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长文:紫金矿业与卡莫阿铜矿,铜钴矿业、刚果金与中国

原创 2018年03月08日 四方谈


01

紫金矿业刚果(金)卡莫阿铜矿区项目经历数年风雨终成正果


据官方媒体最新系列消息,紫金矿业在卡莫阿铜矿项目上收获超出预期。

刚果(金)卡莫阿铜矿一期工程开工。

据中国有色金属报讯,2017年11月9日,位于刚果(金)的卡莫阿铜业公司卡库拉铜矿斜坡道工程正式开工。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景河参加开工仪式,要求卡莫阿铜业公司及建设单位加快建设进度,争取到2020年实现卡莫阿铜业公司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2015年,紫金矿业抓住矿产资源价值被严重低估的机会,以25.2亿元的价格获得卡莫阿铜矿49.5%的股份,初期拥有铜资源量约2400万吨,平均品位2.56%。

项目并购后,紫金矿业联合艾芬豪公司对该矿南部加大勘查力度,至2017年10月,新增资源储量1200多万吨,特别是卡库拉矿段探获平均品位接近6%的高品位铜矿。目前正在施工的卡库拉西矿段也屡有好消息传出。卡莫阿铜矿已成为非洲铜资源储量最大的铜矿,专家预测该铜矿有望跻身世界前三位。

陈景河在施工现场表示,卡莫阿铜矿是紫金矿业与艾芬豪公司合作的重大项目,是全球罕见的超大型铜矿,具备建成世界一流铜矿的条件,将为股东和刚果(金)政府带来丰厚的回报,希望业主和施工单位落实股东和董事会的要求,合理规划、精心组织,保质保量完成一期工程施工建设任务。

卡莫阿铜业公司董事总经理Louis Watum表示,卡莫阿铜业公司承载了股东和刚果(金)政府的巨大期待,有信心带领项目团队,认真落实工作要求,实现2020年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的目标。


02

铜资源成倍增储,跻身全球第四大铜矿


紫金矿业2018年2月27日晚间公告宣布,刚果(金)Kamoa-Kakula(卡莫阿-卡库拉)铜矿项目资源量再一次刷新纪录,铜资源量整体从收购时的2400万吨,增加到4249万吨,平均品位为2.56%,增长近一倍,该项目由此进入全球第四大铜矿之列,并且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高品位、未开发铜矿。

另据公告称,该矿体边界仍未封闭,存在较大的找矿前景,这意味着未来资源储量还可能将进一步增加。

【眼界:投入25.2亿元,获得铜资源价值超万亿】

2015年,经济和矿业形势持续低迷,紫金矿业抓住矿产资源价值被严重低估的机会,果断出手并购,获得艾芬豪旗下卡莫阿控股49.5%的股份。

当时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后,全球铜并购交易平均价格约为1000元/吨。而紫金矿业获得卡莫阿控股49.5%股份时,投入约为25.2亿元人民币,取得了卡莫阿铜矿一半的权益储量(约1200万吨),平均每吨铜矿的投入约为210 元。

卡库拉矿段即位于卡莫阿铜矿南部。知情人士介绍,在并购之前,紫金矿业的兴趣并不仅仅在卡莫阿铜矿本身。地质专家出身的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认为,卡莫阿铜矿南部的卡库拉段矿化条件好,有找大矿的可能。

因此在介入卡莫阿项目后,陈景河力主在卡库拉段开展就矿找矿工作,结果仅用不到1年的时间,就发现新的超高品位铜矿,2016 年第一期新增940万吨高品位铜资源。

随着勘探的持续开展,卡库拉矿体走向不断延伸,2017年5月,紫金矿业、艾芬豪再次宣布卡库拉增储,铜矿资源增加到1267万吨。此次公告更新的卡库拉段铜金属资源量控制级别+推断级别达到1925万吨,相比2017年增长幅度超过50%,走向延伸从7.7千米延伸到13.3千米,且还未封闭。

截至目前,卡莫阿-卡库拉整体铜资源储量已达4249万吨,如按5万元/吨左右的铜价计,紫金矿业所权益持有的卡莫阿-卡库拉项目铜矿资源潜在资源价值超过万亿元。按当前铜价水平下紫金矿业铜矿山的平均利润水平看,可实现3000亿元以上的利润总额。即使按国际并购1000元/吨左右的成本核算,紫金矿业在卡莫阿项目的投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价值至少增长了8倍以上。

【罕见:世界上最大的、高品位、未开发的铜矿床】“卡库拉是我们勘探行业在近35年多时间里发现的最引人注目的矿床。”艾芬豪矿业董事会执行主席Friedland表示。

他介绍,卡库拉这种高品位、厚度大、连续性好的矿床将足以在中非成矿带的任何铜矿床中脱颖而出,它已探明的资源足以建立一个世界级高机械化的铜矿山,并且与其他同级别的矿山相比,初期投入资本非常低。

据同步公告的艾芬豪公司报告,卡库拉矿区的矿化比卡莫阿矿权范围内的其他区域更加厚大且高品位,以3%的边界品位圈定矿体平均品位已超过6%。若以600万吨/年的铜矿石开发规模计算,现有的边界品位3%以上的资源中,足够卡库拉开发平均品位在5.5%~6%的铜矿石长达30年之久。若降低边界品位至1%,仍然比世界上大部分铜矿床的开采品位高,可以开采品位在3%左右的铜矿石长达100年。

