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澳大利亚拥有较为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但同时其非常规天然气开发除煤层气外都尚处初期阶段,属风险勘探性性质。通过供需分析,发现澳洲和全球天然气未来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虽然国际油气价格波动较大,但长期将趋于稳定,澳大利亚本地气价也逐步承受上升压力。我国油气资源匮乏,澳大利亚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投资环境、丰富的资源储备必将成为中国天然气海外投资的重点。常规天然气资源多为大型跨国公司占据,行业集中度较高。投资澳大利亚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供应澳大利亚本地或以液化天然气形式出口将成为一个较优的投资选择。
关键词:非常规天然气;行业分析;投资前景;澳大利亚
20世纪80年代末,乔治·米切尔及其所代表的一批石油公司对于页岩气的执着追求,造就了美国震惊世界的页岩气革命。爆发式的页岩气增长给美国能源安全打了一剂强心剂,也使得全球其他国家蠢蠢欲动。回首历史长河,天然气在国际政治经济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而在美国的启示下,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则成为了常规油气之外挖掘自身资源潜力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除传统油气资源之外,澳大利亚也拥有非常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在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历史背景下,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岛国迎来了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热潮。
1澳大利亚非常规天然气发展现状
1.1资源储量——资源丰富,但勘探不足
非常规天然气从资源类型上划分主要分为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气;另外,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LNG”)因可从海路进行运输,避免了陆路运输中常常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而成为了传统天然气之外的另一种新兴的开发方式。
煤层气:2012年1月,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统计澳大利亚煤层气储量达9240亿m3,约占当年整体天然气储量的24.2%。92%的煤层气位于昆士兰州,其余的位于新南威尔士州。澳大利亚69%的煤层气资源位于Surat盆地,其余资源分布在Bowen盆地(23%)、Gunnedah盆地(4%)、Gloucester盆地(2%)、Sydney盆地(1%)和Clarence-Moreton盆地(1%)。
页岩气和致密气:澳大利亚现在并没有任何已证实的页岩气储量,但是澳大利亚地球科学部估测2012年澳大利亚页岩气资源量应在5600亿m3。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以下简称“EIA”)对澳洲6个页岩油气盆地的评估,预计澳大利亚可开采的页岩气总量将达12.2万亿m3。现有已知的页岩气资源位于Perth盆地(51%)、Cooper盆地(40%)和Gippsland盆地(9%)。在该领域领先的钻探公司为BuruEnergy,据RISC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该公司在Canning盆地发现的页岩气资源达1.32万亿m3。
需要注意的是,非常规油气的资源量很难预测,这主要是由于已知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量常常已经并入常规油气总量,而另外一些测量数据则大多是概略数值,其可采储量往往难以计量。有些资源量换算成可采储量的数值可能低于5%,也就是说上述资源量很难说是否具有经济开采价值。要形成产业规模,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勘探工作。
1.2资源开发——煤层气、LNG蓬勃发展
