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只要绿卡,不顾身份?

2019年02月23日 澳网


不是所有公众号都叫'澳大利亚'

▲权威资讯门户 关注即送福利▲

▲客观 实时 独到 严谨 深刻

▲由 Australia Inc. 倡办


—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平台观点—


诸多来自美剧和好莱坞电影里的元素,可以帮助国人勾勒出对海外发达国家生活的想象,对于能掏出几百上千万移民的富豪们,自不待言,应该能在国外过着神仙伴侣般的日子。对于华人在海外的生活,多年来,公众也已从许多关于留学生、偷渡者,或一部分技术移民的报道中了解到,海外乃至发达国家并非绝对的天堂,华人在那里生存都有自己的艰辛和酸楚。“最好的,都在远方和想象当中。”这句话是一位曾经移民美国华人谈起多年的国外生活,意味深长地说起的。

几乎现在大龄的移民朋友,因融入不利这些年都回流了。要想融入一个异族人的社会,绝对不是简单的“努力吧,我一定可以获得成功”就完了的。如果是为了孩子,孩子们小时候是最好融入的,二十五以上的人,三观都已经成形了,困难重重。有种观点,至少三代以后,才能正式融入一个陌生的社会,具体案例看赵小兰,骆家辉等。

很多人说新西兰,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没有种族歧视。那是因为你们还没有碰到那层天花板,在NORMAL的场合,谁歧视你,到关键的点,比如谈生意,公司重要职位升职,什么都出来了。事实上,在整个欧美澳发达国家,亚裔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受歧视。

如果你一生的志愿就是能在国外呼吸到自由新鲜的空气,有一份花完开支后一个月还能余几百刀的收入,有一份贷款在小镇上买一座木板SINGLE HOUSE,在选举时可以握到公务员们热情洋溢的手,闲时可以到Outlets抢抢货,长周末带着一家开车到一个湖边支个帐篷,同时孩子还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那么请沉浸在移民的热情中吧!如果你的志向不仅于如此,那么,移民未必是最优选择。

另外,很多人放弃移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知道身上的血脉,中国人的文化属性,很难改变。能在国外工作的人,对饮食的适应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永远吃不到血脉中那么地域性的滋味。在国内,都有饮食文化的差异,更何况不同的国家?

国内是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并不是不解决。食物可以买有机的,现在很多商家也接从产区定农家货。空气,别总是呆在大城市定居,不行就在家装新风及空气清新机。至于地沟油, 你上好的餐馆去人家真不用给你地沟油。这些成本加起来,真的不比你移民贵,跪舔一时无解,但国外就未必好。一个朋友曾经讲过,他作为新移民在外国短登第一天就被刁难的经历,那真是忘也忘不了,不听解释,不借电话。那时他就想,在中国,至少可以塞个红包吧,呵呵呵……中国有中国的不好,但是,当你们得个不大不小的病尝试完国外的免费医疗,你们会觉得国内实在是太好了,花十多块钱就能请个有三十年经验的教授给你看病。在欧美,同样的待遇估计是3,000刀,至于在国外得个阑尾炎排期照个片要等一个月这种事,实在是太常见了。

华人移民国外,无论年轻年老,有钱没钱,孤独这一关是注定难过的,只是程度高低而已。如果没有什么大的经济压力的话,年轻移民者的普遍生活就是整天自己做饭,看碟,然后固定和几个朋友到家里聚聚,玩玩“三国杀”, 打打游戏机,养养猫狗。看似不错,但和在国内特别是北上广这些地方一呼百应,每天“局不断”、 “新鲜事不停”的生活相比,确实有一种难言的寂寞。

国外是没有强拆,但国外有的是各种明晃晃的枪击和抢劫。国外是不堵车,但购物不够爽,EBAY,亚马逊什么的,试试国外各种小商品的快递配送就知道了,这一点上,江浙沪包邮隔天到真是天使。

还有很多人向往的国外的“自由”,但是“自由”真是个相对的东西,就网络上的各种吸睛贴来说,中国传的夸张事件是不少。但在美国,如果你要敢说要杀总统,一样也是有人去你家敲门。至于其他自由,你能体会到后院不许晾衣服,自家草坪必需修得整整齐齐的,否则要交高额罚单的自由就能体会到了。

