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参加婚宴的董明珠,一组流出的偷拍照打脸了多少「社交达人」

2022年10月30日 北美留学实验室


前几天,珠海富豪谢秋河出嫁二女儿,婚宴上,董明珠应邀出席。

酒店规格很高档,从董明珠挽着好友进场的那一刻,场内不少宾客的镜头就没从她身上挪开过。

以至于,拍下了十分尴尬的一幕。

来宾落座,婚宴开始,董明珠边和好友聊天边吃饭。

突然一位穿着黑色衣服的年轻女性走过来,堵在董明珠和好友中间,毫不客气地把手搭在董明珠的肩膀上,笑着搭讪。

被打断谈话的好友尴尬笑着转过了头,愣住的董明珠在看清来人后瞬间黑脸,没有理会她,反而是严肃地转向右手边的友人。

黑衣女子见董明珠不理睬,没有走开,反而探身凑近距离,强行要和董明珠同框,气氛降到冰点。

旁边穿着黄色衣服的友人察觉到董明珠的不适,抬手将黑衣女子搭在她肩膀上的手拿开。

至此,黑衣女子仍旧杵在原地,手扶着董明珠的椅背。

全程,董明珠没有一句回应。

视频在网上疯传,黑衣女子遭到群嘲。

说她欲望写在脸上,自己却籍籍无名,这样去攀附结交大佬,怎么可能得到回应。

很多人都想结交大牛、大咖、大佬等一切能力比自己强,名气比自己大的人,以获取他们的帮助,这是人之常情。

但有一点很多人没明白,通过攀附获得的社交和人脉资源,绝大多数都是无用的。

路能走多远,不取决于你认识谁,而是“你是谁”。

有句话说得特别扎心,那些特别急切想结识别人的人,往往就是别人最不想认识的人。

你站在哪里,就只能看到跟自己同等高度的人,然后仰望更高的人。

不出众,人脉不过是个无用的人名。

作家李尚龙讲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他读大学时,孤身闯荡北京,父亲给他的一句话忠告,是“多交朋友”。

于是,他参加三个社团,只要有活动必然会在现场,边打酱油边挨个留别人的电话,把电话的数量当作炫耀的资本。

电话簿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他却始终是个小透明,只有在需要人打杂的时候才会被提起。

有一次,他认识了学校里的某位老师。

只因对方随口说一句晚上在办公室值班,他大半夜拎着两袋水果去攀关系。

彼此客套敷衍了十五分钟,临走时他加上了老师的电话。

后来有事希望这位老师能搭把手,对方冷冰冰地回了句:没空。

几年后,李尚龙小有成就,某天深夜意外接到了那位老师打来的电话。

两人寒暄几句后,老师进入正题:希望能托他的关系办事。

搪塞冷淡的人换成了他,留下一句“改天看看”之后,匆匆挂断了电话。

后来想到这件事,他写道:

“为什么我没有帮他,或者说,很久以前,为什么他不肯帮我?

答案很简单,除去彼此的感情,能让对方帮自己的根本条件,是你能提供等价的回报。”

当你没有价值的时候,你在别人的心里就没有位置。

谁会为一个排不上位置的小人物费心费力呢?

俞敏洪在一次演讲里也说,他曾在不同场合看到过同一个青年人出现五次以上,而且次次都去找他合影。

他问青年为什么,青年回“想混更有用的社会关系”。

俞敏洪叹气,名利场合是交不到真正的朋友的。

“我每年都会收到上千张名片,其中大部分都进入了废纸篓。凡是留下来进入联系名单的,都是我认为很有进取心、给我留下很好印象的人。

如果你想让大佬对你有好印象,首先自己一定要拥有让人欣赏的东西。

比如你在某个领域钻研得很深,你的创业项目很有创意,你获得过令人瞩目的奖项等等。”