Friedland说,按铜金属量统计,卡莫拉-卡库拉将超越著名的格拉斯伯格矿床,成为全球第四大铜矿,而且还有增储的潜力。公开资料显示,格拉斯伯格矿场位于印度尼西亚,为美国自由港公司控股,平均品位为0.8%。

但卡莫阿-卡库拉项目目前控制的矿产资源平均品位却为2.72%。Friedland介绍,卡莫阿-卡库拉项目平均品位在世界前四的铜矿中居最高,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品位、未开发的铜矿床,这是在该项目测量和显示的矿产资源中含铜的基础上进行评估的。

【提速:紫金矿业国际化进入收获期】

作为紫金矿业“国际化”的重要成果,卡莫阿项目资源量的进一步增加,不但使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更为公司利润持续增长创造了条件。


03

刚果(金)铜钴资源


刚果(金),位于非洲大陆中西部,面积居非洲第三位,仅次于苏丹和阿尔及利亚。刚果(金)原属比利时殖民地,1960年6月30日宣布独立。铜储量居世界第二位,钴储量居世界第一位。

刚果(金)铜钴资源丰富,矿山资源品位高,刚果(金)位于世界知名的铜矿带上,刚果(金)与赞比亚地下铜钴资源相连,自刚果(金)向赞比亚方向是一个不断下探的走势,因为刚果(金)的铜钴矿山多采用露天开采,赞比亚的铜钴矿山则需要采用坑下开采,因此刚果(金)铜钴矿开采成本较赞比亚低。

刚果(金)原属欧洲殖民地,欧美资源公司较早进入刚果(金),目前大部分优质项目(含铜品位4%以上)在欧美资源公司手中,如嘉能可、第一量子、英美资源等。2014年起,铜钴市场处于下行走势,欧洲资源公司开始向外转卖项目,但转卖的项目均为含铜品位2%左右的项目,含铜品位高、开采成本低的抗风险项目仍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中资企业自2000年后开始进入刚果(金)矿山领域,目前进入刚果(金)资源市场的有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万宝矿产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鹏欣资源有限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华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还有许多民营公司参与到刚果(金)市场。中资企业所拥有的项目除了华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SICOMINES项目是与刚果(金)政府、刚果(金)矿业总公司团体(包括刚果(金)矿业总公司和刚果(金)不动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资源财政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模式进行合作外,其他项目均是从刚果(金)矿业总公司或者其他资源公司手中购得的。从其他公司或刚果(金)矿业总公司购得的项目品位为1~3%,品位较英美资源公司掌握的项目低。

相关企业从刚果(金) 矿业总公司购得的项目, 与刚果(金)矿业总公司的谈判较为艰难,刚果(金)矿业总公司在项目中一般约占20~30%的干股,同时还需每年缴纳销售收入减掉运输成本的2%左右的权利金(Royalty)给刚果(金)政府,有些项目还需缴纳销售收入的1~2%给刚果(金)矿业总公司,每个项目都不一样,需与刚果(金)政府和刚果(金)矿业总公司进行谈判。目前有的项目开发出了新的交易方式,采用项目投资全由企业投入,收回投资和获得合理收益后转交给刚果(金)政府的方式,关于投资回收年限的问题与刚果(金)政府和刚果(金)矿业总公司的谈判更为艰难。

目前刚果(金)电力资源缺乏,本国电网职能提供部分电能,每年要从赞比亚采购许多电能,刚果(金)电网的电价约为0.04~0.06美元/度,采购自赞比亚电网的电价约为0.15美元/度。因电力缺乏及电力供应不稳定的原因,目前刚果(金)境内缺少火法冶炼厂,项目所产的铜钴精矿部分运至赞比亚进行处理,部分运至中国进行处理,还有部分精矿产品在项目地就销售给国际贸易公司。刚果(金)政府自2014年开始就限制精矿产品出口,但因加丹加省等矿业资源大省的私下抵制,目前精矿仍能出口。2017年刚果(金)政府就华刚项目要求进行冶炼,不能进行初级产品出口,向市场释放出了国家希望将附加值留在刚果(金)国内的强烈愿望。目前有部分企业有在刚果(金)建立火法冶炼厂的意愿,正在进行前期研究和论证工作。

刚果(金)目前开采出来的矿石大部分为氧化矿,多采用湿法工艺处理,最终产品为阴极铜。目前采用的湿法工艺多为堆浸或搅浸工艺,需用到硫酸,刚果(金)很少有火法冶炼厂和硫酸厂,没有硫酸来源,但市场对硫酸的需求较大,硫酸多从赞比亚等国家进口,当铜钴市场价格高的时候,硫酸价格能到达300美元/t,目前硫酸市场价格约为200美元/t,硫酸在矿山选冶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若以后火法冶炼厂建成后,则硫酸成本将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刚果(金)铜钴资源成矿位置不同,不同项目浸出时的酸耗差别较大,利卡西周边项目因多含有碳酸盐、白云石等耗酸物,浸出时耗酸量较大,吨矿消耗硫酸100kg以上,部分耗酸较高的矿石,能达到吨矿硫酸消耗500kg以上。科卢韦齐周边矿山因含碳酸盐、白云石等较少,吨矿硫酸消耗约在40kg左右。

