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推荐 ·
图片|《杜甫画像》作者:伍瘦梅
年少读不懂老杜,读懂已是不惑年。
最近,肺炎在全球肆虐。在人心惶惶之际, BBC给全球宅家人民请来了精神导师。老杜被BBC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第一次以中华诗歌纪录片的方式,轰动了西方世界。
它就是英国人民的治愈片子——《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在一个多小时里,我们跟着历史学家伍德到访中国,重走老杜生前足迹,整整1200多年路程。从巩义、西安到成都、长沙,从出生到入仕,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离,回溯了老杜颠沛流离的一生。一夜之间,眼看着老杜在战争、自然灾害、腐败、疾病、丧子里,还能坚韧活着,还能悲悯众生,还能坦诚坦荡,全球人民认同了BBC给老杜的赞誉:他们将杜甫奉为中国莎士比亚、但丁,他们甚至承认,某种意义上,杜甫比他们的莎士比亚更伟大。我们也在好奇,为什么这个称誉跳过了能上天揽月的天才李白,去到了我们年轻时读不懂的老杜那里。但在西方,我们没有类似杜甫这样的人物,通过文字把整个文明的道德情操都表现出来了。杜甫之所以打动如此多西方人,绝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中国国宝级大师——而是他的追求,穿透地域、文化、民族,真正的爱天下人。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足以证明,这位1200多年前的大师,不问西东,无问古今,给予苦难者最善的慈悲。在动荡现实里挖出潜藏良知,为疫情危机中的人们提供信念。老杜亲自上场,贡献了“人生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起落落落落落”的范本。
人生实苦,被现实一再碾压,他没有退路,只懂热爱世界。这份热爱,不是逃离,吃喝玩乐,而是直面痛苦,硬生生活成一个现实主义大师。他死磕了一辈子,客死异乡时,还无房遮瓦,无子送终,无人问津,以失败者自居:半个世纪后,看完沧海、爬完巫山的爱情大师元稹,在写完小作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偶遇老杜家人迁墓,从异乡迁回老家河南。老杜一生穷困潦倒,没人给他写墓志铭,看着可怜,元稹揽下了这活。为了写好这文案,元稹打开了老杜积满尘埃的日记盒,琢磨老杜生前都干了什么。看完这1400多篇日记(诗歌),元稹惊了,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这哪是日记啊?分明是一部唐朝的现实纪录片,杜甫版的《史记》啊!这哪是穷困潦倒的小诗人啊?分明是唐朝最伟大的写手嘛!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这颗遗珠被挖出后,人们才开始读老杜,火得连文坛大号韩愈都成了老杜代言人:可50年前,谁又会知道,在群星璀璨的时期,他这颗星星,临终时,连光都发不出,还为“生而为人,碌碌无为”而感到抱歉?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而李白没有被称为“老李”?老杜不是一生都穷困潦倒的,他含着官N代的金钥匙出生,可这恰好是他的悲剧。当三姑六姨为他的出生哭声大笑时,他家开始没落,唐朝也开始衰落。此时大他11岁的李白,早已赶上了最后一趟列车,享受完该享受的。七岁当神通,九岁写得一手好字,十四岁参加名流诗人酒会,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嫉恶如仇,在红尘里自在痛快。他梦想远大,准备以笔为剑,助皇帝一臂之力,给老百姓搭把手。1200年前的杜甫,应了2020年青年诗人甫子村的一首诗:可社会不爱这个少年,24岁的老杜高考落榜了,考了10年都没考上。幸亏杜少年什么都没有,还存有一点自信,别看我今天落榜了,以后我会是珠穆朗玛峰,你们只是小山包:在江南、华北漂了10年,35岁的老杜,依旧没有作为。可他更兴奋的,是加入了长安诗人五百强的微信群,相约喝酒唱歌作诗。这些阅读量百万加的大V们不知道他,更没读过他的诗。同是60后、70后的一群人,早已登上唐朝热搜榜,扬名立万。