很浮躁。音乐家、科学家、艺术家都开始向世俗低头,崇尚投机取巧,平步青云,快速获得功名利禄。更何况盖房子的,想用心,很难。
3)老房子的式样
澳洲同事对新式的townhouse啥的大多不感冒,质量、空间当然是一个原因,关键是新盖的房子都千篇一律,大部分式样上没有说法。而一些澳洲本地人买房子还是很注重式样,很多时候就是冲着某一种式样去的,就跟不少北京人喜欢四合院一样。大部分华人都是移民,对澳洲的历史和文化了解有限。看房子大部分还是停留在户型朝向,双砖/单砖/板房上面。
旧房要看什么旧房,有质量好的,也有质量不好的。有价值高的精品,也有当年建的时候就是低价低档的。有保养的好的,也有被糟蹋的不行了的。
新房也是,有10几万20万的project home,有30万,40万质量一般的,也有80-100万专门设计师设计,考究、保质保量的。
身边有不少华人朋友,对廉价低质的project home情有独钟,主要是被崭新的外表蒙住了双眼。当然,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他们看不到一些精品老房的价值,甚至把它们说的跟狗屎一般,认为出高价买的人都是脑子进水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