刚果(金)民采比较普遍,目前很多已在刚果(金)开采矿山的中资企业从事收矿业务。刚果(金)民采的品位较高,收购站根据当时市场价格和矿石品位进行收购,收购价格较低,水钴矿含钴3%以上计价,价格约为钴价格的30%左右,很好补充了企业的利润。

刚果(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基建材料如钢材、水泥等均需进口,水泥在刚果(金)本地销售价格较高,约为300~400美元/t,中资企业的基建钢材多采用从中国进口的方式进行采购,因此刚果(金)建设项目的投资较国内高1倍以上。项目生产所需的药剂一般从南非采购。

虽然刚果(金)基础设施较差,许多材料、药剂、电力都需要进口,成本较高,但刚果(金)铜钴资源品位高,企业在铜钴市场长期均价下,控制好成本,仍能够盈利,目前仍有较多企业希望在刚果(金)开展资源业务。


04

中国与刚果(金)的矿业投资合作


新世纪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资源开发合作蓬勃发展,其中中国对刚果(金)铜、钴等有色金属矿的投资令世界瞩目。2008年4月,以中国中铁、中国水利水电为代表的中方企业集团与刚果(金)政府签署《关于刚果(金)矿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协议》( 简称《08年中刚协议》),投资总额约90亿美元。截至当时,这是中国在非洲规模最大的资源换基础设施交易,将中刚关系推至新的发展阶段。

中刚矿业投资合作适应了中国经济发展与矿产供应渠道多元化的战略,满足了刚果(金)国家重建与自主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互利共赢的典范,对维护和拓展中国在非洲的资源利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刚果(金)的矿业资源】

与早期勘探开发刚果(金)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矿业大国,素有“中非宝石”和“世界原料仓库”的美誉。全国蕴藏各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1100多种,尤以铜、钴、锌、锡、铀、钽铌、工用钻石等矿石的储量最为可观。根据2003年刚矿业部公布的数字,主要矿物储量为:铜7500万吨(占世界10%)、锂3100万吨、钽铌3000万吨(占世界90%)、锰700万吨、锌700万吨、钴450万吨(占世界50%)、铁10亿吨、锡45万吨、黄金600吨、钻石2.06亿克拉(工用钻石为主)。②矿层密布在东部的加丹加省、东/西开赛省、马尼埃马省、东方省和南/北基伍省。例如,世界著名的加丹加铜矿带蕴藏丰富的铜矿及钴、锌等伴生矿;东/西开赛省则是主要的工用钻石开采加工中心;金矿集中分布于东方省的基洛(Kilo)、莫托(Moto)和马尼埃马省、南/北基伍省的部分地区。除此之外,刚西部的沿海盆地、中部的中央盆地、东部坦葛尼喀湖、阿尔伯特湖、基伍湖等广大区域蕴藏大量的油气资源,但具体储量尚未探明。

刚果(金)现代化的矿业生产始于比利时殖民统治时期(1885—1960年),当时外国垄断资本几乎控制了当地所有的矿产资源。国家独立初期,政府实施国有化改革,宣布境内的矿藏、森林、河流皆属国有,改组或新建起一批大型的国有矿业公司以垄断采矿权,包括世界著名的采石与矿业总公司(Générale des Carrières et des Mines,Gécamines)和巴克旺加矿业公司(Société minière de Bakwanga,MIBA)。1995年,刚政府开始向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公司开放采矿权,允许本国矿企寻求国际合作。

至此,美国、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等国的矿业巨头悉数入刚,抢占矿产权益。南非、以色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矿业公司也颇有斩获。然而好景不长,1996年刚果(金)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政治局势急剧恶化,外资纷纷撤离。

2002年刚内战暂告一段落,总统卡比拉(Josef Kabila)颁行新的投资法和矿业法,继续开放矿业权市场,重启合作项目。近年来,在刚投资的大型国际矿业公司主要有:美国弗里波特—麦克莫兰铜金公司(Freeport-McMoRan Copper & Gold Inc.)、欧姆集团(OM Group Inc.);加拿大伦丁矿业公司(Lundin Mining Corp.)、第一量子矿物公司(First Quantum Minerals Ltd.)、加丹加矿业公司(Katanga Mining Ltd.)、安维尔矿业公司(Anvil Mining Ltd.);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南非的彩虹矿业(Rainbow Minerals)等知名矿企。各方为争夺采矿权,相互收购和重组频繁,相关公司的股权结构不断变换。在外资强劲拉动下,战后刚矿业生产逐年恢复,产量不断攀升。2012年,铜、钴两项产量预测分别达619942吨和86433吨,与20世纪矿业繁荣时期的生产水平相当。

【中刚矿业投资合作的现状及优势】

伴随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与供给刚性制约之间的矛盾愈益严重。

对中国而言,扩大海外矿产的供给来源已迫在眉睫,矿产富庶的刚果(金)自然是中国海外寻矿战略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近些年,中国企业在刚矿业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中刚矿业合作渐成规模。参与投资的中国企业以大型国企为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取矿产权益:

一是与刚本地的矿业公司采取合资合作或参股等形式。最典型的即是《08年中刚协议》,按照协议,中国中铁、中国水利水电与刚采石与矿业总公司共同成立华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获权开发加丹加省东南部科卢韦齐(Kolwezi) Dikuluwe、Mashamba Quest、Cuvette Dima、Synclinal Dik Colline D、Jonction Dima、Cuvette Mashamba 六个矿段的铜钴矿资源;

