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来源于RyanBrenizer.com
- 1 -
类似国内的万达广场或者购物综合体,美国的住宅区周边,往往存在这样的商业聚集区。只不过,由于不缺地,他们把国内那些楼里的房间一个个都抠出来,平摊在地上,形成一个大饼式的格局。
在这张大饼上,餐厅、超市、药铺,以及健身房往往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夜幕降临,美国同事载着我和他的家人来到这里,去某家知名的餐厅觅食。
当经过那间健身房时,我看到强烈的灯光从里面透射出来,门外,灯光里有不少人——几乎全是女士,在外面练着杠铃。
“生意火爆啊,人都跑外面来健身了。”我感慨道。
“现在是春天了,天气好,很多人不愿意在室内锻炼,但又要借用健身房的器材,所以就出来啦——不过,我们确实很喜欢去健身房。”正在寻找车位的同事点评道。
我看到停车场那边有不少空车位,便提醒他:“那儿有不少车位。”
“我看到了,但是,距离我们的餐厅还不够近,我要找个近处停下来。”
他总算如愿以偿,在一片密集的车当中找到唯一一个剩下的车位,距离餐厅门口仅十米之遥。
“哈哈,我们这些可笑的美国人,一方面经常去健身房锻炼,另一方面,恨不得把车停到餐厅门口,多走个五米都不愿意!”他的妻子下车时,自我调侃。
我突然觉得这话十分精辟,因为环顾四周,所有店铺门口都挤满了车,而稍微远一点的车位就少有人停,有些人甚至不惜转上两三圈,就为了少走两三米路。
如果在国内,一定有一部分人为了“散步”,或者“多走点路对身体好”,而故意将车停得稍远一点,或者至少不会如美国人那样,花这么多功夫去寻找最近的那一个停车位。
而这句话,如同一根细线——如果将在美国各处看到的类似现象比喻成珍珠——那它们就可以串成一串珍珠,闪闪发光,让我忍不住想跳到一边,酷酷地喊道:“真相只有一个!”
美国人这样的行为,乍一看确实是够懒的,食物热量和分量都这么足,还不愿意多活动活动,活该他们胖子这么多。但是,转念一想,他们又经常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或者装备齐全的在路上跑步。我们国内那样模棱两可的散步式锻炼,或者是寓教于乐的广场舞式锻炼,于他们是罕见的。
此动图来自tumblr.com
不得不说,这是两国文化上一个很大的差异,即:如何看待运动健身?目标当然是强身健体塑型。但是,态度大相径庭。
- 2 -
在国内,很多人只是把运动健身看作生活的一个调剂和补充,尽量将其有机地融入正常生活中,比如走路上下班、饭后散步,即便专门开辟时间去锻炼,也多半注重锻炼的本身内容,而不是锻炼的装备和形式。而在美国,健身运动被看成一项专业工作。如果决定健身,基本会有严格的计划,并持续进行下去,而且一定会将专业的装备配备齐全。
所以很难看到路上的跑步者或者骑车人不是从头到脚一身行头的:如果只是穿普通短袖和休闲鞋就跑出去,或者骑车不戴头盔,简直不好意思宣称自己是在锻炼身体。而在国内,还有不少人穿着衬衣跑步,他们一边跑,衬衫的扣子还敞开两颗,露出光滑的胸膛,任由迎面吹来的风狠狠地摩挲。
很难说哪种态度更好,但美国人之所以将运动健身上升为专业工作来看待,与他们崇尚强健体魄的传统不无关系。除去那些懒汉或者死活都不健身的人,美国人从学校生活开始就有意或无意地突出健身或者锻炼的意义。
此动图来自www.giphy.com
- 3 -
从中学到大学毕业,各种校内或校际运动比赛,如美式橄榄球、棒球、篮球、舞蹈,每个参赛的学生都会很认真对待,定时训练,装备齐全。无论男女,如果成为运动队的主力甚至领袖,充分展示自己的健美一面,毫无悬念会收获无数异性的青睐和媚眼,并会更加自信地进入人生下一阶段。
而从反面来看,如果身体不够强壮,在校园里很可能遭受美国特色的“霸凌”(bullying),比如头被摁着往马桶里钻,被揪着头发往墙上撞,甚至当众被模仿爆菊……相比国内的同类行为,美国更野蛮,那是对于身心的彻底摧残。
▲ 美式霸凌(图片来自www.wired.com)
此动图来自www.reddit.com
好不容易毕了业,走上职场,你会发现,尽管有平权精神要求和政治正确考量的明文规定,在招募和考核人员时,会对肤色、性别、宗教信仰、残疾、性取向等一视同仁。但是,相信我,如果其它条件相差不远,被录取,或者被提拔的多半是那个经常锻炼身体的。
一言以蔽之,美国其实就是一个大大的外貌协会(要不然怎么叫“美丽坚合众国”呢?)——那些收入颇丰、位高权重、地位光鲜的岗位,无论是政界还是商界,多半会给予一个身材匀称、精神焕发和气质出众的候选人——你可曾见过一名身材肥胖的美国总统或者知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而这些素质,美国人从很早之前就相信,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和参与运动协作得到很大程度的培养。
▲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因为橄榄球受到肯尼迪总统接见
- 4 -
所以,美国人会将锻炼身体当成一项“专业工作”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它直接跟择校、撩妹、勾小鲜肉、身心健康和远大前程紧密相连。如果要在美国留学,考虑在美国长远发展,运动健身一定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同时也相对公平的“一分汗水、一分收获”的方式,因为,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相比之下,在国内,因为健身尚未被广泛当做一项“工作”,而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似乎就没那么关键了,常常会让位于生活中其它的优先级——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健身只能靠后站。
但是,人生再艰难,最后陪着自己扛的依然是自己的身体,无论如何,都应该挤出时间运动健身,几时做不到美国人那样“全职”,至少先从“兼职”开始?
随便看看周围,“四肢发达”依然常常会跟“头脑简单”联系在一起,“体育特长生”很多情况下还被当做成绩不好的贬义词,学校的运动会大多数也就是走个过场,脑满肠肥的肉食者到处都是,开个大会扫一眼主席台,简直不堪入目。
此图片来自光明网
如果将这个差异又怪罪于传统文化,我觉得多少有些冤枉。不说别的,几百年前,在我们的传统文化精华之一《西厢记》里,张生面对着崔莺莺就无比惆怅地内心独白道:“我是个多愁多病身,怎当你倾城倾国貌”。这句情话放到现在看,依然有现实警示意义,至少是对男人们:赶紧好好锻炼身体吧,不然你将如何承当那如花似玉的娇妻啊,隔壁老王可是天天去健身房哦。
时区作者 | 空天阙
航空航天,经济学生,走南闯北,文理双修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TIMEZONE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至后台留言“转载”获得授权。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它违法、恶意使用TIMEZONE内容者,会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回复关键字,读读美丽坚合众国的趣事儿:
造车 |《亲手造一辆拉风的老爷车,已上牌上路,招聘副驾驶》
疯狂动物城 |《来到真实的“疯狂动物城”,留美学生该怎么办?》
流浪汉 | 《我在旧金山和流浪汉一起吃政府救济粮的日子》
你还在这个“外貌协会”国家发生过什么趣事?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有 故 事 的 留 学 生 都 在 这 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