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大咖,误国误家

2020年08月17日 微澳洲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湾区经济评论

ID:wanqumoney


 

“ 董总一直播,线下商家就挠头。”

 


“董明珠的7亿带货额,我们贡献了不少”。

 

这是董明珠在自豪地宣布京东直播卖货7.3亿之后,憨厚的线下经销商们,一不小心在媒体上揭穿了董明珠皇帝新衣的谎言。

 

短短几天内,董明珠从抖音直播只卖出了23万,到京东直播卖货的时候达到了恐怖的7.03亿。

 

销量翻了6000倍,夏日暴走女王瞬间变成了直播带货女王。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手机屏幕里邮轮和鲜花满天飞的背后,却是一个个格力经销商们组成的亲友团。


为了董总的荣耀和面子,经销商们一边要扮成粉丝,在直播平台举旗摇花呐喊,一边要眼睁睁看着仓库里的货挠挠头。


这个模式理解起来非常简单:主播卖货,让线下经销商去刷单采购,产品没有卖给消费者,最后库存又回到了线下经销商。

 

主播狂欢,平台收佣,线下渠道商陪跑,产品空转,销量原封不动。

 

对,这就是典型的直播卖货,也是当下最热门的新经济。


这个新经济从现在来看,多数代表着:主播个人崇拜现场,夸张商业交易的表演秀,品牌和广告主们自残的商业模式。

 

在互联网行业,有一句名言:互联网领域,30%的流量都是假的。

 

然而像直播行业这样,挑战人类智商极限的假流量,确实让人闻所未闻。

 

前浪以身作则,后浪也当仁不让。 


再来看1号技师最近在一个营销投放群里获得的直播销售数据:

 


这些号称抖音、快手、淘宝顶尖的小网红,拥有着百万千万级别的粉丝。


在一场场带货之后呈现了虚假的交易之后,品牌投放者们将他们真实的销售数据记录了下来,并在营销圈子里互通有无,防止下一个投放主掉进坑里。

 

那些整齐有序的0元、几百块的销售额,让人哭笑不得,但也能说明了一件事:网红狠起来连自己都骗。


曾经有人误导技师转行做直播,但现在想想,上钟虽然辛苦,但毕竟不会自我蒙蔽啊。

 

 不成立的商业模式

 

从李佳琦卖口红受到热捧,到罗永浩的下海,直播卖货好像成为了一个促进商业和销售绝佳手段。

 

然而这个行业换种方式说有两种,无论哪一种,在商业和销售上都是一个绝对的悖论:

 

一种是大喇叭的十元店,有销量,但是亏本买卖。

 

一种是赚吆喝的铺子,没销量,流水空转,赚吆喝。

 

比如产品市场售价是300元,主播会定价到100元,卖出去之后,再分给主播一半的利润。这样就能真正获得销量和数据。

 

但是这一切都悖理了基本的商业买卖,一个没有利润,只有吆喝的买卖,我摆个地摊不香吗?

 

还有一种保证销量的直播。最终销量大部分都是主播内部消化掉的(主播自己买货,再通过其他方式销售转化为现金)。

 

现在比较主流的做法是,根据销量和品牌级别来定制相应的“套餐”:

 

比如说,假设投放一个主播需要花费(20万坑位费+20%的佣金),对方给你保60万销售额。这样算下来,广告主需要支付的费用在32万(20万+60万销售额*20%佣金),还能剩28万的利润,投产比差不多1:3。

 

但你再仔细一算就发现,广告主依然不赚钱,最后还要倒贴几万。原因就在于,还要算上退款、以及产品物流成本。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销售总以为东瀛有仙丹,殊不知都是一个海滩的咸鱼。

 

直播蔓延到政府领域,也是一件让人吃惊的事情。


新华社的一篇时评毫不留情揭露了这个令人苦笑的现实:



直播的目标正在扭曲,成为了政绩作秀。


新华社的电讯里面提到了以下几点:

 

一、唱赞歌。一些地方还组织大量水军在领导直播带货时高唱个人赞歌,营造“刷屏”的氛围。不管领导在直播间的表现如何,一律高呼“领导好亲民”。


不管领导相貌如何,一致高呼“领导好帅”;还有拍马屁的水军直呼“领导是人民的福星”,在网络平台上赤裸裸地秀“下限”。

 

二、虚假销售。带货直播,本来是领导干部促进复工复产、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新方式,其最终目的是帮助本地产品尤其是农副产品找销路。


 三、愚弄百姓。倘若直播带货变成领导的“魅力秀”,领导的个人风头远超农副产品的风头,倘若服务群众变成了劳民伤财,甚至通过各种造假、排场愚弄百姓,带货直播岂不是走了样、变了味?这样的直播带货还有什么意义?


互联网行业的默认规则是,先有泡沫,当潮水褪去,就会知道谁在裸泳。

 

但没想到的是,在直播行业里,潮水褪去,眼前的一幕居然是所有人都在裸泳。

 

 最可怕的事情

 

通过媒体方式卖货,也有成功的案例:电视购物。

 

曾经有多少不知名的保健品、药品、生活用品,在各大省级电视台上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的销量模式也没有秘密:虚假广告,收割缺乏分辩能力的群众智商税。

 

比如一片药膏治好腰椎键盘突出,一颗药丸让你雄风再起。

 

这是当下直播卖货最可怕的地方,当销量成为了主播的KPI之后,往往会伴随着更极端的销售手段。最后的结局,往往就变成电视直播了。

 

去年中消协“双11”监测数据显示,“双11” “消费维权”类信息7908929条,其中负面信息655376条。

 

其中,共收集促销宣传负面信息137940条。涉及直播带货欺骗消费者、商家宣传与实际不符、欺诈、有价无货等成为主要“祸手”。


澎湃新闻说,浙江义乌北下朱被誉为“网红直播第一村”,商品应有尽有且价格低廉,专供快手等几乎所有的短视频网销平台,但也鱼龙混杂,假货、冒牌等屡见不鲜。

 

直播电商变成电视购物的苗头已经开始显现了,而且直播比上电视的门槛更低,传播度更大。


如果把电视购物比喻成大型假货销售商场,那么直播卖假货就会是一个更为可怕的分布式,电视购物的销售网络。这也将会给执法、社会稳定等带来更多风险。


就在最近,深圳一家快要倒闭的商场,推出了临时摊位,当天引流了5万多人,直接扭转了现状。

 

看起来,大家都很怀念真实流量的世界啊!




ABC传媒平台


澳洲热门资讯 | 移民政策信息 | 世界热点关注 | 好文分享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收藏 已赞