二是通过并购或控股其他国家的矿业公司获取矿权,2012年2月中国五矿集团所属五矿资源公司出资约13亿美元成功收购加拿大安维尔矿业公司,从而控制了加丹加省Kinsevere、Mutoshi两个铜矿95%和70%的股权及多项勘探资产权益。

此外,北方工业公司、金川集团、中铁资源集团(中国中铁的全资子公司)等国有矿企也依靠上述方式入刚从事投资开发业务,收获颇丰。与此同时,中国部分有实力的民营矿企诸如上海坤泰集团、上海鹏欣集团、浙江华友钴业公司等正逐渐成为在刚开矿谋利的新兴力量。仅上海坤泰在刚就成立了四家全资或控股企业,拥有优质矿山50多个,产品涉及铜、钴、锡、钨、钽铌等。民营矿企在刚矿产勘探和开发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成功打开刚果(金)矿业市场,主要得益于双方合作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优势。首先,中刚两国有相似的历史遭遇,在近代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掠夺和压迫,也曾有相同的奋斗目标,即争取民族独立、巩固新生政权和发展民族经济。这决定了双方在重大国际事务上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政治经济合作不存在历史包袱,具有西方国家不能比拟的政治优势。

1972年,中刚关系实现正常化,两国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不断加深,高层互访频繁,两国领导人结下了深厚友谊。刚果(金)现任总统卡比拉曾受训于中国国防大学,内战期间其父洛朗·卡比拉(Laurent-Désiré Kabila,1997—2001年任刚总统)身陷囹圄,卡比拉被迫紧急回国,中国政府及国防大学为其提供了最大的帮助和便利。这种患难真情,让卡比拉总统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持有特殊的好感。不仅如此,中国政府一直向刚果(金)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除援建友谊宫、国会大厦、国家体育馆等大型基建工程外,中国还无偿为刚修建医院、派遣医疗队、提供农业技术援助,努力改善刚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尤其是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应联合国要求一共向刚派出15批维和部队,承担了扫雷排爆、维修道路和桥梁、建设供水供电设施、救治伤病等人道主义救援维护任务。中国官兵用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刚人民的尊重和信任,在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总之,中刚传统友谊历久弥新,良好的政治关系是双方在矿业等经济领域开展全面合作的坚实保障。

其次,“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是中刚矿业合作持续发展的基石。刚果(金)矿物资源禀赋高,但由于连年战乱和治理不善,采矿业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表现为采矿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勘探及开采技术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生产活动以粗放的手工采矿为主,对原矿石的深加工能力弱,出口产品附加值低。中国的情况恰好相反,中国对各种矿产品的需求旺盛,国内资源储量却相对匮乏。中国有一批大型的国际化矿业公司,在世界主要富矿国家和地区从事投资开发业务,积累了一定的海外经营经验,各项技术较为成熟,人才梯队完备。显然,中刚两国的矿业合作是各取所需,互补性强。

目前,刚处于战后重建的关键阶段,全国百废待兴,特别是基础设施、健康教育、水电、住房及就业被刚政府列为重建战略的五大优先工程。中国政府因势利导,推出“资源换基础设施”的合作方式,将矿产开发合作与东道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实现了双赢。以《08年中刚协议》为例,中方承诺通过中国进出口银行出资90亿美元(后减至60亿美元),在刚全国范围内修建公路、铁路、医院、学校、水电站和开发矿产;刚方则同意将加丹加地区6个矿段的铜钴矿开采权转让给双方合资的华刚矿业,矿区估算储量铜约1060万吨(已探明约680万吨),钴约62.6万吨,同时还有其他待定数量的有价值矿藏。这笔数额庞大的交易受到了中刚两国政府及民间社会的热烈欢迎。它符合中国扩大海外能源及其他矿产资源投资的迫切愿望,也涵盖了刚政府五大优先工程的主要内容,为其提供了亟需的重建资金,势必深刻改变刚基础设施和采矿业的落后面貌。

【三、制约中刚矿业投资合作的不利因素】

中刚矿业合作虽初具规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来自两国内部和外部的投资风险依然对合作的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首先,刚果(金)的政治和经济安全形势严峻。刚果(金)属于当前联合国界定的全球“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地区之一”,政治环境复杂,社会治安极差。其中,矿产资源丰富的东部省份(南基伍、北基伍、东方、加丹加等省)一直是军事叛乱的高发地。内战后,刚叛军残余势力、地方部族民兵和外国反政府武装仍盘踞东部山林,不时杀人放火、绑架勒索,且通过非法开采和走私当地的矿产品牟取暴利。2012年4月以来,自称“3月23日运动”(March 23 Movement)的刚反政府武装在北基伍省发动兵变,叛军攻城略地,一度占领省会城市戈马(Goma),造成东北部的局势迅速恶化。中国驻刚大使馆多次发出安全提示,要求中资机构和公民加强安全防范,避免前往战区,并有计划地撤离冲突区域的华侨华商。事实上,随着中国对刚商业投资的扩大,在刚华企及中国员工的数量不断增加,保护项目财产及员工人身安全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对此,刚果(金)政府在《08年中刚协议》中承诺,“刚保证维持基建施工场地及采矿地域周围的安全与治安,及时协调解决因暴动、暴力事件及罢工等因素导致的问题,保证矿业开采及基建在最佳的条件下进行”。

然而,刚军政部门办事效率低,警察及国防部队的战斗力弱,且存在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甚至与地方武装匪徒相勾结的情况。单纯依靠刚政府能否有效维护中方的财产及人员安全着实让人担忧。