澳大利亚对于煤层气的开发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主要集中在东海岸的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其中较具规模的煤层气项目都位于Gladstone市。近年来的技术进步促使煤层气在Bowen和Surat盆地飞速发展,20102011年,煤层气占澳大利亚总体天然气产量的11%。目前,较大的煤层气开采主要以出口为导向,开发出来的天然气以LNG的形式从Gladstone码头出口。
页岩气开发方面,在2011年前,澳大利亚还没有任何页岩气勘探项目,但现在已有多家开发商开始在澳页岩气领域试水,虽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投产的页岩气项目,但已有一批较有实力的公司明确表示了在澳投资开发页岩气的意向。Drillsearch、Santos、BuruEnergy、AWE、NewStandardEnergy、BeachEnergy和SenexEnergy等多家公司已涉足Cooper盆地、Georgina盆地和Canning盆地等多个页岩气潜在地区。从现有勘探结果看,Cooper盆地开发前景较好。
传统上,澳大利亚天然气分为东部、西部和北部三个市场,其中西部和北部以常规天然气为主,东部则以煤层气为代表的非常规天然气为主。但近年来,以出口为导向的LNG项目跨越式增长使得三个市场逐渐趋于融合。澳大利亚现有3个在产LNG项目,集中在西澳和北领地州,总产量为25.8百万吨/年(mmtpa)。从2009年起,一系列LNG项目获批,现有正处于建设或马上投产阶段的项目7个,新增产能61.8mmtpa。同时,还有超过10个LNG项目处于设计阶段,产能潜力55mmtpa,投资额占世界LNG投资总额的2/3。预计到2018年,澳大利亚LNG产能将达89mmtpa,超过卡塔尔(77mmtpa)成为世界上第一大LNG出口国,占世界LNG供给量的20%。
2澳大利亚非常规天然气投资开发前景分析
澳大利亚非常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但同时其非常规天然气开发除煤层气外都尚处初期阶段,属风险勘探性质。市场是投资的主要驱动因素,下文将主要通过供需基本面,分析澳大利亚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前景。
2.1供需分析——需求有所保障
(1)从全球角度来看,天然气供应未来存在较大缺口。根据澳新银行(以下简称“ANZ”)提供的数据,全球天然气供给从2000年开始以每年2.7%的速度在增长,而同期天然气的需求增幅达到每年7.6%。据世界著名的能源咨询公司Woodmackenzie预测,到2025年,国际市场对于天然气的需求量至少还有2.9~3.3亿吨的缺口,主要的进口国为中国和日本。虽然届时美国可能成为天然气出口国而抢夺亚太市场,但美国出口的LNG很难填补亚洲所有的需求缺口。天然气巨大的需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在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国家致力于以天然气取代煤炭;二是为保证能源供应,很多国家致力于其能源结构的多元化;三是新兴市场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特别是来自于亚洲的需求。
鉴于上述原因,从2010年到2020年间,有超过30个国家在建LNG接收站。根据ANZ预测,到2020年,亚洲LNG需求将上涨40%到达230mmtpa。其中,中国和印度的需求将会增长3倍以上,以气代煤的国家能源政策导致的本国天然气供应不足是导致增长的主要原因。
也正因LNG市场呈现出的强劲需求,导致了从2009年开始的大批LNG项目投资。这些项目在未来两年将陆续投产,产能释放后将对LNG价格造成一定压力。2015年,澳大利亚将有4个项目40.9mmtpa的LNG项目投产,到2020年,LNG项目产能将达到峰值。但由于LNG造价上升,以及亚洲天然气价格疲软,预计未来产能将恢复之前较低的增长。因此,从长远看,我们对LNG全球市场持较为乐观态度。
(2)从澳大利亚国内来看,预计也会产生供不应求的局面。由于前几年澳大利亚碳税政策的实施导致天然气发电行业迅猛发展,天然气需求旺盛。据BMI(BussinessMonitorInternational)预测,在未来二十年,澳大利亚天然气消费增速是其他能源的两倍,若增速为2%,天然气消费将从2012年的289亿m3上升到2017年的325亿m3和2022年的359亿m3。根据澳大利亚2012年能源白皮书,到2025年天然气将占到澳大利亚能源消费的22%。西澳增长的需求和煤炭转为天然气的导向是消费增加的主因。
