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错刀
全球汽车行业即将迎来巨变!
8月12日,《经济学人》新一期的封面赫然出现《内燃机之死》(The death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这样的字眼,再次引发人们对内燃机汽车命运的大讨论。
《经济学人》做出这样的断言并非空穴来风,因为一场影响汽车工业走向的大地震正在发生。
上月,英国宣布,2040年起全面禁售汽油和柴油汽车;就在同一个月,法国同样宣布,到2050年前使法国成为碳零排放国家,其中最激进的措施是到2040年时全面禁止销售汽油和柴油汽车。
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禁售汽油柴油车的行列中,内燃机英雄迟暮,已是不争的事实。
春江水暖鸭先知
2016年10月,德国联邦参议院通过《零排量交通解决方案策略》,计划德国从2030年开始不再销售传统燃油车。默克尔曾表示,按照2050年的标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减少80-95%。
要达到这个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仅靠当前车企普遍使用的动力池技术显然无法完全实现零排放。如何有效利用更为清洁的能源,成为德国车企不得不面临的选择。
8月23日,汉能宣布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阿尔塔设备与奥迪签订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合作协议,双方计划于2017年底合作推出首辆集成薄膜太阳能全景车顶的奥迪原型样车。薄膜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量可以为车内空调系统或座椅加热器等供电,这将直接延长车辆的行驶里程。
这次合作只是双方将太阳能技术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步,双方合作的第二步是研发利用薄膜太阳能技术为奥迪的电动汽车提供主驱动力。
奥迪此次联手汉能虽然只是太阳能汽车的一小步,但国内汽车行业应该从中看清楚一个事实,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很可能再次被夺走!
众所周知,在传统能源车型上,中国汽车行业起步太晚,没有夯实的技术积累,导致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得到技术,中国汽车走了一条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
表面上,合资汽车中外各占50%,因为关键部件要进口,事实上外资说了算,外资拿走了多数利润。现在中国不少合资车企,几乎全部沦为外企的生产车间。销售上垄断着汽车销售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合资的中方却没有获得多少技术,市场沦陷了,核心技术没换来。
不断攀升的国产化率一直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事情。一辆轿车70多个总成,小的总成由十几个零件构成,大的由数千个零件构成,按照零件数量,达到国产化率80%不困难。但是这个比率里恐怕没有一项算得上核心技术。
国产化率是我们对工业技术粗浅的认识,真正的关键在于我们到底掌握了多少核心技术。一辆汽车,掌握了先进发动机技术,国产化率低也许是把不太挣钱的零件外包给国外厂家,那没什么要紧。国产化率再高,核心技术不在手,那也没太大用。
结果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各个国企考虑的主要是尽快占领市场,别让别的企业抢了先。这样十几年搞下来,不费劲的挣了不少钱,看起来国产化率不低,但是搞技术开发早就忘到脑后了——费那劲干嘛?
但现在迎来内燃机汽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由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起步时间较早,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并不是太大的,因此,新能源被视为中国汽车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到底什么样的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能带领中国汽车弯道超车?是依靠家庭充电桩和分布式充电站补充电力的电动汽车,还是自带发电设备、随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全太阳能动力汽车?
奥迪和汉能的合作从侧面告诉了我们答案。汉能和奥迪合作的意义不仅仅是造一辆太阳能车顶的汽车。如果薄膜太阳能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被证明是高效的,那么这一技术很有可能会取代如今的充电蓄电池,成为电动汽车的能源标准。在造车热的背景下,这一技术会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如日中天,销量领跑全球,但中国无论是纯电还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研发对国际顶级车企的吸引力极为有限。但太阳能技术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这一点丝毫没有夸张。
事实上,很多国外车企已经做好大规模转型的准备,逐步将研发投入转向新能源汽车。比如今年6月,日本电子巨头松下集团宣布,已经准备好提供大量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嵌入到车企大规模生产的电动汽车车顶上。未来,一旦那些巨型跨国公司突然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会异常残酷,国内企业也需要不断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可惜的是,面对这样的趋势,中国很多汽车厂商依然后知后觉。比如,最近甚嚣尘上的长城打算收购FCA旗下的Jeep的传闻。事实上,即便长城联姻FCA,带来的结果也可能是柯达式的明日黄花,数字胶片的乱战时代才更像新能源汽车的明天。
事实上,对新技术的反应迟缓与裹足不前,才是中国汽车弯道超车最大的阻碍。
汉能给国人上了一课!