再者,刚果(金)是典型的资源输出型国家,矿产开采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单一的经济结构也致使刚经济发展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2008年下半年起,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上主要有色金属矿价格一度暴跌,刚出口收入锐减,外汇储备紧张,失业率上升,本币大幅贬值,宏观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期间,刚采矿业生产全面滑坡,大量矿业公司停产或减产,其中停产45家,诸如加丹加矿业公司、安维尔矿业公司等大型国际矿企减产幅度甚至超过90%。①在刚华企投资开矿面临的经济风险绝不亚于政治风险,如何保障企业的经济安全同样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其次,刚果(金)的腐败问题严重。腐败是刚果独立至今的社会顽疾。卡比拉执政以来,虽采取多项措施铁腕治腐,但成效有限。目前,腐败已经渗透到刚社会的各个领域,且以采矿部门最为严重。

世界银行2008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腐败文化弥漫于刚政治和政府行政服务的每个层面……存在多种寻租形式,包括行贿、受贿或索贿,向政府官员非法提供资金或由政府官员非法提供资金;向税务部门提交虚假的申报;挪用国家财产;官员在与政府有商业往来的公司中持股而形成利益冲突;滥用职权影响政府决策以及其他情况。”

另据刚果(金)媒体报道,2008年刚各矿业公司称上缴政府税款1.21亿美元,政府却表示仅收到6900 万美元,2009年又称上缴9900万美元,政府则称只收到7300万美元,缺额款项凭空蒸发。加之矿业公司经常隐瞒一些收入,报税时故意少报和漏报,政府每年在采矿领域损失的税收其实远不止数千万美元。

腐败不仅直接损害了刚国家及人民的切身利益,也恶化了其投资环境,对中国在刚的各项投资业务及国家形象构成威胁。最典型的是,在《08年中刚协议》的实施过程中,中国企业集团根据协议先后向刚方支付了3.5亿美元的入门费,但有消息指称首批入门费有近2400万美元被刚国有矿业公司的高层领导和政府官员秘密“提取”,并被非法转入一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海外离岸公司。④事件的具体情况仍需调查,但它暴露出刚在采矿收

益的管理上严重缺乏透明度,给各种贪腐行为留有很大的滋生空间。对中国来说,如果协议资金落入个别集团或个人的口袋将是一桩丑闻,这有违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树立良好形象与声誉的原则,也会给某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和政客留下攻击中国政府的口实。

第三,在刚华企的社会责任意识不足。近年来,中国矿企在刚果(金)的社会责任问题备受关注,特别反映在人权保障、劳工标准、环境治理及反腐败等方面。尽管中国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不断增强,并做出积极努力,但仍与各方的期待有较大差距。2009年英国非政府组织“权利与问责发展组织”(Right & Accountability in Development,RAID)对刚加丹加省中国矿业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刚员工认为“中国公司很少或者完全不了解国际劳工标准,也不了解刚果法律,尤其是采矿规定;中国公司的熔炼厂事故频发,严重工伤的工人得不到足够的医疗照应,赔偿不足或完全没有;雇工多是临时工,从事低等工作,公司不为他们支付保险,且工作时间过长;雇佣童工采矿。”报告有夸大其词的嫌疑,但也揭示出部分在海外运营的中国矿企(主要是民营公司)管理不规范,损害到当地员工的合法权益,导致劳资关系紧张。在刚南部邻国赞比亚,一些民营的中资厂矿就屡次因工资待遇过低、经常拖欠工资、工作条件恶劣等问题引发黑人矿工罢工,甚至造成中方人员的伤亡。与赞相比,刚治安环境更差,政府的管制能力更弱,中刚员工正常交流的障碍更大,普通的劳资纠纷若处理不善很有可能演变成暴力流血事件,而事态一旦升级,中国公司又缺乏有效的手段维护自身安全,处境将非常尴尬。

众所周知,采矿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选矿后的尾矿沙和废石是难处理的固体废料;熔炼厂超标排放的废气、污水和矿渣,会直接破坏周边地区的大气、土壤和水源质量;矿石的过度开采容易导致地表塌陷,且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此,不少非洲富矿国家在鼓励引进外资开发资源的同时,也制定了严格的保护矿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责成投资商做好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及时消除项目对当地环境的不良影响,对拒不执行者追究法律责任。然而,过去刚果(金)长期缺少专门的环境保护法,具体执行的环保法规都分散在《矿业法》、《森林法》、《投资法》等专业法律中,相关内容大多源自蒙博托独裁时期(1965—1997年)甚至独立以前,现实指导意义和约束作用有限。加之刚环保及执法部门的腐败现象比较严重,政府环境监管往往沦为个别官员敲诈勒索、索取贿赂的手段,少数无视环保责任的不法投资商正好借机躲避法律制裁。中国采矿行业曾饱尝“先发展后治理”的苦果,时至今日一些粗放的采掘方式仍频频出现在中西部内地。现阶段,在刚投资开矿的中国企业良莠不齐,难保不会有个别害群之马将国内的生产恶习带到当地,为求眼前利益,滥采乱排,破坏厂矿周围的生态环境,危害附近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

