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是什么把咱的中国娃"逼"出了国?事实太露骨,看完心好累...

2016年01月13日 澳洲房产投资自住专家


说,中国已经成为一些国家海外高中生源的第一大国:以美国为例,现在中国学生获得赴美高中F1学生签证的数字,是十年前的50倍......留学低龄化的井喷趋势,究竟意味着神马?拼命将孩子送出国的家长们,早已不再只局限于富人、官员和知识精英,越来越多的普通工薪阶层加入其中......


从1400年前的“科举制”发展至今天的高考,

中国式教育,

从胎教开始,

孩子和家长便开始了这段痛苦旅程!


这段旅程,

没有回头路,只有硬着头皮往前爬!


揭露“中国式教育”的露骨事实,

看完心真的好累!




出走的“好孩子”

如果不去英国,陈同学应该正在南京的一所知名高中里,接受着题山文海的洗礼.....


陈同学的亲友,对于他的出国决定感到十分震惊,因为只有15岁的他在国内已经比同龄的许多孩子具备了很多竞争优势:在南京最好的初中念书,初一就有了游学英国的经历!


事实上,在少年留学潮中,主角已经不再只是那种成绩不好、在国内“混不下去”的“坏孩子”,而更多的是像陈同学这样的优等生。正在美国加州一所私立高中念高三的宋同学,初中是在上海浦东排名第二的中学念的,而他们班上的45个同学中,有一半选择了出国念高中。


能不能出去,不仅靠成绩,还得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海外高中普遍没有奖学金,中国学生又以选择寄宿制私立学校居多,以美国为例,学费加生活费一般要在5万美金左右;业内人士曾经算了一笔账,在美国高中四年就得花120万人民币,如果加上大学本科,那么至少要投入150万到200万!


可是,能在家长财力支持下成功出国的小孩未必来自大富大贵的家庭。宋同学有一个在大型投资公司当老总的父亲,因此这点钱对他们家来说自然不成问题;而陈同学的父母只是月入过万的知识分子,但他们还是咬咬牙,把多年的积蓄掏出来,供儿子出国一搏!


陈同学的父亲发现,很多不如自己工资水平的朋友,对于孩子的出国事宜,一样不含糊!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大多数的父母均属于70后,普遍独子,挣了钱不给孩子用给谁用?!二是在国外连吃带住再加学费的钱,不见得比在国内选择好学校高多少;将孩子送出了国,父母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两相一比,也不算高消费!


但是要想在国外念比较好的学校,不是光有钱就能摆平的!以美国为例,有些高中的入学条件甚至比考哈佛还难,中国学生在另一个体制里仍不免激烈竞争;在美国,排名前二三十的寄宿高中每家每年从中国招生不超过6个,加在一起不过100多人,但是在中国一年提出申请的就有一万多人!


而另一方面,这些异国学校也开始为争夺优秀的中国生源打仗:在美国,公立学校不允许招收国际学生的传统正在被打破,多名国会议员已经提交要求废除这一传统的法案,称“这有助于提高公立学校萎靡不振的招生氛围”。


制度和现状逼走人!

美国大学申请的竞争早在十年前就已经白热化......于是,为日后申请名牌大学做准备,成为了早期中国学生赴美念高中的主要动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国的原因变得越来越复杂。真正让陈同学父亲下定决心送自己出国的原因,全因一次偶然事件。初三上学期学化学时,陈同学第一次考试考得很糟糕;陈同学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反正就是上课听不懂......直到学校开家长会时,谜底才被揭开。


老师解释道:班上学生都上过补习班,只有陈同学没上,所以跟不上,因为基础的内容都在补习班上讲过了。对此,陈同学的父亲很是绝望:“不管以后孩子做什么,现在却什么都要学,这样不仅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浪费在了孩子以后可能完全不会触碰到的地方,更是浪费人生!”总之,陈同学的父亲真心不想让儿子成为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的统一零件!


然而,业内人士也发现,在很多高中留学生的家长群体中,他们鼓励孩子出国的原因跟陈同学的父亲相似:觉得国内高中缺乏创造力,都是在重复训练!


还有的或许不是因为考试,只是不想让女儿过一种庸常的人生。王夏的女儿王思菡正在新西兰一所中学念高二,出国前,她是北京海淀一所知名中学的学生。担任国企高管的妈妈小日子过得悠哉,常有一种一眼就看到生命尽头的感觉。如果女儿还在国内,她现在就可以预见未来:考上一所名牌高中,进名牌大学,结婚生子,王夏和爱人帮着带外孙……王夏说,她不想女儿跟她走一样的人生。


宋同学一开始从未想过出国,她在初三模拟考中一般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按照惯例,肯定会被推优到上海四大名校读高中;但在最后时刻,她却被刷了下来。老师的解释是,宋同学初二动了手术,没上体育课,因此没有体育成绩就没法推优;但宋同学父亲打听下来的原因可能是,在推优前没有跟老师“走动走动”!


以前,宋同学父亲总还觉得可以跟体制抗衡,但是慢慢发现,体制可以对抗,但无法对抗的是生活本身:雾霾、三聚氰胺、治安环境......大人还可以勉强忍受,孩子怎么可以?!宋同学父亲曾一度有过移民的想法,但这意味着要放弃国内的事业和朋友;自己放不下,那就先早点送孩子出去吧!


跟他们不在同一平面上!

宋同学第一年回国,活生生地差点没被父亲认出来,因为自己完全被晒成了个黑人!父亲问:是学习不好被罚晒太阳了吗?女儿答:必须是打网球打的!


让父亲非常吃惊的是,从小不爱运动的女儿现在几乎成了一个运动达人:网球、棒球、游泳、击剑......简直是样样都通。虽然只是学校棒球队的替补,但每次比赛时,教练还是会让她上场打一会儿;即便发挥糟糕,教练也总是给予最大的鼓励!


“别人的鼓励很容易让孩子从内心富有成就感;当一个人有了成就感,才会更加为自己奋斗的事情投入更多的心血!”宋同学父亲说。他努力回想,女儿从小的爱好乏善可陈,钢琴可以算是一个,但那还是父母逼迫下的产物。


有大把时间运动,全拜美国高中制度所赐:课业毫无压力,课余运动也算学分;一个学期有十几门课可供选择,只要任选五门感兴趣的课即可......不喜欢物理,可以选化学;不喜欢化学,可以选烹饪!


还有很多从国外回国的学生反映,见到以前的老同学,觉得跟他们很难再站在同一个频道上了!因为国内的同学老是在比较成绩,而在国外念书的同学关心的则是以后想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什么专业、做什么事情......


还有把孩子送出国的家长发现,道德品质和主流价值观的熏陶贯穿着美国的教育体系;这和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全不同的:美国的思想教育让孩子非常愿意接受,而且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在中国,教室里教的是要遵守交通法规、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但你出门不会这样做;到社会上只要不犯罪就行,尔虞我诈又怎么样?!”在美国,学校里教孩子要重视诚信,社会生活中也有个人的诚信记录与之匹配,一旦违反规则,整个社会系统都会有反映,违规者真的是要付出实在的代价!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我们的孩子在假期里玩命上补习班、玩命做题,可是对于收拾家务、孝敬父母之类的事情一概不通,这样还如何让他去爱国、有社会责任感?!”


| 转载自微澳洲:weaustralia

这年还要肿么过,澳洲政府乃告诉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