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红外网,圈粉无数老外:惨人杜甫,你凭什么

2020年04月27日 微澳洲




· 精选推荐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国馆
ID:guoguan5000


图片|《杜甫画像》作者:伍瘦梅 


              年少读不懂老杜,读懂已是不惑年。




最近,肺炎在全球肆虐。在人心惶惶之际, BBC给全球宅家人民请来了精神导师。

他就是东方文化老炮——杜甫。


老杜被BBC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第一次以中华诗歌纪录片的方式,轰动了西方世界。

它就是英国人民的治愈片子——《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影片一开头,BBC就甩出了强烈对比——

“在东方,他是不朽之一;
可在西方,几乎没人听说过他。”


在一个多小时里,我们跟着历史学家伍德到访中国,重走老杜生前足迹,整整1200多年路程。

从巩义、西安到成都、长沙,从出生到入仕,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离,回溯了老杜颠沛流离的一生。

一夜之间,眼看着老杜在战争、自然灾害、腐败、疾病、丧子里,还能坚韧活着,还能悲悯众生,还能坦诚坦荡,全球人民认同了BBC给老杜的赞誉:

 “世上有但丁,有莎士比亚,还有杜甫。” 

他们将杜甫奉为中国莎士比亚、但丁,他们甚至承认,某种意义上,杜甫比他们的莎士比亚更伟大。

我们也在好奇,为什么这个称誉跳过了能上天揽月的天才李白,去到了我们年轻时读不懂的老杜那里。

BBC在片尾给出了答案:
在东方,人们往往只把他看作一位诗人;

但在西方,我们没有类似杜甫这样的人物,通过文字把整个文明的道德情操都表现出来了。

杜甫之所以打动如此多西方人,绝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中国国宝级大师——

而是他的追求,穿透地域、文化、民族,真正的爱天下人。


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足以证明,这位1200多年前的大师,不问西东,无问古今,给予苦难者最善的慈悲。

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天下一家,世界大同。

不得不说,这是中华文化输出的又一次大捷。




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杜甫是良知的守护者:

在动荡现实里挖出潜藏良知,为疫情危机中的人们提供信念。

可对普通人来说,他,只是千千万万个成年人的缩影。

老杜亲自上场,贡献了“人生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起落落落落落”的范本。

人生实苦,被现实一再碾压,他没有退路,只懂热爱世界。

这份热爱,不是逃离,吃喝玩乐,而是直面痛苦,硬生生活成一个现实主义大师。

他死磕了一辈子,客死异乡时,还无房遮瓦,无子送终,无人问津,以失败者自居: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咽下最后一口气时,他对人间最后一眼,停留在: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半个世纪后,看完沧海、爬完巫山的爱情大师元稹,在写完小作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偶遇老杜家人迁墓,从异乡迁回老家河南。


老杜一生穷困潦倒,没人给他写墓志铭,看着可怜,元稹揽下了这活。

为了写好这文案,元稹打开了老杜积满尘埃的日记盒,琢磨老杜生前都干了什么。

看完这1400多篇日记(诗歌),元稹惊了,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这哪是日记啊?分明是一部唐朝的现实纪录片,杜甫版的《史记》啊!

这哪是穷困潦倒的小诗人啊?分明是唐朝最伟大的写手嘛!

从此,元稹成了“杜吹”:

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这颗遗珠被挖出后,人们才开始读老杜,火得连文坛大号韩愈都成了老杜代言人: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死去整整50年后,老杜总算实现了小号的逆袭。

可50年前,谁又会知道,在群星璀璨的时期,他这颗星星,临终时,连光都发不出,还为“生而为人,碌碌无为”而感到抱歉?

没人想知道。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而李白没有被称为“老李”?

