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关机被辞退:这届年轻人,正在失去失联自由

2020年08月10日 Seed读职场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LinkedIn

微信ID:LinkedIn-China

LinkedIn领英是全球知名的职业社交网站,每个《财富》500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每次和朋友约饭,凡是没约成的都因为一个字:


不是开会、加班就是出差。


鸽我多次的闺蜜,好不容易得了空,要补偿我吃大餐。


结果从见到她的那刻起,就是我在看她,而她在看手机。


一会打字,一会听语音,一边吃一边回客户信息。


后来干脆放下碗筷,掏出笔记本电脑,现场办公,噼里啪啦一顿操作,改起了PPT,说对方着急。


见我有点生气,她连忙解释,刚毕业的时候,她一下班就把手机就调为静音。


结果一个很重要的方案在确认信息时,谁都联系不到她。


第二天,客户找上门,领导也很生气,当月的奖金全部泡汤,差点被辞退。


从那以后,她就有了“后遗症”,“时保联”(时刻保持联系)成了一种自我要求。


更不用说后来当上了负责人,事情多,怕错过的直接设“强提醒”,习惯性地去检查各个工作群,生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


这一届白领,早已失去了下班后的失联自由。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Jenny乔。北大学霸、常春藤海归,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10万+爆文制造者,多平台签约作家。微信公众号Jenny乔(id: Jenny-Qiao-Love)。




被挤压的时间背后

是失控和崩溃



前几天,有同事跟我说,老板的追命call,客户的微信轰炸,让自己看起来很忙,实际上却没效率。


“有时候只想安安心心写个文件,但只有深夜才能实现。”



为了在忙碌的生活中挤出一丝空隙,他给自己制定了一张严格精准的时间表,把事情塞得满满当当。


日以继夜地研究市场趋势,精益求精地完善产品性能……


凌晨三点,他困到不行,撑不下去的时候连眯一下都要设定一个20分钟的闹钟,怕超过半小时进入深度睡眠后,就听不到闹铃的声音。


他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让合作商大加赞赏,为他赢回了第一笔融资。


但心力交瘁后,他就时常胸闷疲惫,活还没开始干就累到不行。


看似在努力追求梦想,可是体验却变得越来越稀薄,而且越来越容易陷入低效、焦虑。


最终抗不过,生了场大病,进了医院。


朋友希望可以忘我的投入工作,却不知道,努力从来不是拼体力。


到最后,只能压榨睡眠,牺牲健康。


每一次身体的集中爆发都是日积月累的压力山大,堆积下来的满腹惆怅,在某个时间节点突然决堤。


现代人的崩溃从来不会歇斯底里,看起来再正常不过,身体和精神却早已被默默掏空。




随时在线

我们失去了宝贵的专注力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手里几乎离不开手机,走路看、吃饭看、上个厕所都离不开。


德国数据统计互联网公司最新调查发现,中国人每天平均花3小时对着手机屏幕,位居全球第二。



 网络席卷着资讯的风暴,充斥于我们所有电子视窗,渗透进生活的缝隙,把时间打成碎片,我们的专注力也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微软公司在加拿大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不论年龄、性别,人类的持续专注力从2000年时的平均12秒到2013年降至8秒。


连一直被吐槽“记性不好”的金鱼专注力都能撑满9秒,退化到“人不如鱼”。


手机、互联网正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我们的大脑,使我们逐渐失去深度阅读和缜密思维的能力。


我们总被各种信息占据着注意力:轮番轰炸的工作信息、博人眼球的八卦新闻。


每天挣扎在海量的信息里,又有多少是有效信息呢?


工作中机械地回复着每个人的信息,却没有耐心读一读行业的长文,更没时间用来思考,得不到长足进步。


生活中,一个个让人沉迷上瘾的APP,背后的团队都在精心设计,如何才能最大化地提高用户停留的时间。


而我们正是掉入了这样的陷阱。


尽管我们也明白,必要沟通能提高协作效率,适当娱乐让人身心愉悦。


但现实变成了强制性的“时保联”让人崩溃,却又不敢辞职。


过度“杀时间”让人陷入空虚和煎熬,却放不下即时反馈的快感。


人也在飘忽不定的挣扎中,状态也变得疲惫不堪,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去补救,结果只是形成效率越低,越没时间的恶性循环。


久而久之,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互联网时代俨然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




给工作留白

是聪明人的选择



这两年有一个经典问题特别火爆:“我们为什么越忙越穷?”



在我看来,勤劳致富与“穷忙”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专注地在做可以提高自己的事,而不是被无效的努力占据时间。


著名行为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沙菲尔,他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即便是给忙碌的人更多的时间,也无法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反而会让人产生焦虑和急迫感,最终导致一个人习惯性地透支未来的资源。


所以,最好的工作状态,不是拼命挤时间,榨取自己到精疲力竭,而是高度专注力。


而要想产生高度沉浸于一件事的正向“心流”,首先就要拒绝“穷忙”,给自己留点空隙调整身心。


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曾提出过著名的“五小时原则”:在周一至周五,每天给自己留一个小时。


即使平时再繁忙,他仍然坚持“制造空白时间给自己”,做些真正想做的事,或者什么都不做。



正是因为每天的“偷懒”,使他保持了高效的工作,成就了一番了不起的事业。


心理学家阿摩司·特沃斯基曾说:“保持一定程度的无所事事,一向是做出好研究的秘诀,如果不能浪费几个小时,你就会浪费掉几年。”


你可以理解为,在生活的画卷中留点白:


可以每周选择一天做“媒体斋戒”,丢掉手机和电脑,避免任何的网络和媒体打扰到你。


比如周末可以去运动健身,或者看书写作,为家人做一顿饭,陪孩子做游戏都是不错的选择。


被工作填满的生活,看似勤奋,却很容易陷入无效劳动的死循环。


我们要做的是拯救专注力,提升效率,学习时间管理,戒掉垃圾快乐。


尽可能把工作在8小时内完成,避免因为拖沓导致下了班还在跟大家对接工作。


即使加班也要提醒自己,“专注高效地处理工作,留点时间给自己。”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自从有了微信,这届白领便彻底失去了“下班不谈工作”的自由。


即使你可以任性地“失联”,但有人愿意一直在线,对比之下显得你不够“拼”,似乎失去了竞争力。


可以说,信息时代科技的进步让我们实现随时随地处理工作,这是一种进步。


但是过犹不及,我们不该让自己湮没在微信点不完的消息里,这只会让人产生焦虑的负面情绪。


“我能随时在线”也许是种积极的工作态度,但没有一家成熟的企业仅用这一点来衡量员工的真正实力。


所以,8小时外,即使做不到完全失联,也可以礼貌地说一声:“稍后与您联系。”


唯有暂时的停歇,为心灵腾出空间,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能量,使工作更高效,生活更从容。




往期推荐

01    澳洲毕业季,又走到了人生的三岔路口(文末福利)

02    晋升难、加薪少,澳洲的“竹子天花板”是否真的坚不可摧?

03    澳洲失业率达到空前的7.4%,近百万人口失业,华人如何“乘风破浪”?


星标关注Seed读职场职场路上不再迷茫



Seed Training Group是澳大利亚教育部注册的职业培训机构(RTO:45225),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墨尔本,在悉尼、上海、南京设有分部。
Seed Career总部位于墨尔本,是Seed Training Group 旗下的求职业务板块,致力于跨国连接雇主与人才,并提供增值服务。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