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女孩年级第一牛津毕业#的tag冲上了微博热搜榜,而主角是一个叫“朱朱”的女生。
她是一个热爱数学的“天才少女”,16岁考入牛津攻读数学专业,20岁从牛津毕业,曾在摩根大通和高盛工作过。
7年后,她放弃200万年薪,重返牛津攻读硕博学位。在收到博士offer的时候,她本来想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悦,却被网友质疑,被戏称为“学术媛”。
▎被频频质疑后上了热搜
“今天我以牛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数学建模专业毕业了。学海无涯,未来的我,还会继续在牛津,攻读数学博士。
虽然,拿到了牛津两个的奖学金博士offer。可是,依旧不得不承认,华人女性在数院真的是,少数又少数群体。
我的导师说,生命里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才是最终决定你的命运每一天的积累和小进步,会成指数增长地造就了10年的你。这就是,牛津数院的生活。世界在前行,而我在修行。”
3月14日,微博上一位有不少粉丝量的博主@katekate朱朱发布了这样一段话和一个vlog,并附上了tag#中国女孩年级第一牛津毕业#。
随后的几天里,她的评论炸开了锅一样,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中国女孩年纪第一牛津毕业#这个tag还冲上了微博的热搜榜,阅读次数有1.6亿,讨论次数有8万。
但是,一开始,大多数网友对她所发的内容都是持质疑态度的,甚至还有几个金融博主追着她骂了几百条。
有人问她是什么媛。
有人指责她所说的“数学建模”不是系,“编的时候能不能专业一点。”
有数学领域的大V博主@贼叉,质疑她的学历的真实性,直接出了道本科生的题,让她做。
还有她自己也关注的教育大V博主挂她的微博:微商味太重了。
面对这些质疑,情商智商都在线的她很温柔也很有礼貌地进行了一一回应,自证清白。
面对@贼叉的出题,直接回复自己的解题思路:
面对质疑自己学历的,她直接把学校官网的截图、教授和系主任的评语祝福都直接po了出来:
对于质疑她微商风的,她这样回应:
当然,也有很多网友为她说话。
▎别人眼中的“问题小孩”
▎竟自学考入了牛津
“我是一个旁观规则的人。”朱朱说。
10岁的朱朱,还在上小学,那时的她已经是一个有自己想法、“叛逆”的小女孩了。她不爱穿校服,也还曾经要求学校选课。有一次因为学校不给学生装空调,她觉得很不公平,越是自己拎着冰桶在校长办公室门口抗议。最后,学校通知她的妈妈,把她带回家。
对于这件事,她自己认为,“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有各自的规则。”但是她从来不会有明显的态度和倾向,只是自由地做自己的事,被妨碍的时候就去质问规则,而她也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多大的事情。
“他们不回答我的问题,也不允许我存在,但一个好的规则应该是允许被质疑的。”面对小时候学校的做法,她这样说,“如果面对同样的情况,小学的解决方式是粗暴的,那么牛津则是尊重的,它一定会给我解释为什么,给我权衡利弊,甚至有人跟我一起想办法。”
她还说自己小时候是个学渣,经常被学校挂上黑名单,还被校长亲自拦在校门口教育。
面对这样的情况,她的父母没有责备她,反而是做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决定:和学校协商退学。因为她有一个计算机领域的博士的父亲爸爸,和中科大少年班出身的妈妈,而且父母对教育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对于她来说,“home school”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其他人看来,她像是一个“跟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失学儿童”。因为那时的她总是能被一些大妈问道:你这小孩怎么不上学呀?你在哪读书啊?你不上学呀?
但是,实际上,她之所以成为现在这么优秀的牛津学霸,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两年的“home school”:她父母给了她不一样的学习经历,有着长远和独到眼光的父母,为她设计了一套与应试教育不一样的教育规划。因为她的父母这样做,她才能有意识地与普遍大众的思维模式保持着距离,保留着自己审视和质疑的态度。
两年的时间,“天才少女”完成了6年的课程。然后考入了中国最有名的国际学校之一:深圳国际交流学院。但是,因为年龄小,个子也小,被同学嘲笑她还穿着童装。她的同学在人人网纷纷议论着她,明明知道朱朱能看见,还是用一些恶毒词汇来攻击她。
正是因为有着这些经历,她很想超越同龄人,争夺更多荣誉的头衔。
在16岁时,她入学牛津。
当时还发生了一个趣闻:她第一次去牛津面试时,教授还很惊讶,对她说,你还是个宝宝,你快回去,怎么来面试了?