而短时间内,澳大利亚国内天然气供给不会有太大变化,仍是以出口为主,这将导致国内供气紧张,这一点在澳洲东海岸表现尤为突出。根据ANZ统计,澳大利亚天然气需求在2017年将从现有的600PJ上升到2000PJ,导致供需出现较大缺口。产能跟不上的原因主要是:①澳大利亚东部的煤层气项目,在深入勘探后发现其储量不足以支撑其已签署的长协,因此会压缩其对于澳大利亚国内现货市场的供应,进而影响澳大利亚本地气价;②未来几年,之前签署的天然气长期协议将到期,需新增产量进行弥补;③东海岸管道的灵活性较差,但现有的天然气价格不足以支撑管道运营商进行进一步建设投资;④政策、环境方面的限制阻碍了澳大利亚东海岸煤层气开发,特别是在新南威尔士州。
另外,我们也看到,由于天然气价格低廉,且较为环保,因此国际上许多科研机构和行业巨头都致力于研究用“气”取代“油”。技术上,交通运输行业用“气”取代“油”是可行的,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性:转换气为LNG和建立气站基础设施的成本较高,该笔成本还没有算上建立LNG加工的基础设施投资。虽然由“气”取代“油”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但是从长期来看,用“气”取代“油”是一种趋势。
2.2价格分析——长期平稳看涨
澳大利亚资源丰富且地广人稀,对于资源出口向来没有特别的限制。因此除少数天然气供应本地所需外,大部分天然气将转化成LNG形式出口亚洲。在亚洲,LNG的长协价格一般与石油价格挂钩,而澳大利亚本地天然气价格一直与国际油气市场脱节,由国内供需决定,自成体系。
(1)国际油气价格波动较大,但长期将趋于稳定。2014年下半年,原油价格暴跌,跌幅达50%,持续多年的上百元油价被打破,也结束了从1990年起二十余年油价的攀升。油价的大起大落当然与投机炒作、美元汇率、地缘政治等因素息息相关,但最终决定油气价格的还是供需。Woodmackenzie认为,“石油市场是(一直是)极具变化莫测的,但我们同样相信,在中期,60美元/桶或者更低价格是非持续的低价”。这一结论建立在多年对于石油市场的分析以及大量研究数据之上。供需最终会将油气价格带到均衡点,而这一均衡点将最终决定非常规油气的开发规模。据该机构预测,石油的长期价格不会低于60美元/桶,这给非常规油气的开发提供了空间。
从最新天然气价格来看,亚洲LNG长协价格基本是以过去6-9个月平均油价为基础,因此油价对于长协价格的影响将会在2015年年中体现。现在亚太供应商长协价格约为USD16/mmbtu,而现货价格为USD7~8/mmbtu,两者之间存在较大价差。但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油价未来回暖,LNG旺盛的需求,加上LNG本身巨大投资带来的固定成本,都会使得长期LNG价格趋于稳定。另外,油气现价的下跌也使得矿业巨头对于LNG投资更加谨慎,新增产能有限,供给增幅的下降也会给未来LNG价格提供一定支持。
(2)美国对于亚太市场天然气价格的影响有限。美国能源消费一路下滑,而产量却一路上升。这使得美国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下降,并直接导致了美国能源价格的下滑。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天然气价格。页岩气革命使美国转变成天然气出口国,其国内天然气价格的下跌是否会影响全球油气价格成为热门话题。
从LNG的角度看,美国天然气价格远低于欧洲和日本。预计液化和运输成本将在美国国内天然气现价的基础上增加USD4~6/mmbtu。2013年,美国天然气均价为USD3.7/mmbtu,因此美国页岩气到亚洲的到岸成本为USD11~12/mmbtu,到欧洲的到岸成本更低,为USD10/mmbtu左右。这比起行情较好时亚洲LNGUSD15~18/mmbtu的价格,有相当的利润空间。这也成为美国国内厂商修建LNG转换和出口设施的动机。
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现有美国LNG出口对于未来亚洲天然气市场的影响还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一方面,美国现在缺少LNG转化设施。美国能源部现在已经审批通过了4个LNG出口码头,还有18个LNG出口码头申请悬而未决。但是,现在美国有种声音认为,美国出口天然气将会导致美国国内天然气价的上升,这一观点将影响现在在审的LNG码头项目,并延缓美国出口天然气的步伐。
另一方面,由于亚洲油价与天然气价格联动的定价机制,美国LNG在油价较低时明显不具竞争力。据Woodmackenzie测算,基于现有的美国气价和运输费用,对比以澳洲和印尼为代表的与油价挂钩的计算方式,若油价小于USD70/bbl,则澳洲等国供应的LNG在价格上更具优势;若油价大于USD80/bbl,则美国运至亚洲的LNG更具价格优势。
(3)澳大利亚本地气价承受上升压力。过去,澳大利亚国内天然气市场比较稳定,天然气价常年稳定在3~4澳元/吉瓦(按照1澳元兑0.74美元计价,折合USD2~3/mmbtu)。但随着本应供应国内的天然气逐渐转为LNG出口,澳大利亚国内天然气逐渐供需失衡,气价上升。2013年,澳大利亚国内部分地区天然气价已上涨到USD5~6/mmbtu。预计,随着煤层气产量的下降,澳大利亚国内天然气价还将面临进一步上涨的压力。据ANZ预测,中长期来看,新南威尔士州州天然气价将会达到USD5~6/mmbtu,而昆士兰州将高达USD7~8/mmbtu,这意味着天然气批发价格上涨幅度达33%。