另外,在刚矿企还需特别警惕“冲突矿产”带来的人权和声誉风险。南部非洲长期存在一个复杂的、非正式甚至是非法的矿产贸易网络。刚不少有特殊背景的商人、地方军阀乃至政府要员都参与其中,他们通过公开合法的或非法的渠道获取高价值矿产品,再出口或直接走私到周边的卢旺达、乌干达、津巴布韦及坦桑尼亚等国,最后转销进入国际市场。这种非正式甚或不法的矿业交易(以锡矿、钽铌、钨矿、金矿为主)猖獗于刚东部战区,是各武装团体非法集资的主要手段,导致当地的人权、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以致国际社会将来自刚及其毗邻国家的非法矿物斥为“冲突矿产”(conflict minerals)。

近期,刚政府当局签署法令,要求所有在刚运营的采矿公司及矿产品贸易公司必须依据联合国安理会和经合组织设定的标准对供应链展开尽职调查,断绝不法矿物的销售渠道,确保企业行为不会助长国内侵害人权或加剧冲突事件的发生。但据悉,2011年5月北基伍省有两家中国矿业公司(TTT Mining、Huaying Trading)因未能履行尽职调查被刚政府勒令停业。联合国刚果(金)问题专家组提供的证据也显示,上述公司的矿石采购活动曾使刚政府军内部的武装团伙和犯罪组织获益。

虽然这只是个案,却一度令所有在刚中国矿业公司置身舆论的风口浪尖,各种夸大或歪曲事实的报道纷至沓来,似乎中国矿企就是专门倒卖不法矿物、恶化刚人权与安全形势的罪魁祸首。

第四,他国的干扰与竞争。历史上,刚果(金)因丰富的资源储备和突出的战略位置,被西方国家视为专属利益区,刚主要的高品质矿区至今仍被西方矿业巨头垄断。2008年,中刚两国签署规模空前的矿产换基础设施协议——《08年中刚协议》,双方在矿产开发和基建领域的合作渐趋成熟。面对迅速崛起的竞争者中国,部分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嫉恨难平,寻找各种借口对中刚之间正常的商业合作妄加指责干涉。它们抓住中资矿企在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不足,无限夸大极少数企业的不当经营行为,炒作所谓中国对刚投资“践踏人权”、“破坏环境”、“助长腐败”、“漠视良治和民主化进程”等话。2011年经合组织正式出台《经合组织关于在受冲突影响地区和高风险地区实施矿业责任供应链尽职调查的指南》(OECD Due Diligence Guidance for Responsible Supply Chains of Minerals from Conflict-Affected and High-Risk Areas)。所谓供应链尽职调查,主要包括:强化企业管理体系,建立可溯及源头的矿产跟踪机制;对供应链存在的风险,特别是为叛乱分子或武装团体提供活动资金的风险进行调查和评估;针对已查明的风险制订相应战略并付诸实施;对企业尽职调查的实施情况进行独立的第三方审核;公开披露企业尽职调查的各个环节,如风险评估、审核结果等话题,妄称中国是“掠夺自然资源”、“搞新殖民主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巴黎俱乐部国家更把矛头直指《08年中刚协议》,公开批评协议有失公平、存在隐性风险,声称90亿美元的贷款超过了刚债务承受能力,会增加刚政府的债务负担。

对此,中国政府反复解释,这笔贷款将由中刚合资的华刚矿业负责偿还,刚方只需提供既定数量的铜钴矿资源作为偿付担保,是一种双赢模式。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利用债务问题,迫使刚政府作出妥协,将中刚交易规模修订为60亿美元。概言之,西方社会对中国妖魔化宣传的真实目的是要打压中国在刚资源开发领域不断提升的影响力,担忧中国会损害其在刚的矿产利益。虽然上述带有明显偏见和双重标准的指责无法左右中刚关系的总体走势,但会在潜移默化中侵蚀刚政府及人民对中国的传统友好认知,对中刚矿业合作制造沉重的舆论压力。

除来自西方的干扰外,印度、俄罗斯、巴西、韩国等新兴经济体也着力拓展在刚矿业投资业务,是中国潜在的竞争对手。有些国家甚至仿效《08年中刚协议》,与刚政府达成类似的资源换基础设施交易。以韩国为例,2010年3月卡比拉总统访韩期间,两国政府签署了巨额的矿业合作协议,刚授权韩方开采总价值27亿美元、储量达60万吨的铜矿,并商定所得款项用于刚基础设施和居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 次年7月,韩总统李明博回访刚果(金),两国又签订多项涉及建设社会基础设施、开发铁矿和联合勘查石油资源的协议。李明博还明确提出要把韩国的技术与刚丰富的自然资源相结合,与刚分享经济发展经验,向其传授农业技术,对其实施人才培训、帮助制订国家发展策略。 同时,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不甘落后,都表示愿意支持刚战后重建的五大优先工程,期望赢取更多的矿产权益。

未来,新兴经济体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将持续走高,加上它们拥有大量可供投资的外汇储备,支付能力强,在修缮和新建道路、桥梁、水利水电等大型公共工程方面相对成熟,更易成为刚政府优先选择的合作伙伴。可以预见,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对刚投资与日俱增,相互因争夺采矿权、基建项目承包权发生矛盾的风险增大,而西方发达国家极可能乘虚而入,挑拨离间,坐收渔利。