在牛津的她,像开了挂一样,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的。
每天早上6点,她起床享受着这段光景:有时会在花园看日出,更多的时候会沉浸在口语、生物方面的研究。痴迷数学的她也会去系里和其他教授讨论课题,亦或自己写程序。而下午和晚上,她会把时间花在讲座、公益慈善和自媒体运营等的一些商业项目上。
而夜晚,是她灵感爆发的时候。她的卫生间里,有一个她自己专门放置着的白板。因为热爱思考,所以她常常在洗澡的时候思考一些选题。每次灵感来了,她便把自己脑海里的想法和灵感都写在上面。
▎放弃200万年薪
▎她选择重返牛津
在本科毕业后,她就进入香港投行工作。身为女性的她,深知这是个男性主宰着的行业,规则都是由男性来主导的,有着一股热血的她想与之抗衡:跟男性争夺话语权,跟世界争夺话语权。
2016年,朱朱成为了综艺节目《一站到底》的选手之一。听到她16岁考入牛津的传奇故事和这一路的辉煌履历,大家都夸赞她是“天才少女”。但朱朱却说,这个称号只是节目为了吸引观众的关注,为她打造的人设。
而她自己本人面对着这些称赞和荣誉,并没有“耍大牌”。相反,她从心底认可人的平等性,也意识到放低姿态的重要性。她认为,各行各业的人都是值得尊重和敬佩的,赏识着他们努力生活。
后来,“想让世界变得更好”这句话,让她成功地进入了美国著名商业银行——摩根大通。
可是,表面风光的她,却并不快乐,因为生活过于空洞,她陷入抑郁的漩涡中。
直到有一次因为工作而崩溃大哭,哭着的时候想起了一道题的思路,于是开始做题,以至于忘记了哭。她才真正认识到,原来数学才是她的人生意义。
2020年,她放弃了200万年薪,重启求学之路——返回牛津。天赋和努力共同助力着她成为了#中国女孩年级第一牛津毕业#这个tag 的主角,不但如此,她还拿到了两个牛津奖学金的博士offer,也就是她所说的,200%的奖学金。
▎不应该被“性别偏见”所设限
▎每个人都能成为星星
为什么这样一个优秀努力的美女学霸会在社交媒体上被“喷”、被质疑?
其实很大程度上跟她是一个女性有关。
她自己也分享了一个经历。
她自己不带性别的匿名投稿给教育博主,向网友分享和咨询建议,却没有人质疑她的真实性。
似乎在接受着传统观念的绝大多数人眼中,优秀就一定要低调,他们刻板地认为做科研就是要耐得住寂寞,默默无闻,沉下心来做,不炫耀不卖弄,学霸一定就是“书呆子”,排斥多样化人才。而像朱朱一样这么爱“炫耀”、“虚张声势”地博人眼球,一定是一个卖人设的“网红”或者“微商”。
“你女孩子的数学、理科哪里比得过男孩子?”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女孩子的理科就是不如男孩子的,难道女生理科就一定比男生差?可以来看看2020年牛津的录取数据:女生占总录取人数的54.2%,而男生所占比重是45.8%。同样的,今年MIT的录取数据,截至发稿前,共有10位学生被录取,其中由7位是女生,女生的录取率占到70%,而专业也集中在数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类等理工科专业。
而历史上也有着很多著名的优秀女性,可是有些人却总是不相信,装作没看到。
这次冬奥会出圈的的谷爱凌,她说过:“我可以,所以所有女孩也可以”。谷爱凌也让我们意识到:一个女性能否有自我实现的权利,与天赋资质无关,与原生家庭,也应无关。
最后,小北想说的是,女性不应该被污名化,男性也是。就如去年珀莱雅三八节的公益宣传片《性别不是边界线,偏见才是》所展现的,不要从一开始就因为偏见和性别歧视给自己设限。
别人的偏见,别人的不合理审视,都不应该是阻碍着自己向上的障碍,每个人向上的自由,本该就是无限的。要爬多高,要走多远,从来都不需要得到别人的首肯。希望大家都能选择自己所想要选择的,成为那个想要成为的自己,明亮而又优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