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92字|预计阅读时长3分钟
进入2021年春,全球的关注点本来还在中美对话的结果,中欧关系却发生了大转向。
3月11日,欧盟无理取闹式的对中国发起制裁,为近十年来持续升温的中欧关系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这次制裁涉及范围有限,但却意味着欧盟对华政策的明显转变。
中欧之间真的可以相互脱离吗?
1
1995年,中欧签订第一份文件《中国与欧盟关系长期政策》,中欧贸易升级为“全面伙伴关系”;
2003年,欧盟通过《日益成熟的伙伴关系——欧中关系的共同利益和挑战》,中欧关系从“全面伙伴关系”变成“成熟的伙伴关系”。
2020年9月,中欧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有利于双方的优质农产品更快捷地进入对方市场。
2020年底,双方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将为中欧未来的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利的制度保障。如果不是欧盟对华态度360°大转向,这一份协定在今年上半年极有可能通过欧盟决议。
截至2019年,欧盟连续16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5年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到了2020年,即使受到疫情严重冲击,欧盟对华货物出口与进口额依然实现“双增”,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额达到了5860亿欧元,超越了美国的5550亿欧元。
中国对欧盟的贸易有多重要,数据可以说话:
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12406列,首破“万列”大关,同比增长50%,创造了新纪录。
而欧盟2020年对美出口下降8.2%至3530亿欧元,从美国的进口额下降13.2%至2020亿欧元。
英国退出欧盟后,欧盟剩下的两驾马车,德国、法国,与中国依然存在巨额贸易。
中国在2020年连续第五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0年中德双边贸易额仍实现了同比增长3%,总额约为212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万亿元),德国汽车产业,其近4成的汽车产品面向中国市场。
法国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第二大技术引进国。中国是法国亚洲第一大、全球第六大贸易伙伴。早在2018年,中法双边贸易额就达到了629亿美元。
法在华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汽车、航空、通信、化工、水务、医药等领域,大部分为生产性企业。截至2018年年底数据,法国在华投资项目5686个,实际投资175.3亿美元。
即使英国退出欧盟,英国依然是中国在欧洲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直接投资目的国和第二大引资来源地,中国是英国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非欧盟贸易伙伴。2019年,中英双边贸易额862.7亿美元。
中欧贸易和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东西欧社会体制的冲突,南北欧经济之间的差异和相互指责,欧盟内部妥协难以达成。
2008年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欧盟乱成一锅粥,最终成了英国脱欧的导火索。
欧盟内部著名的欧猪五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希腊、爱尔兰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缺陷明显,要么单独依靠旅游,要么靠农产品出口,经济抗风险能力差,一旦遭遇危机,就成为欧盟内部经济风险的制造者。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至今,这几个国家至今不能说完全走出阴影。
2015年的难民危机,德国宣布开放边境,欢迎中东难民。
欧盟其他成员国则不同意德国的做法,认为难民会带来恐怖主义、社会治安等一系列问题。欧盟一度主张各国摊派难民配额,但匈牙利、波兰、捷克等国,拒绝接受。
2020年疫情时期,欧盟各国在抗疫方面出现了表现得相当不团结、不协调,相互劫掠防疫物资,见死不救的情形时有发生。
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提议发行“新冠债券”,却遭到德国、奥地利和荷兰等国坚决反对,不愿意为其他国家债务买单。
欧盟内部的经济、政治、国民收入、政治体制的不均衡,导致了欧盟并非铁板一块儿。这也注定欧盟的对华制裁,难以完全跟随美国政策,欧盟内部的分歧一直存在。
欧洲的领导人,尤其是德国、法国、英国三国的领导人,也在对华问题上,进行着各种权衡。
默克尔向来在处理对华关系中,留有相当余地。
默克尔一直在推动加强和中国的经济联系,最终在2020年底完成了欧盟和中国的投资协议。对默克尔来说,这是为在中国做生意的欧盟公司争取更好的待遇。
法国总统马克龙,去年年底同样支持德国推动欧盟和中国达成协定,虽然现在马克龙对华态度有所转向,但其支持多边贸易,支持开放性、建设性对华关系的原则,没有根本改变。
脱欧之后的英国也是始终“挂念”中国。
首相约翰逊认为,虽然中国将会给英国带来巨大挑战,但英国与中国的合作意义重大,应该支持与中国建立更强大、更积极的经济关系,并在应对气候变迁的部分展开合作。
总而言之,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是重要的全球经济体,是发达的工业聚集区。中欧之间形成了广泛而复杂的贸易网络,经贸往来巨大。彼此难舍难分。
美欧虽然为军事同盟,但贸易结构相似,在汽车、航空、高精尖科技、AI、食品等方面,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以汽车为例,来自欧洲的德、法、英等国的品牌汽车,与美国存在高度竞争。
中国进口欧盟高科技产品多于美国,欧盟对华出口高科技产品更为积极。欧盟对于中国的出口,一定程度可以替代美国产品。
就德法两国来讲,德国和法国与中国都有着深厚而广泛的经济合作,并非一边倒地站向美国,德国和欧盟不顾美国阻拦,与俄罗斯天然气的合作,就是一个例证。
所以欧盟的制裁,也只能停留在表态程度,出于经济利益和战略方面的考量,欧盟内部几乎不可能达成高度一致的经济制裁方案,对中国很难形成实质的经济封锁。
欧盟离不开中国,中国也需要欧盟。
欧盟相对美国有自己的政策独立性,与中国全面对抗,不符合欧盟全体的利益,也不符合欧洲强国德、法、英的利益。
免责申明: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价格,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推荐阅读
20
05-2021
08
05-2021
11
05-2021
推广
感谢阅读,码字不易,顺手点个“在看”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