有句一针见血的回答:李白从未老去,杜甫从未年轻。

其实,老杜曾经也是少年,但极早遭社会毒打。

老杜不是一生都穷困潦倒的,他含着官N代的金钥匙出生,可这恰好是他的悲剧。

当三姑六姨为他的出生哭声大笑时,他家开始没落,唐朝也开始衰落。

此时大他11岁的李白,早已赶上了最后一趟列车,享受完该享受的。

没落的哨声静悄悄。

被蒙在鼓里的老杜,仗着家族的光,他骄傲自信:

写诗那是我家的事,你们都赢不过。

图片|《李白与杜甫》作画者:李翔  

他年轻气盛,还晒出一份豪华简历: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七岁当神通,九岁写得一手好字,十四岁参加名流诗人酒会,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嫉恶如仇,在红尘里自在痛快。


一句话,年轻的老杜就是翻版李白,轻狂洒脱!

他梦想远大,准备以笔为剑,助皇帝一臂之力,给老百姓搭把手。

1200年前的杜甫,应了2020年青年诗人甫子村的一首诗:

少年向来不知天高地厚,
放眼处皆是自负才高八斗。
虽是自命风流,
倒也坦诚无忧。
我爱这样的少年,
谦和而狂妄,骄傲又坦然。

可社会不爱这个少年,24岁的老杜高考落榜了,考了10年都没考上。

幸亏杜少年什么都没有,还存有一点自信,别看我今天落榜了,以后我会是珠穆朗玛峰,你们只是小山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他坚信自己的前途,一定是鲜衣怒马、花团锦簇。

图片|明皇幸蜀图 唐代 李昭道



在江南、华北漂了10年,35岁的老杜,依旧没有作为。

他来到了京都——长安,做了长漂,一做又是10年。

各种外国面孔、香料、时装、金银,令他大开眼界。

可他更兴奋的,是加入了长安诗人五百强的微信群,相约喝酒唱歌作诗。

可每次,他只是在角落里静静地看着。

这些阅读量百万加的大V们不知道他,更没读过他的诗。

同是60后、70后的一群人,早已登上唐朝热搜榜,扬名立万。

猛人张九龄一边创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边当宰相,前呼后拥。

高考状元王维一边升官监察御史,一边迷倒唐朝公主。

没当上大官的李白,凭一首 蜀道难 ,早已让他出圈,荣获千万流量,明星粉居多。

可此时35岁老杜,就像被捶打的老牛,清楚自己没李白的天赋,没王维的颜值,没500强的才华,阅读量十位数也是应该的。


但他没认命,拿起高考真题册,一顿猛刷,可却等来了考官的一句:

都散了吧,今年不高考。

考官为了给唐玄宗拍马屁,营造一种“明君治下,野无遗贤”的假象,牺牲了老杜们的大好年华。

长漂的老杜,要名气没名气,要地位没地位,要金钱没金钱,世态炎凉,他都尝了好几遍。

换作我等之辈,早就被捶得生无可恋,自怨自艾,可是老杜很坚韧。


生活所迫,趁着唐玄宗祭拜天地,43岁的老杜蹭热点,赶紧给大boss拍马屁,写了很多篇赞扬他的文章。

大boss甚是欢喜,赐了他一个小官做,老杜看到了曙光。

生活就像一条鞭子,你越是不顺,抽得越来劲,被抽完还要笑着感谢生活,谢你没把我抽死。

你看,老杜就从一个骄傲的理想主义者被抽打成现实主义者,像极了当代成年人的真实写照。

图片|国画:杜甫《饮中八仙歌》



世态炎凉,从来不肯放过老杜。

老杜等了四年,等来朝廷忘了让他上岗。

于是朝廷让他去看守兵器,老杜觉得侮辱人,婉拒。

没过多久,老杜父亲去世了,没了后台,上有老下有小,家里也揭不开锅了。

生活就是你不顺时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去求人,求来了一个小县尉,职位比守兵器还低。

能喂饱妻儿,老杜欣然接受,也算实现梦想,给百姓搭把手。

他曾经骄傲的梦想,如今却成了官场最大的笑话。

他只剩诗歌了。虽说没天赋,可他肯学,白天上班,晚上钻研六经、《汉书》、《文选》,在学问和技术上死磕。

他自爆过创作过程,为求真实,一字一来处,为求完美,一琢磨就是一整晚: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图片|文学朝圣地

可生活又来抽打老杜了。

县尉还没坐热,刚嗅到权力的本质是牺牲百姓,闻名中外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杜甫失业了,带着妻儿四处流浪。