2.3盈利水平分析——有较好的盈利空间
有研究表明,在USD10/mmbtu的价格下,全球预计经济可采的页岩资源为4025万亿立方英尺。假设投资收益率为12%,全球范围内页岩气的长期盈亏平衡价格大约在USD3~10/mmbtu。与现在亚洲LNG价格相比,仍存在较好的盈利空间。
相比开发页岩气最为成功的美国,澳大利亚的非常规天然气仍具有一定竞争力。首先,澳大利亚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为其节约了大量运输成本。从澳大利亚运往中国的LNG运费约为USD0.57~0.75/mmbtu,而从美国运往中国的LNG运费为USD2.6/mmbtu,两者在运输费用上的差距明显。其次,作为新兴市场,澳大利亚开发成本在某些方面存在优势。例如,美国一个页岩气项目所在区域土地平均售价达到15,000美元/英亩;而在澳大利亚,即使是在基础设施较为成熟的Cooper盆地,售价也仅为600~800美元/英亩,而其他开发程度较低的盆地售价基本在20~50美元/英亩。再次,澳大利亚在非常规油气技术、法规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可从美国的成功中汲取经验。
当然,北美以外的钻探和完成页岩气井的价格普遍较高。举例来说,美国Haynesville页岩气项目一个10500立方英尺的竖井和4000立方英尺水平井成本基本上在800万美元。而在波兰造价将在1400~1600万美元,在澳大利亚造价会更高。但这些增加的成本主要来自于短暂因素,比如难以获得水平钻探装备,压裂专业人员和设备等。所以最先引进这些技术进行非常规油气开发的国家成本肯定高于北美,但如果开发逐渐形成规模,则成本会下降,并最终实现劳工、技术和资本的合理流动。
2.4投资环境——较为宽松但存在环保压力
目前,澳大利亚政府对于非常规油气开发总体持支持态度,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澳大利亚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储量远超过常规油气。按照现有产量计算,仅煤层气储量就可以支持175年,而现有的传统天然气储量则仅能支持66年,因此对于保障澳洲能源自给意义重大。二是从民生角度考虑,非常规油气开发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仅昆士兰州一地,如果煤层气工业开发达到预计水平,将会创造约两万个工作,给澳洲政府提供2430亿澳元税收,使得昆州人均收入在2015到2035年间提升2.83万澳元/人。
另外,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澳大利亚政府也正致力于从对燃煤发电的高度依赖中解脱出来。现在煤炭占到整个能源组合的34.9%,预计到2020年,煤炭消费将增长17%。作为更加安全和廉价的资源,天然气从环保角度优于煤炭,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煤炭低45%,是新能源走上历史舞台前的重要过渡能源。2011年12月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列举了重点开发的能源领域,确定天然气为其优先开发的四项能源之一。政府希望到2034或2035年,天然气将取代部分煤炭在能源中比例占到35%。
澳大利亚政府最近几年已在加大油气勘探力度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例如修订法案削减勘探成本,建立一个4年3000万美元的项目资助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开展相关地质勘查工作等。最近,一个新的税收体制被引进到油气勘探领域,鼓励进行前沿和深水勘探,这也将刺激更多的风险勘探投资。澳大利亚政府对于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也给予了较为宽松的监管氛围,其勘探许可证期限为5年,要求进行的勘探责任却非常有限;相反,美国对于勘探许可证持有期限内所做的勘探工作和资金投入却有着非常严格苛刻的要求。这都为投资者先期以较为低廉的价格抢占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2013年9月新上台的自由国民党更是对能源行业采取积极支持态度,取消了碳税,为提振矿业市场打了一剂强心剂。