【中刚矿业投资合作的对策】

面对挑战,如何改进合作机制,拓展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是当务之急。

首先,积极参与刚果(金)和平与安全建设。刚果(金)的动荡形势使中国的矿产利益极易暴露于盗窃、抢劫、武装叛乱乃至劳工抗议、罢工的威胁之下。虽然中国在刚驻有维和部队,但该武装力量是隶属于联合国组织刚稳定特派团(United Nations Organization Stabilization Mission in the DR Congo, MONUSCO)的工兵医疗分队,非作战部队,且规模小、部署范围有限,难以对广泛分布在刚各省区的中国厂矿企业及基建工地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随着中国的国家发展利益与国家安全战略密切联系在一起,中国政府不能再被动地依赖刚政府的安全保证或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刚和平与安全事务,发挥自身在刚日渐扩大的影响力,与冲突各方建立固定的沟通机制,提供建设性的和解方案,向各方明确传达中国的利益关切。同时,根据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提出的“中非和平安全合作伙伴倡议”,中刚维和合作大有可为,包括增进两国和平与安全领域人员的交流与培训;对刚冲突预防、管理与解决冲突后重建与发展提供专项的资金技术支持;加强在粮食安全、传染病防治、打击跨国犯罪、冲突矿产走私及中小武器扩散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当前,许多投资国都在加大对刚政府自主维和能力建设的支持,维护本国在刚经济存在的安全。

比如,日本政府2009年以来先后资助2600多名刚警察接受专业培训,2011年6月又决定无偿出资250万美元继续培训1000名警察和60名教官,以进一步提高刚警察的专业技能和实战能力。此前不久,俄罗斯驻刚大使也表示俄刚之间有类似的合作计划。这些对中国政府而言颇具借鉴意义。

其次,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刚华企面临着比国内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远比在国内大得多。如今跨国公司间的竞争已从过去以技术、产品优势竞争为主上升到以公司责任理念及道德水准为核心,中国矿企只有通过合法合规的商业行为才能在刚矿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合法合规,即企业不但要严格遵守中国与刚果(金)的各项法律法规,更要研究和熟悉国际上有关采矿业发展的各项契约、倡议及原则,包括联合国全球契约计划、采掘业透明度行动倡议、金伯利进程、安全与人权自愿原则、赤道原则等。对其中合理的规则和建议,中方应理性对待,采取灵活渐进的方针,首先按照国际标准履行保障劳工权利、抵制商业贿赂、依法纳税及环境管理等基本责任,再逐步将高层次的社会责任要求纳入发展规划,通过不断捐助、赞助当地社会的公益事业,回馈社区居民,以实际行动体现企业的道义责任。

二是在刚的中国采矿公司和矿产品贸易商对冲突矿产贸易务必要保持政治敏感度,切忌贪图小利被当地的不法商人和政治掮客欺骗利用,接收来路不明的矿物;同时,应该尽快响应刚政府及经合组织的要求,对矿石原料的供应链执行尽职调查,建立可溯及源头的矿产跟踪机制,及时公开调研信息,保证开采、运输、交易各环节公开透明。

第三,打好舆论宣传战,用事实回应西方国家的污蔑。连年战祸使刚果(金)仅有的基础设施损毁殆尽,刚全国14.5万公里的公路,沥青路仅剩1.8%,农村公路名存实亡;原有的5000公里铁路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无法通行;电力供应明显不足,大范围停电时有发生。极端落后的基础设施现状,已成为制约刚果(金)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的主要瓶颈。中国政府急刚果(金)人民之所急,两国的矿业投资合作不局限于单纯的矿产资源开发,而是以全面改善刚落后的基础设施为重点,优化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把东道国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的发展能力。《08年中刚协议》原计划投入60亿美元(后减至30亿美元)支持刚亟需的公共工程建设,包括修复2000公里铁轨,新建1800公里铁轨,修筑3600公里沥青公路,以及在刚主要省份建造学校、医疗设施、住房和电力设施等。截至2012年,仅中国中铁七局和八局已签署和实施了第一期优先、第二期首批、第三期首期八个基建项目合同,总金额近5亿美元,先后承接了首都金沙萨6·30大道、凯旋大道、卢蒙巴大道、金苏卡公路桥等一系列标志性工程。中国中铁凭借高效、优质的建设服务,极大改善了刚果(金)特别是金沙萨的城市面貌,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被刚政府誉为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在2010年举行的刚独立50周年庆典上,中国中铁甚至被邀请作为一个阅兵方队接受总统检阅,这在刚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正如一位普通的刚民众所言:“中国投资是件好事,中国人把刚看作平等的伙伴,真心实意地为我们做事,不像西方国家那样经常指手画脚,干预刚内政。”

事实是对谎言最有力的回击。中国驻刚使馆机构、相关企业及国内的主流媒体应立足事实,互相配合,做好公关宣传工作,切莫让西方的不实报道误导刚舆论,抹黑中国形象。一方面,中资企业要转变过去“埋头苦干、多做少言”的传统思维,适时宣传支援刚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让外界了解中国在刚除采矿谋利外,也对改进当地的硬件环境、服务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绝非简单的“自卖自夸”,而是在抢占舆论先机,争取舆论的主动权。同时,中资企业应正确处理与西方非政府组织、媒体之间的关系,对那些评价或报道较客观的,中国驻刚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中资企业协会要加强沟通联系,介绍国家管理境外投资的法律法规,邀请它们参观中资厂矿或基建工地,企业也应主动提供社会责任报告及其实施评估报告,以开诚布公的态度回应国际质疑。此外,中国国内媒体要加大对中国在刚果(金)等中小资源富国投资的关注度,尝试与刚主流媒体合作,制作和播出以“中国中铁改变刚果”、“华刚矿业助推刚果发展”等为主题的纪录片,用更直观的方式让刚民众感受中刚合作的实质性好处。

