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万人受害, 89人自杀, 兰州套路贷内幕曝光:儿子真顶不住了, 只想早点解脱

2021年04月03日 微澳洲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王耳朵先生‍‍‍‍‍‍‍‍‍‍‍‍‍‍‍‍‍‍‍‍‍

ID:huangezishiba







01



先看一段视频。



一个小伙子在镜头中声泪俱下:


“每天每天每天每天地还(钱),我真的受不了了。


爸、妈,如果还有来生的话,我做牛做马报答你们,儿子真的顶不住了。只想早点死,早点解脱。”


这是一段令人心痛的遗言,当我们看到这一幕时,小伙儿已经永远离开了世间。


而那笔吞噬掉小伙儿性命的钱,有一个魔鬼般的名字:套路贷



最近,央视新闻曝光了这个位于兰州的特大“套路贷”犯罪集团,警方出动了600多名警力,查获涉案金额高达62.73亿元。


其中,受害者超过39万人,还有89人因逼债催收而自杀身亡。


套路贷,就是以借贷之名,通过各种套路不断骗取贷款人的钱财。


他们大多会在一开始放出美味的“诱饵”:


低息,甚至无息,分期还款,不管你是黑户白户,都可以贷款消费;


无抵押,无佐证,手续简单,手机操作即可,甚至都不用见面;


可分期购买、投资分红等等


说白了,这条不归路上,永远有五花八门的诱惑等着你,要把你带入一个无底黑暗的深渊。


还不起?


没关系,可以延期,还可以“以贷还贷”。



甚至还会有“好心人”推荐给你第二家贷款机构,拆东墙补西墙,如此反复循环。


等你即使卖房卖车,都还不上钱了。


他们就会利用短信轰炸、曝通讯录、P图侮辱等“软暴力”方式进行敲诈和胁迫。



然后随时将“软暴力”变成线下的“硬暴力”,安排“黑恶势力”上门威胁。


直到榨干你的每一滴血汗钱,把你逼上绝路。


就像钓鱼,用美味的鱼饵诱惑鱼吞食,一旦上钩了,也就难以逃生了。


这就是社会学中著名的“馅饼定律”


那些看似美味的“馅饼”背后,往往隐藏着意想不到的陷阱。




02



在《红星新闻》看过一个故事。


28岁的女护士徐蓉,丈夫是个体户,儿子刚刚3岁。


他们的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过的也算平安祥和。


直到2017年的12月,徐蓉在网上看到一个借款广告。


上面写着“无需审核、放款快、利息低”等。


这个年轻的妈妈顿时心动了。


她根据提示填写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微信和QQ号等信息。


然后很快就通过了申请,并且成功拿到了5000元的额度。


来源:《红星新闻》


可能是真金白银来得太过容易,徐蓉甚至有意忽略了高得离谱的利息和延期费。


之后,她不断借贷,即使经常拖欠,却能一次比一次借的多。


拿到钱的徐蓉,从此过上了一条裤子1000多,一套化妆品3万起的“贵妇”生活。


只是这样的锦衣玉食,如梦泡影。


为了还款,徐蓉拆东墙补西墙,不仅到处去找亲戚朋友借钱,还一次次延期、一次次借贷。


直到徐蓉的欠款越来越多,承担的利息越来越大。



短短一年时间,徐蓉到手的不过30万元左右,所欠的网贷却高达200多万。


期间,徐蓉不断遭受短信催款。


网贷公司还派人上门追债,并威胁徐蓉,如果不还钱,就在其小区拉横幅、发广告,让她身败名裂。


来源:中国经济网

此外,借钱给徐蓉的亲友也纷纷上门要债,徐蓉与家人的关系因此也日趋恶劣。

最后,悲剧发生了。

深陷债务黑洞的徐蓉,在绝望中带着3岁的儿子喝农药自杀。

虽然因为及时发现,徐蓉脱离了生命危险。

但是,此时此刻,已是家破人亡。

儿子死前那一声“妈妈,太辣嘴了”,成了一个无辜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丝反抗。

来源:中国经济网

类似的悲剧,总是在不断上演:

2017年11月,哈尔滨一名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大学生小A,为了满足自己的高消费需求,深陷套路贷,他先后向同学借款数万元,之后便开始四处骗钱,最终被哈尔滨警方抓获。

2018年1月,因为被套路贷暴力催款,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大三学生李兴元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宾馆内自杀。

生命的最后,他在给父亲的短信里写道:

“对不起,爸,我累了,撑不下去了,我早就感觉到会有这么一天,活着真的很烦很累,你醒来时我可能已经死了,我只希望你别太难过,死对我是一种解脱……”

两个月后,武汉理工大学的硕士生罗正宇用一根白绳,结束了自己25岁的生命。

而压垮他的,仅仅是5万元。

大好年华,随风凋落,唯一的“遗产”,只有手机里装的13个借贷APP。

……

白岩松曾经说过:

“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铁饼。”

你以为自己遇到了便宜,殊不知生活会用多狠的方式让你还回来。



03


2016年9月,上海警方通过对已侦破的以借贷为名非法牟利的案件分析,总结出“套路贷”案件中被害人的共性:

1、以低收入、无业人员居多,主要是20至50岁之间的中青年;


2、多数被害人名下有房产;

3、这些人自控能力差、消费不理性,缺乏法律和金融常识,容易被骗入“套”。

把钱借给有需要的人,这不对吗?

