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移动支付的规模是美国的近50倍。中国移动支付的流行,得益于在线购物以及网贷、在线货币市场基金等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爆炸性增长。如今中国超过一半的共同基金是在网上发售的,2012年这个比例仅为5%。
2016年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扩大两倍
去年也是超市、餐厅和服装店等实体零售商使用在线支付的一个转折年。1月,星巴克(Starbuck)宣布其中国门店将开始接受微信支付(WeChat Pay),这是腾讯(Tencent)被广泛使用的移动消息应用“微信”所包含的支付服务。去年,线上到线下服务也增长强劲,如叫车和送餐应用,在这类服务中,消费者通过平台支付。
据中国艾瑞咨询(iResearch)估计,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规模扩大两倍多,至38万亿元人民币(合5.5万亿美元)。微信支付和支付宝(Alipay)在该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后者是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旗下蚂蚁金服(Ant Financial)运营的支付服务。而根据全球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的数据,美国移动支付规模增长39%,至1120亿美元,苹果(Apple)、谷歌(Google)、三星(Samsung)和PayPal等共同瓜分了市场。
中国直接从现金支付跳到了移动支付
中国在移动支付方面领先于美国,也是缺乏其他可行的非现金支付方式的结果。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信用卡普及率较低,而用借记卡进行在线支付较为繁琐,通常需要通过短信、U盾和随机密码等多重认证。相比之下,用支付宝或微信进行支付要简单得多,只需要从零售商服务点终端或智能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即可。
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在一份报告中称:“近端支付在中国快速得到应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后发优势——与美国和其他地区不同,中国没有深厚的信用卡文化。实际上,中国直接从现金支付跳到了移动支付。”
除了直接赚取手续费收入,蚂蚁金服与腾讯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也有利于它们获取宝贵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很多方面,从信用评级到定向广告以及产品开发。
然而,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引人注目的交易金额中,有一部分支付与实际经济活动并不相关。
例如,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亲朋好友之间会互相发内含88(在普通话里听起来像“发财”)或520(听起来像“我爱你”)等吉利数字的“红包”。
尽管这些红包被用来发送实际的现金礼物,但是人们往往会互相发红包作为一种社交的方式,大多数人收到的红包金额与他们所发出的红包金额相当。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在去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支付金额中约有60%是以个人对个人(P2P)转账的形式,尽管其中一部分实际上来自未开立商业支付帐户的小微企业。
“最初这只是假期的特有游戏,但在经过几个春节后,如今这发展成了日常行为,”艾瑞咨询在北京的支付分析师李哲峰称,“过去人们用银行卡转账,但如今这些交易明显都转到手机端了。”
在增长趋势方面中国完胜美国
不过在移动支付的增长方面,中国仍然完胜美国。Forrester预计,2019年美国移动支付总额将是2015年的2.6倍;而据艾瑞咨询预计,同期中国的移动支付总额将增长7.4倍。
在美国,在实体零售商进行的面对面支付(而非移动支付)将成为最大的增长驱动因素。在美国和欧洲,近场通信(NFC)支付(把手机在芯片读取器上刷一下)比二维码更受欢迎。
Forrester发现,2016年末,受访的美国零售商中有一半计划安装、或已经安装了NFC终端。然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消费者行为是一项挑战。
“旧习惯很难改掉,根据各方面信息,消费者在结账通道仍然习惯去掏卡而非拿出手机,”Forrester在报告中写道。
-------------- <End> --------------
本文转自:FT中文网
内容不代表KVB昆仑国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