“为什么奥迪选择汉能?汉能够格吗?”这是汉能宣布与奥迪联合造车后,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2002年,李河君投资建设金安桥水电站。因为这个项目投资规模大,资本回收周期长,最高峰的时候一天要投入1000万,李河君也因此一度被外界评论是“疯子”。
但在10年后,市场证明了李河君眼光的毒辣,金安桥水电站如今每年都能稳定地给汉能贡献巨大的现金流。
在这样的背景下,汉能于2010年前后进军太阳能领域,他们没有选择当时市场认可的晶硅路线,而是选择了资金和技术门槛非常高的薄膜太阳能。
在这之后,汉能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全球最先进的4家公司,李河君的想法是,将之前各家企业最先进的技术打通,让汉能真正成为全球最领先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2015年,汉能香港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集团遭遇恶意做空,一直停牌至今。在李河君心中,太阳能产业是一个“中国可以领先一把”的绝好机会。汉能停牌,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受到重创。自此,大众对汉能的质疑一直没有停止。
即便遭遇了如此大的挫折,汉能还是顶住了压力,一边寻找人才,一边死磕技术。现在,全球薄膜太阳能领域的多数高端人才在汉能体系内。汉能拥有技术人员(包括顶尖科学家)超过2000名,核心专利超过1500件(其中60%左右是发明专利)。
去年7月,汉能一口气发布四款太阳能汽车!李河君亲自驾驶一辆全太阳能驱动的新能源跑车Hanergy Solar R登场,这本来意味着中国汽车新纪元的到来,但舆论对汉能这项创举的回应让人失望。
这几款汽车甫一面世,便遭到中国网民的群嘲,质疑、讥讽甚至谩骂声音不绝于耳。甚至还有人说,李河君一登场,贾跃亭顿时没了压力。
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时隔一年,奥迪进军太阳能汽车,奥迪的选择和汉能对未来汽车的预期居然不谋而合。
汉能如果没有领先全球的技术,如果达不到奥迪的标准,如果薄膜太阳能技术造车只是忽悠,无论如何不可能受到奥迪这样顶级车企的青睐,质疑者再一次被汉能的实力打脸。
李河君坚信,薄膜太阳能可以改变世界,因为太阳能是唯一未来可能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清洁能源。他也在用实际的行动来尝试把这一愿景变成现实。
敢赌敢做才是真企业,对于汉能来说,最坏的结果不过没有人认可他们的产品,但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他们至少没有无动于衷。质疑者一边呼吸着着爆表的pm2.5,一边对本国的技术创新投来不屑的目光,才是最大的悲哀。
先知者先行,后觉者追悔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7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高达55.2%,成为今年增速最快的月份,而新能源车前7月累计销量为25.1万辆。到2016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量达到200万辆,中国占了其中的100万辆。当我们在为新能源车销量全球第一欢呼时,我们不应该忽略什么?
便宜的价格、巨大的人口基数、让国外车企艳羡的国家补贴让中国新能源汽车暂时走到了世界前列。但去除这些因素,我们在技术上能领先吗?会不会还走上以技术换市场的老路?
我们用巨额补贴砸出的世界上最大新能源市场,却把这个最大市场中最有价值的中高端市场拱手让给了大众和特斯拉等外国品牌,或将再次形成了自主品牌占低端,外资品牌占据中高端的格局。
当奥迪牵手汉能,中国电动车路在何方?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国技术应该逐步告别引进,而走向技术输出!才是新能源车走向世界的关键。毫无疑问,汉能这次和奥迪的合作为中国科技企业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但愿中国汽车不要错失这场能源革命,
先知先行!
【澳洲暴走早报】澳洲政府对难民开刀了!悉尼百万城区继续向外扩张!新西兰元创四个月来最大周线跌幅,澳元表现平平!
【澳洲阶层】看中国台风中扶车被压身亡的男人,澳洲的人间苦悲也相同?
【澳洲暴走早报】破纪录!中国买家4千万怒砸Toorak豪宅!代购买买买拯救澳零售业!澳房贷市场热度不减!全世界最贵咖啡55刀一杯
【财富人物】一年赚105亿却罚员工数千万!接手欠债200万小厂,只卖一类产品,不打广告,居然能赚得405亿身家,成为汽车界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