如果急人所难,去治病、去创业,当然没问题。

但是,“套路贷”绝不在此行列。

他们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创造价值,而是找准了目标,从个人身上剥夺价值。

央视新闻曾经采访过辽宁的一位王女士。

因为手头紧张,她贪图某借贷平台的“无息贷款”,借了一笔小钱。

后来她又被对方诱导,在多个APP同时借贷,互相抵扣。

最后手机里的小贷APP超过100个,短短两个月,就从1500元的借款,涨到了50万。

后来因为拖欠贷款,每天单是利息就要还上万。


这哪是在放贷,根本就是在吸血,敲骨吸髓。

有人会说,那我借了钱及时还不就行了。

首先,借贷公司会精准筛选客户,你只有被他榨干的份,没有脱身的可能。

那种没有利用价值的客户,很快就会因为额度越来越少被清除。

其次,就算你想还款,也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让你逾期。

等到还款日一过,便开始催促你还钱,彼时利息已经翻了一番。

总而言之,套路贷这趟浑水,比你想象的不知道要深多少。

如果,你告诉他们这是违法的,不打算还,那么暴力催收上门了。

王女士就告诉记者:

辱骂、威胁、骚扰都是轻的。

她还被P过各种性病图片,发送到通讯录里的亲朋好友。

永远还不完的欠债,没有停止的威胁,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谁能承受得了,怎能不崩溃?

方女士无法上班、无法出门,一度打算自杀。

最后还是父母卖了房子,才堵住漏洞拯救了她。

自此,“套路贷”的最终目的也得逞了。


我们都是普通人,对于摆在眼前的诱惑,每个人都会有即时满足的欲望。

很多骗局恰恰就是利用了人性的这种弱点,在不知不觉中将你套牢。

请千万要记得:

利字边上一把刀。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利益,只有讳莫如深的目的。




04


时间拉回到所有悲剧的开端。

我们怎样才能避免套路贷的发生?

法律的重拳出击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从自我做起,在根源上断绝套路贷的生存土壤。

首先,你可以享受人生,但不要透支未来。

《洛杉矶时代》说消费主义正在中国兴起,《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

在中国近1.7亿的90后群体里,有超过4500万的人正在使用网贷产品,在购买手机等电子产品时,有76%的年轻人会选择分期付款。


也就是说,每4个90后中,就有一个会选择超前消费。

细思极恐。

耳朵不反对消费,如果有能力,我们自然可以享受大好人生。

而且有正当需要,借贷也是一种选择,因为它可以帮你解决燃眉之急,创造更多价值。

但是,当一个年轻人正处在意气风发的奋斗年龄,却早早地陷入债务危机。

恐怕你消耗的不仅只是金钱,还在透支着未来无限的可能。

正如因为套路贷,不得不去打工还债的985名校生何明峰说的那样:

“即便是按照最顺利的来,我也只能是熬到30岁左右(还清债务),我才可以有自己的人生,在30岁前,我的人生不属于我自己。”


其次,你要始终坚信,“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在央视曝光的那段套路贷受害者遗言的视频下面,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小灰灰wmrfe


大学校园里,有人说苹果手机在做活动。

用学生的身份证买手机,能够有优惠。

于是,他想借用学生的身份购买。

每个提供身份证的同学,还能够得到500元的答谢费。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可结果,竟然有不少大学生相信了。

于是,他们被“套路贷”了。

500块钱的小利,被催还款不说,还要倒赔1万元。

所以,在漫长的人生中,你要始终坚信“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这句箴言。

倘若,有人告诉你一件很容易来钱的事,如果他不是你亲爹,那么他多半就是个骗子……

最后,与其吃别人送的馅饼,不如自己烙个饼。

谁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借钱的时候,却总是高估自己的智商。

等到上当受骗了,悔不当初。

归根到底,就是没有认清自己。

眼高手低、贪图便宜,才让人有机可乘。

你以为他们是在送温暖,实际上他们是想抄你的家。

所以,与其吃别人送的馅饼,不如自己烙个饼。

只有尝尽生活的甜酸苦辣,才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避免踏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共勉。




疫情影响
中小企业的福音

悉尼CBD写字楼超低价出租
$380/周起

黄金位置、交通便利、商务接洽绝佳地段






另:大量读者还有没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以示鼓励!长期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