目前,非常规油气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其勘探开发需要采用特殊的技术,因此,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除了可能导致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风险之外,还会带来新的环境风险和挑战。即使是在非常规行业飞速发展的美国,对于水力压裂技术的负面影响也存在不小的质疑声音,如马里兰州、佛蒙特州和纽约都出台了禁止使用水力压裂技术的法令。
澳大利亚属发达国家,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相当高。并且,国家的高度自由化导致环保组织和社区居民的反对将直接影响存在潜在污染的资源项目的开发。最近,整个澳大利亚煤层气产业就面临许多政策上的限制。2013年2月,新南威尔士州政府限制“煤层气开发需距离居住区2公里以外”,2013年11月,这一限制又延伸到“不允许在悉尼饮用水领域进行煤层气开发”。煤层气开发的限制可能还会延伸到“不允许在农用地区域”,这会影响到所有还未取得环评的煤层气项目。更重要的是,联邦政府在2013年6月修改了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化法案,法案要求所有影响到国家水系的煤层气项目均需得到联邦政府的批准。这更增加了投资者对煤层气开发所附带的审批风险的担忧。
但是,除煤层气以外的非传统天然气面临的环境问题相对较小。一方面,页岩气不像煤层气在水污染的问题上这么严重,因为煤层气从更浅的蓄水层取水,而这些与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或者所取的水源含盐过高,带来水处理污染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水力压裂技术水平的提高,相关密封等环保方面的考虑已经较为周全,引发环境问题的可能性较小。
3 澳大利亚非常规油气前景展望
由于在基础设施、初始成本等方面存在差距,澳大利亚非常规油气行业很难实现美国页岩气那种革命式的腾飞。但是,无论是从市场供需、投资环境还是技术革新的角度来看,澳大利亚天然气市场,特别是LNG市场,仍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从澳大利亚国内来讲,国内天然气供应特别是东海岸市场的天然气供应不足导致天然气价格上升,而东海岸恰恰是非常规油气的富集区域,该地区也由于不如澳大利亚西部油气富集,基建不足,导致天然气供应不足的尴尬局面。除了昆士兰州的煤层气资源,澳大利亚中部的Copper盆地也是非常规油气中页岩气的富集区域,开发这一地区对于供应澳大利亚东海岸短缺的天然气市场有积极作用。
从国际市场来看,虽然亚太天然气价格因供需和石油价格的下跌而承受一定压力,但长期来讲需求旺盛,LNG市场仍有广阔前景。澳大利亚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供应亚太市场,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国在运输距离上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
当然,常规天然气项目成本较低,仍是投资开发的首选,但这一领域的优质资源多为大型跨国公司占据,行业集中度较高。据IBISworld统计,澳大利亚油气行业内公司共27家,前4大公司占据了56%的市场份额。而非常规天然气,特别是页岩气和致密气的开发有着前期投入小、灵活性高的特点,更适合新投资者进入。因此,投资澳大利亚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供应澳大利亚本地或以LNG形式出口将成为一个较优的投资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能量消耗大幅增加,特别是在我国“富煤、少气、贫油”的资源赋存特点下,油气供应日趋紧张。无论是从供应澳大利亚本地市场还是运回国的角度,投资澳大利亚非常规油气产业都是一个较优的投资选择。
澳大利亚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入突破高峰期,将成为澳大利亚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致力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这也意味着投资黄金期的到来。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抓住机遇,运筹帷幄,在进行足够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在澳大利亚非常规油气领域做出一番事业。(完)
聚澳传媒整理报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