国难来了,有的大V诗人逃避,隐居野外,有的迷失,学道求长生不老。

而老杜,拖着病怏怏的身体,四处找机会,还想着给老百姓搭把手。

“磨炼这回事情,就如同风雪中的梅, 愈冷愈开花。”

他直面痛苦,一腔热血换来满眼热泪,眼睁睁看着儿子饿死街头,无能为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个40多岁的中年人,呆坐在门口,无声哭泣,亏欠家人。

百姓饿死的,战死的,贵族温饱思淫欲的,一抓一大把。

他前脚看到桃花开,后脚瞧见闹市成废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安史之乱,是盛唐国难的哨声,却是惨人杜甫辉煌余生的起点。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二是踌躇满志。

惨人老杜都占全了,在万念俱灰中踌躇满志。

从44岁开始,到59岁离世,晚年老杜很忙,忙着以诗为剑,记下这兵荒马乱里“吃人”的瞬间。

他踌躇满志,但没有愤愤不平,既然官场不要,那就将满腔热血,托给一对辣眼,一颗柔心,和一双沾满了血淋淋现实的双手。

简而言之,老子要战斗!

黑暗里,他无数次挑灯夜战,强撑着肺炎、疟疾、痛风、眼疾、糖尿病、偏瘫的病体,写了1400多首诗,徒手写下了唐朝史记。

这里头有王朝的表面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有庶民撕心裂肺的痛苦: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有妇人家破人亡的绝望: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有朋友离世的孤独: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有良民无家可归的迷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有人生无常的叹息: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有对时代英雄的惋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他把自己和百姓的血泪都揉进了诗里,即便世间不公让他郁郁不得欢,可他终究没成为愤青。


小说家巴尔扎克说,在人生的大风大浪中,我们要学船长的样子,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

正如杜甫,他把世态炎凉,人间正道是沧桑都扔在了诗里,才让他步履蹒跚地走完人生全程。

站在了山顶,想起了曾经想一览众山小的少年,默默陪伴的妻儿,游玩同乐的李白,百姓安乐的盛景,人生实苦,他把58年的起落落落落落落起落都交给了长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还没等到天下寒士俱欢颜,没等到知音,老杜长眠长沙,他终究没等到答案,没看见曙光,更听不见1200年后,全世界对他的呐喊。

他唯一知道的,是他无愧良心: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图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提起杜甫,我们脑海里闪出一个画面:一个消瘦、双眉紧蹙,忧心忡忡,但又昂首向天,坚韧不拔的老人,拄着拐杖从茅屋蹒跚走来。

可那时的他,只有40多岁,未老先衰。

有人说,李白没有暮年,杜甫没有青年。

浪漫潇洒使李白没有暮年,忧国忧民和世态炎凉使杜甫没有年轻过。

在现实里,年少时我们喜欢李白,满怀热血闯天下,洒脱率真;

可越到中年,我们越喜欢杜甫,读懂了他世态炎凉的人生之秋。

年少读不懂老杜,读懂已是不惑年。

李白是天降奇才,恣意潇洒,与生俱来;

杜甫是人中奇才,痴恋烟火,沉郁深沉。

他要在人间活得够久,挣扎得够彻底,才可以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初识不知诗中意,再听已是诗中人,我们终将活成杜甫诗歌里的人,杜甫也会在某个年龄段等着你。

但,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全世界都如此。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你看,天才李白如此,惨人杜甫更是如此。

最后,想跟BBC说一句,李白、王维、王安石、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了解一下!中华文化“老炮儿”可不止一个!

如果你也喜欢老杜,点个【在看】,包你祛除不惑。

参考资料:
1.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2.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文化时评丨BBC推介杜甫:他的伟大与悲悯正引起西方共鸣》
3.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4.洪业:《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作者简介:国馆: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好物点缀生活。每天8点,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内涵的好书,遇见精致有品的美物。


ABC传媒平台


澳洲热门资讯 | 移民政策信息 | 世界热点关注 | 好文分享



广告、商业合作请扫码联系

电话

0426956003

+61 92801155

洽谈邮箱

[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