第四,进一步完善资源换基础设施的合作方式。资源换基础设施是中国打开刚矿业市场的制胜法宝,这种资源开发与基建项目联动的经营模式已普遍运用于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中,但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以往中刚投资合作以获取矿产资源为首要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只是一种副产品。若中国转而以对刚基础设施投资为主要目标,再要求合理的资源回报,这既能提高投资的援助性质,回击“掠夺资源”、“搞新殖民主义”等谬论,也不会影响和削弱中国获取资源的能力。此外,伴随着资源换基础设施的方式被其他投资国广泛接受,中国投资方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合作契机。无论矿产开发或是基建工程项目,中方都可以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条件下适度地引进第三方,尝试通过三方合作或多方合作的方式取长补短、分担风险。特别是中国企业大宗贷款主要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融资渠道太过单一,中国应该考虑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搞联合融资或在这些机构设立“中国资源换基础设施贷款信托基金”,充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的还款保证机制及其管理、运作专长,确保资金的安全使用并获最佳回报。中国还需要加紧关注新建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不久前有报告显示,根据《08年中刚协议》修复的卢本巴希—卡森加公路(Lubumbashi—Kasenga)由于雨季降水冲刷,路肩和路堤斜坡处遍布杂草,路况受损明显。刚政府虽然有自己的工程维护公司,但一直缺少专项资金。中方完全可以将承建工程的维护保养工作纳入资源换基础设施的合作范围,以此为筹码交换更多的采矿权,且保证中国的援建项目不会沦为短期的面子工程,凸显合作的可持续性。

第五,投资开发刚油气资源,拓展矿业合作的新领域。中国对刚矿业投资主要集中在铜、钴等有色金属矿领域,尚未涉足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作为非洲的新型产油国,刚政府正在加紧实施石油开发路线图计划,积极引进外资探勘和开采本国的油气资源,建立新的炼油厂和天然气加工工业,以期扩大油气产量和出口,开辟新的出口创汇渠道。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刚果(金)全国石油开采量仅25000桶/天,与同区域的安哥拉、刚果(布)、加蓬等传统产油国的生产能力相差甚远。尤其是近年来刚与安哥拉在争夺沿海大陆架石油区块的博弈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双方的石油开发争议愈演愈烈,发生冲突的风险增大。中国分别是安哥拉、刚果(金)的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在两国的矿产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都有大规模投资,是重要的利益攸关者。

中国政府应该审时度势,在尊重当事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利用与安、刚之间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调解纠纷,努力促成两国在争议海域合作开发油田、共享资源收益,这也为中国的石油公司能够在上述地区获取丰富的石油区块创造有利条件。目前,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的国际石油公司已率先进军刚油气产业,日本、巴西甚至越南等国也表示出浓厚的合作兴趣。未来,刚油气市场的竞争势必激烈化。中国石油企业可以借鉴过去与苏丹、安哥拉等国合作的成功经验,将油气开发项目与优惠贷款、基础设施建设挂钩,通过上、中、下游全面合作,帮助刚建立完整的现代油气工业体系,提升刚油气工业的自生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把中刚油气开发合作发展成两国合作的新亮点。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中刚矿业投资合作初显成效。它以多方面的创新和成果验证了真诚合作、互利共赢理念的正确性,不仅推进了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获取海外资源的步伐,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更为刚果(金)这样的欠发达但资源富国家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和援助,帮助刚探寻到一条以资源开发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道路,对刚战后重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尽管面临着各种风险与挑战,但中刚合作仍然为中国与非州国家之间的资源经济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汪峰,《国际研究参考》,《中国与刚果(金)的矿业投资合作探析》

——李平,中国矿业报,《铜资源成倍增储,跻身全球第四大铜矿——紫金矿业卡莫阿铜矿项目大喜过望》

——商宗占,《浅谈刚果(金)铜钴资源项目》

——转载请注明异珍阁TM四方谈》公众号文章。

~~~~~~~~~~~~~~~~~~~

【四方健康】澳洲橡树屋是异珍阁TM《四方谈》在2016年开辟的全民健康栏目,请喝杯茶,随意欣赏。


~~~~~~~~~~~~~~~~~~~

【澳玉澳宝文化】澳洲最大的澳玉矿山AJML唯一指定网上销售渠道《澳玉四方》受到广大玉石爱好者追捧,微店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澳玉四方》。

【澳玉澳宝批发与零售】扫描下方二维码可以直接浏览《澳玉四方》微店:

【淘宝店同步销售】详情请搜索:“澳玉四方”淘宝店,或 https://shop393531437.taobao.com/


【掌柜老朱欢迎您惠顾】扫描下图二维码,也可联系Tony Zhu,微信ID: starAtlas。

~~~~~~~~~~~~~~~~~~~

【招聘信息】《四方谈》常年招聘国内文案、销售经理与编程人员,有意者请发简历到 [email protected]

【招聘信息】澳洲矿山常年招聘有澳洲工作许可的挖掘机司机,有意者请发简历到 [email protected]

~~~~~~~~~~~~~~~~~~~

【新工业媒体《四方谈》】请关注新工业媒体公众号《四方谈》,做永远的朋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