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降准的资金量都比较大,也会影响国内的金融市场,比如股市、楼市等!那么这几年来,央行到底降准了多少,释放了多少资金,对股市和楼市又产生了什么影响,未来央行又会给股市和楼市带来什么变量?5月26日,央行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告回顾了中央银行从2018年到现在的降准次数和释放的资金量等。很直接,第一句话就总结了这几年来央行的降准动向,12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8万亿元!其中:2020年初至5月降准3次,释放资金1.75万亿!
可能很多人对存款准备金率没什么概念,实际上在银行系统上商业银行每次得到一笔存款,都需要向中央银行上交一部分的存款准备金。这部分的钱相当于央行帮商业银行保存,要是哪一天商业银行不小心破产或者出现挤兑,那么中央银行就可以把这部分钱拿出来应急,帮助解决商业银行的问题(当然这种情况极罕见)。另一方面,存款准备金也是国家调节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不管是哪个国家,在没有宏观调控的情况下,是不可能会维持固定的速度发展经济。往往有时候发展得快,有时候很慢甚至衰退,这就是我们经常都避免不了的牛熊转换!这就需要宏观手段来调节,在经济扩张过快的时候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起到减缓扩张速度的作用。当市场经济像如今这样,萎靡不振,就需要国家降准释放资金加快资金流动,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自动机制,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2018年中国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水平在14%以上;2020年5月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水平已经降到9.4%。
细分下来,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11%,中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9%,小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6%。很明显对于存款准备金的上缴问题,国家会比较偏向于给予小型银行更多的资金自由操作空间。最近国家发布《政府工作报告》,在未来的货币政策规划中,国家已经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
在前面我也说了,降准会影响股市和楼市,未来股市和楼市又会面临着什么样的变量因素?毕竟在2015年,央行释放大量资金的时候,买房的都赚了,不买房的都哭了!其实没必要,因为今年的GDP目标不设定,地方政府没有GDP压力。另外一方面今年难得不设GDP目标,地方政府把房价拉高,GDP数据漂漂亮亮的。明年国家再定一个更高的GDP目标,要是达不到那不是搬石头砸自己脚?
广州、驻马店、宝鸡、济南、海宁、柳州、青岛、赤峰、荆州、淮安、宁阳等,今年已经有N多个城市放松楼市调控后又被收回了,这就很能说明今年的调控方向。价格究竟是上涨还是下跌,会很大一部分受到供需变化的影响。想要判断自己所在城市的房价趋势,要多关注楼市存量和购房需求。
接下来楼市的主力会集中在首次刚需购房和家庭改善型购房。因为央行接下来会释放更多的资金到市场上,如今全国范围内又在放开放宽落户政策,基本上真心想要破解限购名额问题的话,入个户也是能解决的。今年国家多次引导LPR利率下调,除了是要引导企业多贷款之外,也是在引导刚需个人或家庭购房。因为房贷挂钩的5年期LPR也在下降。4月份一下子降息了20个基点,在房价平稳的时候,房贷利率下降就相当于省钱了。从理论上来看降准应该是会给股市带来利好的,因为市场有更多的资金了。但是这几年来,央行降准对股市的影响越来越有限了。我判断这是因为实体经济回报率低,企业贷不到或者不愿意贷款。银行这边也更加要把控风险,要把钱留给风险更低的项目,导致了虽然央行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但商业银行流向市场的钱并没有增加多少。今年的政府报告特意强调了“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国家不仅仅是要释放资金,还要鼓励企业把钱贷出去花,这样才能达到增加流动性的目的。
不过回到股市上,股市要上涨,仅仅靠“水”是不够的。人炒股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去赚钱。要是股市买一个亏一个,资金就会不愿意进入股市。股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股市本身的市场情绪、股市本身的机制、股市目前的估值、企业经营情况、宏观经济等方面有关。股市上最近出现“地量”,5月25日两市成交量不足5千亿元,创出今年的新低。接下来,按照国家的规划下半年的资金释放加大,两市成交量将会反弹,对价格的利好就会比较弱。不过可以多关注消费类股票和新旧基建类股票,因为央行释放的资金大概率是要花在刺激消费和促进基建建设上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股市注册制开始在国内资本市场推行,未来注册制必然是股市的大趋势。注册制大大方便了企业的上市,但是另一方面也免不了一些低质量企业浑水摸鱼。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股市上恒者恒强、弱者更弱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必然会多见,亏钱更容易,所以在选股上则需要花更多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