猛人张九龄一边创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边当宰相,前呼后拥。没当上大官的李白,凭一首 蜀道难 ,早已让他出圈,荣获千万流量,明星粉居多。可此时35岁老杜,就像被捶打的老牛,清楚自己没李白的天赋,没王维的颜值,没500强的才华,阅读量十位数也是应该的。但他没认命,拿起高考真题册,一顿猛刷,可却等来了考官的一句:考官为了给唐玄宗拍马屁,营造一种“明君治下,野无遗贤”的假象,牺牲了老杜们的大好年华。长漂的老杜,要名气没名气,要地位没地位,要金钱没金钱,世态炎凉,他都尝了好几遍。换作我等之辈,早就被捶得生无可恋,自怨自艾,可是老杜很坚韧。生活所迫,趁着唐玄宗祭拜天地,43岁的老杜蹭热点,赶紧给大boss拍马屁,写了很多篇赞扬他的文章。大boss甚是欢喜,赐了他一个小官做,老杜看到了曙光。生活就像一条鞭子,你越是不顺,抽得越来劲,被抽完还要笑着感谢生活,谢你没把我抽死。你看,老杜就从一个骄傲的理想主义者被抽打成现实主义者,像极了当代成年人的真实写照。没过多久,老杜父亲去世了,没了后台,上有老下有小,家里也揭不开锅了。能喂饱妻儿,老杜欣然接受,也算实现梦想,给百姓搭把手。他只剩诗歌了。虽说没天赋,可他肯学,白天上班,晚上钻研六经、《汉书》、《文选》,在学问和技术上死磕。他自爆过创作过程,为求真实,一字一来处,为求完美,一琢磨就是一整晚:县尉还没坐热,刚嗅到权力的本质是牺牲百姓,闻名中外的安史之乱爆发了。国难来了,有的大V诗人逃避,隐居野外,有的迷失,学道求长生不老。而老杜,拖着病怏怏的身体,四处找机会,还想着给老百姓搭把手。“磨炼这回事情,就如同风雪中的梅, 愈冷愈开花。”他直面痛苦,一腔热血换来满眼热泪,眼睁睁看着儿子饿死街头,无能为力:这个40多岁的中年人,呆坐在门口,无声哭泣,亏欠家人。百姓饿死的,战死的,贵族温饱思淫欲的,一抓一大把。安史之乱,是盛唐国难的哨声,却是惨人杜甫辉煌余生的起点。从44岁开始,到59岁离世,晚年老杜很忙,忙着以诗为剑,记下这兵荒马乱里“吃人”的瞬间。他踌躇满志,但没有愤愤不平,既然官场不要,那就将满腔热血,托给一对辣眼,一颗柔心,和一双沾满了血淋淋现实的双手。黑暗里,他无数次挑灯夜战,强撑着肺炎、疟疾、痛风、眼疾、糖尿病、偏瘫的病体,写了1400多首诗,徒手写下了唐朝史记。他把自己和百姓的血泪都揉进了诗里,即便世间不公让他郁郁不得欢,可他终究没成为愤青。小说家巴尔扎克说,在人生的大风大浪中,我们要学船长的样子,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正如杜甫,他把世态炎凉,人间正道是沧桑都扔在了诗里,才让他步履蹒跚地走完人生全程。站在了山顶,想起了曾经想一览众山小的少年,默默陪伴的妻儿,游玩同乐的李白,百姓安乐的盛景,人生实苦,他把58年的起落落落落落落起落都交给了长江:还没等到天下寒士俱欢颜,没等到知音,老杜长眠长沙,他终究没等到答案,没看见曙光,更听不见1200年后,全世界对他的呐喊。提起杜甫,我们脑海里闪出一个画面:一个消瘦、双眉紧蹙,忧心忡忡,但又昂首向天,坚韧不拔的老人,拄着拐杖从茅屋蹒跚走来。浪漫潇洒使李白没有暮年,忧国忧民和世态炎凉使杜甫没有年轻过。在现实里,年少时我们喜欢李白,满怀热血闯天下,洒脱率真;可越到中年,我们越喜欢杜甫,读懂了他世态炎凉的人生之秋。他要在人间活得够久,挣扎得够彻底,才可以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初识不知诗中意,再听已是诗中人,我们终将活成杜甫诗歌里的人,杜甫也会在某个年龄段等着你。“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最后,想跟BBC说一句,李白、王维、王安石、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了解一下!中华文化“老炮儿”可不止一个!2.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文化时评丨BBC推介杜甫:他的伟大与悲悯正引起西方共鸣》*作者简介:国馆: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好物点缀生活。每天8点,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内涵的好书,遇见精致有品的美物。
ABC传媒平台
澳洲热门资讯 | 移民政策信息 | 世界热点关注 | 好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