任何人际关系,本质上都是交换关系,这是成年人心照不宣的社交潜规则。

普通人想和马云成为好朋友很难,想和周星驰做好朋友也很难,但马云和周星驰这两个看起来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人却可以成为好朋友。

因为他们是对等的。

有时候排除感情,少有人愿意和落后的人打交道,只有对等的人际关系才是有效关系。

与其费尽心思去认识别人,不如踏踏实实精进自己。

有段话说,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开花时,就会有一匹骏马任你挑选;

不要刻意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有一批的朋友与你同行。

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做出来的朋友才是长久。

这段话火了之后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但我们不妨说得更露骨点:你的“利用价值”越大,关系保持得越长久。

去年中国企业家发展年会举办的欢迎晚宴,有张照片传得沸沸扬扬。

众人推杯换盏热闹寒暄,唯有“玻璃大王”曹德旺悠然自得闲坐一旁品尝美食。

和那些忙着交换名片打点关系的商圈人士相比,只有他是真正来吃饭的。

想想也不意外,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玻璃的供应商,曹德旺早就跳出了这种饭局人脉圈。

福耀在美建立工厂,某次采访,曹德旺直言很多州长都是他的好友。

不需要谄媚迎合,也不必强行维系,他的“利用价值”绝对撑得起他的特立独行。

有人看不上“利用”两个字,觉得太功利。

但杜月笙讲过一句话,不要怕被人利用,被人利用说明你还有价值。

《甄嬛传》里有一幕,甄嬛小产,被皇上冷落,往日熙攘的碎玉轩无人踏足。

长廊下,流朱感慨“现在才知道,那些曾经和咱们走得近的人,无非都是利用小主的恩宠罢了”。

浣碧一针见血戳中现实:

“且不说利用两个字难听,要是没有利用价值,那才是穷途末路。”

没人利用你,说明你没价值。

产生不了价值的人,摆在面前的可真就是一条死胡同了。

拿职场说,利用和培养是一体两面,公司利用你来提升绩效,你也需要利用公司提供的资源来提升自己,换取向上晋升的机会和通道。

再拿人情世故说,你成全别人,才能成全自己。

德鲁克说,如果一段关系不能给你带来丝毫利益,就会被你本能地抛弃。

社交的起点,就是等价交换。不要害怕被人利用,就怕你没用。

所以,让自己变得有用,让自己永远被需要,直至做到无法取代,才有机会立于不败之地。

换句听了舒心点的话,与其忙着取悦别人,不如好好丰富自己。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讲一个网络故事。

一个年轻人去买碗,到了店里,随手拿起一只碗,然后依次与店里其他的碗轻轻碰击。

碗与碗相碰,总是发出沉闷、浑浊的响声。

年轻人听到声音,摇头叹气,然后再去试下一只。

到最后几乎试遍了店里所有的碗,都没能找到一只满意的。

老板很纳闷,问他碰碗是什么意思。

年轻人说,这是一位长者教他的秘诀:

当一只碗与另一只碗轻轻碰撞时,发出清脆悦耳声响的,一定是好碗。

老板了然,拿出一只碗递给他:“你再试试。”

年轻人半信半疑依言行事,结果,每一只碗都在轻轻碰击下发出了清脆的声响。

他不明白这怎么回事,惊问其详。

老板笑道:

“道理很简单,你一开始拿着的碗本身就是一只次品,用它试碗,声音必然浑浊。

你想要得到一只好碗,得先保证自己拿的那只也是好的。”

故事到此,说得干脆:你是谁,就会遇到谁。

愚者求人,智者求己。想要获得什么,自己就得有与之相配的能力。

人生如戏,幕起是开始,幕落是结局,全靠你自己演绎。

在还没有足够好的时候,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修炼自我上,放在打磨沉淀上,放在提升进阶上。

等到长期的积累,让你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

一定就会像书里写的那样:

“你必会惊喜于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所谓‘高效’的人脉居然会破门而来。”

-EN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