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原作者:亲历澳洲
老王像往常一样,早晨六点就坐上开往悉尼西北郊区的火车,为的是能在8点前赶到豆腐厂,早点上班就能早点下班,还要赶在下午5点回到上北岸租住的家,接刚刚送去childcare的女儿回家,每个礼拜老王还会去家附近的Pizza Hut工作两个晚上,做披萨,送外卖,每个小时可以挣18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就这样流淌,这样的日子老王已经过了快四年。
老王的太太徐姐在酒店做house keeping, 也是早起晚归,见到她,你会看到徐姐习惯性的单手叉腰,她说干活的时候不觉得,一旦停下来就腰疼的厉害,习惯用手做个保护,做个支撑。
你仔细看徐姐,你还是能看到曾经的养尊处优和眉目间的清秀与妩媚,听老王说:"徐姐年轻时候漂亮着呢,也是单位里一朵花呢,当年为抱得徐姐归,费了老鼻子劲,竞争老激烈了,苦肉计,离间计,买早点,送鲜花,看电影,啥招都使了”。
认识老王是在一个朋友的饭局上,老王吃的挺少,喝的挺多,一桌人就听他满嘴东北白话了,听他讲他在北京的辉煌,讲他在澳洲的心酸,讲徐姐43岁给他生了个女儿的幸福,讲到高兴处,他说着说着就笑了,话到动情时,他笑着笑着就哭了。后来和老王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慢慢的便知道了他和徐姐的故事,他说他曾官至处长,徐姐也曾经是风姿绰约的记者。
老王告诉我:“兄弟,那些都是过去,重要的是过好现在,别攀比,没有谁比谁容易,也没有谁比谁更难。” 很多时候,这些话都鼓励我前行。
故事二
邓太一家三年前从杭州移民澳洲,辗转过阿德莱德,墨尔本,最后决定长居悉尼。
邓太一个人带着八岁的儿子,陪他上学,有时也去做做兼职。为了生计,先生老邓还留在国内一家银行上班,一家三口就这样过着候鸟般的生活老邓每隔三五个月会飞来悉尼住上一周半月,孩子放假了,邓太也会飞回杭州过个圣诞,孩子们总会聚堆玩耍,我们就会在边上聊聊家常。
邓太时常会羡慕说:“你儿子好幸福,有你这样好爸爸陪着他玩,运动,很不一样的。”邓太的儿子也常常给我儿子说:“再过三个月,我爸就能陪我踢球了”, 每隔几个月,我都能看到邓太脸上会泛出季节性滋润的红光,和儿子脸上掩饰不住的喜悦,就知道老邓来看她们了,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很快,老邓就要返回杭州,也常常听邓太儿子说:“我喜欢爸爸妈妈在一起,可是很讨厌他们待不了两天就会吵架。”
他还说,他很羡慕一直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小朋友。孩子说这些的时候眼里都泛着泪花,上个月送老邓去机场,路上聊了很多,他说他也很累,可总是要挣钱养家,他说他也不想这样两边奔波,可是却没有别的办法。送他们走进候机楼,远远的看到他们在争吵,孩子在旁边无助的哭。
后来看到邓太发出的朋友圈写道:“我们在雾中行走,我们却看不到光明” 照片是孩子的背影,趴在候机楼巨大的落地玻璃上的孩子,往外看即将远去的飞机和即将离去的爸爸。
无论在哪里,生活中有无数个老王和老邓,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尤其在移民的国度,每个移民都在经历着重生,有时很痛,但最终你必须要选择放弃一些才能得到一些,痛的根源到最后你就会幡然悔悟,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想要的太多,却什么都不想放弃。
看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生活,套用老王的话:别攀比,重要的是过好现在的生活,没有谁比谁容易,也没有谁比谁更难。见过很多新老移民,悟出一个道理,被百岁杨绛一语中的:“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古话说:四十不惑,可是我过了四十依然有太多的不明白,生活,工作,学习,教育,不一而足。就如邓太所写,仿佛生活在迷雾中,但我想说,每个人生都一样,除了有共同的终点,却没有统一的剧本,导演只有上帝,我们只有不断摸索前行,就能呈现属于自己的大戏。
昨晚接到老邓电话,他说,他想了很久,觉得家庭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是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事,他说他已经向邓太发誓:从六月起,一家三口在一起,永远不分开。
这篇随想送给每一个在雾中行走的人们,“你觉得你在雾中行走,你却最终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