现在移民的主力,都是热情洋溢的青壮年,大家吃得苦,身体健康,大多数看到的只是绚丽风景线,等你老,等你衰弱,等你病,等你父母需要养老了他们却拿不到签证,你成了两头飞人,或者他们又不愿意出国住。那时你会觉得,中国,还是你离不开的。

绕回来说,身边大多数移民的人,几乎都是拿了永居而不是身份回来接着在大陆继续事业的。因为从长期看,这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未来和现在都面临着重税的问题。而孤注一掷想永不回头的人,真正在彼国过得很好的不多。

还有移民监,这个问题对于夫妇两人一起移民的,可能感触比较多,当地华文报纸近来都不做新移民XXX之类的新闻了,因为太多。如果老公还在要国内挣钱,老婆一个人留下来陪孩子熬身份,感情和孤寂是肯定的……当然,熬过了那几年,或许是好的。

听朋友说有位韩国机长,移民美国,在日本工作,后来又在中国工作了五年,那真是国际化的标准范儿了,最后一有机会,还是义无反顾地回了韩国工作。问他为什么, 他说在别的国家,我不可能为总统开专机。在中国,有很好吃的韩餐,但基本上动不动都是烤肉,而在汉城,有很多很多种。

富人的移民日子一定好过吗?对于老一辈中国富人来说,要适应国外的生活,不仅仅是简单“语言”而已。最重要的在于,他们和国外有着格格不入的两种生活理念。中国富人不习惯国外有方方面面,其中一点是,很多富人还是习惯用“人来解决问题”,以往前呼后拥的他们,有什么问题一般都找自己的下级来处理,秘书、助理以及国内各种惯常以人海战术解决问题的服务理念,到国外,就都不存在了。什么都要自己来,是很多中国富豪过不了的一关。买到了大宅,等要装修了,发现很多东西都要亲力亲为来弄。国内家里屋顶漏水,水管堵了,一个电话企业或者小区工作人员就上门了。但是在国外,这些人工服务非常昂贵不说,往往还要排期。

固然如果钱足够多,在国外也可以使用人工服务,但到底感觉和国内还是有点不同,多多少少会打点折扣,不会有那种被亲切服务的感觉。没有被保姆、秘书、保安、下属簇拥的感觉或许也让一些富豪觉得挺向往,但正如电影《甲方乙方》里那位吃腻了龙虾、象拔蚌,想过过穷人生活的土豪一样,这样的生活多持续几天,富豪们就很难熬了。

缺乏人工服务还不是最难过的关,最难过的部分是社会关系的丧失。富豪们作为国内的成功人士,处处有关系,也可以享受到关系带来的便利。热门饭店可以一个电话和熟悉的经理订位,身体不适可以找熟人进好医院,住好病房,甚至直接结识医生,出门在外到处有朋友的照顾和接待。总之,形形色色的关系,虽然不是明码标价可以用钱买的,但都和金钱、权力等资源密切相关。然而在国外,这一切都会无情地消失。发达国家是注重规则的社会,虽然实际上关系依旧在社会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很多富豪即使携带重金,依然会发现国外很多东西无法用钱买到。 排队太久不耐烦了,和子女说,你去商量一下能不能提前。但是在西方环境下长大的年轻人却完全不知道如何去“商量”,父母又不懂英语干着急,许多富裕华人移民家庭为此大吵一架者颇有人在。那些年龄在40、50、60岁的中国风云人物到了国外,简单来说,就是武功全废,变成个痴呆老头了。

我并不是全盘否定移民,只是移民,并不是个人对国内问题的终极解决办法——受了幼儿园老师的刁难,只能移民了!居住证办不下,只能移民了!空气不好,只能移民了!国外,这些问题同样存在,吾土吾民,不是那么容易更改的。

我个人认为比较认可的方案,还是住在国内,每年出去住几个月,两不耽误。想换别的地方,还更加随便些。其实移民一次,对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劳神伤财的, 如果你从来没有长时间在国外生活过,就想移民,建议还是先持旅游签证过去住3个月,在当地租租房子,多多走访,置办点锅碗瓢盆感受一下真正的生活比较好。做游客和生活真是两回事的。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澳大利亚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